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有何深意?什么是修身四违?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与曲则全章(二十二章)是姐妹篇。王弼本中间隔希言自然章(二十三章),帛书这二章相连,中间不隔。

注释家多指出曲则全章和企者不立章的正反联系,不应隔开,帛书出土证明这一点。但帛书的顺序颠倒,本次解读还是按照曲则全章和企者不立章的姐妹篇顺序。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第一段: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段: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第三段: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第四段: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此章经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经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说法善于举例,随手拈来,都符合法意。大珠慧海禅师应弟子问道,答曰:“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跂者是踮起脚尖之人,心有企图,身不足,则踮足尖以补之。跨者是跨越沟渠者,路有障碍,行人尽全力跨过去。老子见此二者,心有所感,叹世人心不足,终日跂立跨行。企鹅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跂、企相通。

世人修身应遵循四法不自明,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样道业可以初成。世人不肯如此,反而行四违,自明,自是,自伐,自矜,就如同老子所遇见的跂者和跨者,不可长久。圣人说法,随宜方便。

大珠慧海禅师看见翠竹黄花,顺手牵来为弟子指示法身般若,后世学人因此而开悟者很多。反过来说,禅师只说法身般若,非利根者,听一天也不知道讲什么,不能得利益。大珠指着身边的翠竹黄花,只一句,就让中下根者猛然醒悟。

世人学道,一定要禅师指示给他看,道如何形状,如何颜色,大小多少。大珠轻轻一转,翠竹黄花尽显道之本体。世人的般若智慧顿时开启,见到大千世界,都是道的化现。老子道生万物的宗旨不需读万卷书,只需庭院走几步,看见翠竹一株,或黄花一朵,足矣。

庄子说:有眼睛有鼻子的人太多了,有慧心的人太少了。牛顿哀叹,看见苹果往下掉的人太多了,知道苹果为什么往下掉的人绝无仅有。

科学家与学道者的思维方式很一致,都是超越耳目而探索背后的道。所不同的是科学家所用的是浅意识,学道者所用的是深意识。即使智慧如爱因斯坦,也知道自己对人生的终极意义一无所知。人生的终极意义不是浅意识所能体验的,只有深意识才能体验。

浅意识终是与耳目相连,深意识才能自由驰骋。浅意识看见翠竹就是翠竹,看见黄花就是黄花。只有深意识才会看见翠竹不是翠竹而是法身,看见黄花不是黄花而是般若

今天的世界被耳目统治,自然真理已经理解很多,但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却日益减少。《未来简史》的作者说人们日益接受“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悲观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无疑是浅意识的结论,而不是深意识的结论。

人既有浅意识,又有深意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当今处于耳目控制的时代,身不由己。大珠慧海一句“翠竹黄花”,惊醒无数沉睡的人。

经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正是大珠的翠竹黄花,足以惊醒世人。修行人不是要踮起足尖这么一点微小的意识进步,也不是跨越沟渠的奋力跨行,而是要彻底的改变,要脱胎换骨,成为脱离耳目控制的新人。这不是踮起足尖和跨开大步所能完成的。

王阳明的是心学,大珠慧海的禅不是心学吗?心有无量义,竹有无量义。心只有一义,竹只有一义。圣人不著翠竹黄花,故有无量义,凡夫著翠竹黄花,只有一义。

圣人即一则即无量,即无量则即一,一与无量不二。凡夫即一则一,即无量则无量,双手捉蜻蜓,一个不曾捉着。圣人所说一,即是无量;所说无量,即是一。一与无量自在随缘,虚空中得大自在。

颜回跟不上孔子的境界,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超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庄子·田子方》

老师慢走,弟子我也慢走。老师快走,弟子我也快走。但老师飞腾起来,只见一阵狂风和灰尘,弟子我再也看不见老师的身影了。我们跟随老子,比颜回跟随孔子还要无奈,跟不上啊。

河上公注:“跂,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也,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跂暗喻贪权慕名之徒,追逐世功荣耀,这不是立身行道的长久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