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功过说(一)京剧流派的历史辉煌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流派是京剧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 无数艺术精英、文化天才给我们留下的蔚为壮观的文化瑰宝, 是一定的时代精神与社会思潮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最难得的是创造者们所拥有的一种可贵的人格力量———改革与创新精神。他们博采众长、由博而约, 把握京剧艺术的精髓,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 不为师承所束缚, 善于革新、勇于创造, 刻意追求个性风格的至善至美, 并且以其天赋的悟性, 或创演“新戏” , 或改造“传统” 。总之, 以表演程式的个性发展为核心, 在他们独特的代表剧目中,在他们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 以其最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美学意蕴, 给观众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同时, 得到观众的承认, 同行的赞许和后学者的师承与模仿, 使之推广开来, 流传下去, 形成艺术流派。

流派一般也可以分为地域流派(如京朝派、海派、卫派、滇派、鄂派、黑土派)和姓氏流派(如谭派、梅派、荀派、尚派)。它们那种百听不厌, 百看不烦的艺术魅力, 来源于流派美的形式和美的内涵。它是对京剧艺术和谐美、圆融美的一种审美超越;它体现着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 对中国京剧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使京剧艺术产生无数次“轰动效益” 、出现过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辉煌。一百年来, 薪尽火传, 汇入优秀民族文化宝库,成为“传统” 中难以超越的经典, 显示出京剧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一部京剧史实际上就是京剧流派孕育、形成、流传的发展史。京剧流派源远流长, 文化积淀厚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特殊的形成规律、构成法则和传承机制。京剧最早出现的是从地域文化特征和地方戏剧美学内涵划分的徽派(程长庚)、汉派(余三胜)、京派(张二奎)三个老生行当的京剧流派, 并且形成了京剧艺术的“第一传统” 。到了谭鑫培时代, 才将老生的表演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确立了以个人风格为标志的“谭派” 。

旦角流派的出现较之生行晚了许多, 直至清末民初, 京剧的通天教主、改革大师王瑶卿才突破了青衣与花旦的严格界限,丰富了旦角的表演艺术, 创立了“王派” 。在他的指导与扶植下, 又有“梅、尚、程、荀”及徐碧云、筱翠花诸派形成。二、三十年代后, 老生的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周信芳、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唐韵笙功成名就、各立门户, 武生的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标新立异、自成一家;文净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自出机抒、独树一帜;老旦的龚云甫、李多奎卓尔不群、登峰造极;而武净、武旦、文丑、武丑各行当的流派也都各扬所长、超世绝伦。流派广泛的审美包容性, 打开了观众的审美视野。观众求新求变, 乐于接受各种风格的表演, 拓展了京剧艺术的生存时空。观众对于那些无流无派、缺乏个性的“官中”表演不屑一顾了。中国京剧舞台出现了流派纷呈、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京剧艺坛改革先驱留给世界文明的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 它所显示出的辉煌成就与锐意改革的精神, 也成为世界文明中重要的文化资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