苏宪权丨立秋是一份季节的感悟

炎炎夏日的火热抵挡不了秋天的脚步,不经意间,秋如同一个端庄稳重的青衣女子,清衫素履,不动声色飘然而至。

立秋了。立秋,是夏天行将过去的预告,是秋天即将到来的通知,是植物孕育果实、走向丰收的转折和关键,更让人舒心的是,她带来了人们心头的凉意。尽管,立秋不意味着走到了秋天,甚至在以后的一两个节气内,气温仍然会保持很高的状态,但她宣告的是一种希望,一种从痛苦走向快乐的信息。

立秋是酷暑的尾巴,照样吁吐着溽热,黏滞着人们的呼吸;立秋是掺杂在这种溽热之中的,从地底下、从天宇中渗出的丝丝凛冽的气息,它沾染着桐叶,告知它不远的枯黄和无奈的流浪;它沾染着枫叶,告知它即将的血红和凄然的坠落;它沾染着无数昆虫的翅膀,告知它们飞翔的结束和死亡的来临;它沾染着田野,告知稼禾金黄的成熟和一个轮回的结束;它沾染着人的血管,跳动着针尖提挑般的微疼;它沾染着人的呼吸,渗入着纤维穿透般的刺痒;它沾染着人的思维,勾兑入青霜漂染般的冷峻。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秋的解释是:“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但一时暑气难消,夏季还把自己的尾巴顽强地延伸在秋季的躯体里,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人们在立秋时节感受到的,依然是热,比起夏季来,丝毫不弱。高温炎热,带来的常常是风雨汹涌,金钩状的雷电不停地亮闪,大炸雷一声接着一声,仿佛大地在颤抖,房屋在摇晃,不时还会有又白又硬的“雪弹子”撒落大地,把田里的庄稼打得千疮百孔……。但大部分时候,立秋以后,雨开始变得“温柔”了许多。因此,人们对秋雨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和期盼,也产生了许多民谚。

有谚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说是立秋这天如果下雨,则秋天雨水较多,秋庄稼样样丰收,也就是“立秋三场雨,秕谷变成米”;如果立秋这天天气晴朗,则秋天就会干旱少雨,庄稼自然要减产,只能收获平常年景的一半。也有“打鼓接秋,干断河沟”的谚语。意思是说立秋的那天如果干打雷的话,那么,立秋后的几个月就要发生天旱或者其他的灾难……总之这年的年成是不好的!正因如此,立秋那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农村人最关心的,就是那天的天气,也最担心害怕那天干打雷不下雨。天一打雷,人们就揪心无比。实际上他们担心害怕的就是打雷预示的天气不好,不风调雨顺,担心那年有天灾人祸……从前,农村人都是在泥土里刨食,都是靠天吃饭,还有什么比关心老天爷的脸色更重要的呢?而今,则不同了,在我的家乡中原一带,大部分地方旱可浇、涝可排,基本上可以说是旱涝保收,立秋自然不再那么令人揪心了。

立秋时节,风还是热的,但早上和晚上的热风里已隐约含有些凉意。这是季节的前锋。这些凉意在酷热的夏季里悄悄滋生,悄悄蔓延,悄悄覆盖。尽管这样的凉意粗心的人未必能够感受到,但这凉意毕竟来了。

千百年来,季节的流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人们也时刻惦记着。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一叶落天下知秋”,这是谁的句子,一时想不起来了。无论是谁写的,秋的意味总离不开叶子由浅及深、由深及无的禅意诠释。它把花草里面的故事写在叶脉里,只有智慧的人才能读懂。我不是叶子,不能知晓它纵横无序的脉络里流淌的是怎样的一首生命赞歌,但我喜欢看它飘然坠地的哂然姿态,透着决绝,也透着从容与透彻。

拾起一片叶子,细看那粗细纵横的叶脉,突然感觉到,春的嫩芽在手中成长,夏的碧绿在手中舒展,秋的灿烂在手中盛开,真是看一叶而知森林的生息,观一籽而知宇宙之孕育。

在一个个酷暑难熬的日子里,人们期盼着立秋。因为立了秋,风将变得轻柔,人也倍感舒心。喜欢立秋,如同喜欢立春一般。我喜欢立秋,是因了秋天的那份成熟与厚实。

进入“立秋”节序,农作物进入了孕育果实的生长旺盛期,此时,早植的水地玉米已能煮食了,可晚玉米才刚刚开始岀穗扬花,叶片间孕育着嫩绿的玉米棒儿,棒儿尖上吐露着粉红或淡黄色的缨丝;大豆结荚,甘薯膨大,芝麻放花;高粱、谷子拔节抽穗;棉桃,开始出现锈斑,偶尔,有一两朵绽开的棉絮,在枝丫间闪现,给人一个喜悦的成就感;南瓜,在日日增大形体;窗外的丝瓜枝藤牵挂,枝稍嫩绿,大朵大朵黄色的花儿蓬蓬勃勃,底端挂着几个长短不一的丝瓜,透出一丝写意国画的意象。

果园中,枝头的果子,被风之手抚弄了一下,开始染上了一层胭脂。房前屋后,枣子、柿子、梨子挂满了枝头,逐步显示出红的、橙的、白的灿烂颜色。俗话说,“立秋打核桃,白露摘花椒”,此时,满枝青翠的核桃在立秋末伏的天气里,虽然外表仍然是青色的,可内部已经果仁饱满,顺着孩童晃动的竹竿,会落下一片。砸开外壳,便是嫩白生香的果仁,没有什么果实的鲜香能与初秋的核桃相比。

俗话说,立秋十天遍地黄。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小路,开始有一种沁人肺腑的禾香游移到了心间,那种香味,是喜悦的,是高爽的,村庄一天天淹没在稻禾和各种果子成熟的香气氤氲里。但在我的记忆中,打下深刻烙印的依然是棉花。从前,乡下老家是一个老棉区,立秋时节,棉花正是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一样也不能拉下。其他庄稼的管理也要及时跟上,农民们的汗水与欢笑,在丰收的日子里跟进跟出,把秋收秋种的日期安排得满满的,个中的辛劳自不必说,但幸福与甜蜜也不言而喻。正所谓“务农终日岂有闲,烈日暴晒忙田园。挥汗如雨艰辛累,农民方是真圣贤。”

立秋是一个季节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季节的开始。在普遍的观念上,秋天只是禾熟丰稔的季节;但我以为,秋天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乡村记忆中,在我的家乡,似乎有一些作物和蔬菜是必须抢在秋天里播种的。民间谚语道,“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中伏萝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立秋栽葱,白露栽蒜。”既然如此,那么我想人生的秋原,不也是一片待耕的旷阔吗?

立秋是一个带有磁性的节气,它始终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也让人念念不忘。记得小时候,立秋这一天,母亲总是拎个大西瓜回来,全家人围坐一团,啃着西瓜,说说笑笑,乐意融融。听母亲说,立秋吃西瓜是民间风俗,大伏天人的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立夏这天以悬秤称人,到了伏季,体重减轻叫做“苦夏”。瘦了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这一天,富裕人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还吃白切肉、红焖肉,寓意“以肉贴膘”,穷人家买不起肉,只好以瓜代肉,立秋吃西瓜以求肥壮的风俗就慢慢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在一些地方立秋吃西瓜叫“啃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现在,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阴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五行之中,秋属金,有金克木之说。因此,立秋作为一个季节的开始,随着季节的推进,草叶枯黄,万木萧疏,尽失夏日的繁华。其实这只是事物的表象,从生命规律的角度,秋季恰巧是收敛精华、固本归元的季节,一切的能量和希望储向树根,储向饱满的果实,在短暂的季节休整过后,会萌发出更多的希望。

立秋,本是季节的轮回,自然的嬗变。然而,在四季中,秋却是最易让人进入沉思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把自己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点距离,就会获得一种看世界和人生的新境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用真诚和信任获得珍贵的友谊,用忠诚和奉献赢得圣洁的爱情。于是想起白居易在立秋时节写的一首诗:“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是一份季节的感悟,也是一种心灵的感应。

作 者 简 介

苏宪权,笔名雪野热风,河南滑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文学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滑县诗词学会会长。《中华风》(北京)杂志编辑,《滑州儒学》执行主编,《滑台文学》诗词编辑。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中国报告文学》、《魅力中国》、《奔流》、《参花》、《中华风》、《当代小说》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半树槐香的抚摩》、《郭万增传》等书籍。



(0)

相关推荐

  • 把乡野藏在心底

    骆晓云 常常从书本上读到悲秋的诗句,当秋天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个特殊的季节演绎的并不是诗人所谓的感伤,而是一种灿烂与成熟的静美--那片荡漾的明丽如眸的湖水,那抹氤氲的淡向天际的烟岚,那些繁盛的色彩宜人的 ...

  • 犯浑的秋---才世泽

    火热的夏天,不知怎么的出现了丝丝凉意,这让我感到格外舒爽.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我知道秋天来了. 这四季之中最舒服的季节莫过于秋,秋天会把你一夏天的燥热全部一扫而光.伴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们也正式的进入到了 ...

  • 绍兴诗刊/《立秋》同题诗小辑

    2017<立秋>同题诗小辑 马佳威.丁  武.许春波.冀卫军.小  语.雁儿在林梢.欧宜准.美丽的奇迹.绿  妃.吴茂华.刘  坤.池  水.骆艳英.黑  麒.韩秀山.长发为君留.董建民. ...

  • 姗姗来迟的秋天

    我喜欢秋天,因为我就出生在秋天.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村里那一片枫树林里面,每到秋季,那金黄的树叶随风一吹,仿佛一个个穿金黄裙子的小姑娘们在风中起舞,时而高扬,时而平缓.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迟,到农历9 ...

  • 李峰 | 秋天的礼物(散文)

    秋天的礼物  文|李峰 岁月更迭,秋意阑珊.白露刚过,大地就褪去了微燥的温度,到处便风清露冷了.万物沉寂而饱满,路边的草木萧杀,桂子飘香远. 清晨的轻雾,像千万条乳白色的薄纱.缠绕在村子高矮错落黛青色 ...

  • 百位诗人同题||心尖上的一滴露(下)

    刊名题字:桑恒昌    总第212期    主编:邓红琼 编者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因为诗歌,在所有二十四个节气里,名字最柔美.最富有诗意的便是" ...

  • 苏宪权丨冬临秋去送归鸿

    春去了,夏远了,秋朦胧了.三个季节的日子装进一个鼓鼓的口袋,便似一袋冬粮,即日收仓."冬临秋去送归鸿,暮色苍茫少郁葱.一夜寒流来塞北,三更冷雨浸江东."喜秋的,还没喜够,秋天就结束 ...

  • 苏宪权丨九月秋寒露凝香

    "露白寒凝天转凉,登高望远赏秋光:千山染黛迎归雁,万径流丹伴落阳."秋分匆匆走过,寒露悄然来临,有些着急的树叶,已经开始泛黄,夏日的绚烂归于萧瑟,一季的喧闹归于寂静. 史书记载&q ...

  • 苏宪权丨参悟儒释道,轻松度一生

    南怀瑾先生是对儒释道研究颇深的大学问家,知识渊博,智慧卓越,他曾建议说,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对儒释道三方面的书都读一些,综合起来吸取其精华可受大益.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人是仅偏爱读儒家书的,而对 ...

  • 苏宪权丨大暑赤日照苍茫

    当田野里的庄家苗开始疯长的时候,当人们试图脱掉它那件单薄夏装的时候,不知不觉,大暑头顶烈日,站在了七月的门口. 小暑小热,大暑大热,一点不假.大暑走进乡村后,乡村的空间被封闭成一个闷热的蒸笼.太阳在头 ...

  • 苏宪权丨温风倏至小暑开

    太阳还没出来,燥热的风便从窗外蜂拥而来,当热烈的吻把眼睛唤醒的时候,还不曾知道是小暑候在门外,我拉开门,小暑便璨然一笑走了进来. 太阳匆匆地爬上天空,笑盈盈的炫耀着它炫目的光芒.阳台上半开的小黄花忘了 ...

  • 苏宪权丨秋声一赋动千年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

  • 苏宪权丨西顶小镇醉心怀

    有些事,有些物,有些景,一朝相逢,一眼千年.剪烛西窗,轻敲岁月的清歌旋律,总会打湿你的衣衫.前些日,爬了一座山,去了一个村子,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个村子,看到它第一眼,还没来得及亲近,就被她别样的神 ...

  • 苏宪权丨一夜熏风芒种来

    芒种,是在布谷鸟固执的鸣唤中分娩的,是在农民的擦拳磨掌中跑来的,是在跳出农门的农家子弟的惴惴不安中闯来的-- 进了芒种,便是仲夏了.<易经>将八卦之一的离卦置于仲夏,而离卦象征太阳,象征火 ...

  • 行参菩提丨在赵庄,感受殷商朝歌千年古韵/苏宪权

    四月,是南太行山水和人文最为灿烂迷人的时候,春风荡漾,百花盛开,天蓝如洗,气清怡人.身居喧嚣嘈杂的都市久了,总是对湛湛蓝天.朵朵白云.青山绿水充满着向往.攀附着这个好时期,有幸触摸被世界公认为殷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