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偏不放过张爱玲

防雷防烂片,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
不定期专访知名导演、演员

作者 | 向由

毫不意外,《第一炉香》最近为电影造势、新放出来的“片花”,又被骂惨了——

▲《第一炉香》人物特辑,电影定档今年10月22日

相似的场景早就发生过。

去年9月,同是传出《第一炉香》即将上映的消息,同是官方发布了第一个电影预告片,刹时之间,吐槽的声音汹涌澎湃。

焦点主要是两位主演,彭于晏和马思纯。

▲去年9月放出的《第一炉香》首支预告片

《第一炉香》电影中,彭于晏饰演男主乔琪乔,这很让人意想不到。

原著中,乔琪乔是个苍白无血色的没落子弟、花心大少、调情高手,擅长于玩弄女人心。

再看看彭于晏,一派正气,发达的肌肉中甚至有一丝“钢铁憨厚”的气息,与原作男主很是不搭。

▲乔琪乔(彭于晏 饰)

更要紧在气质上。

张爱玲的笔下,乔琪乔是个强烈“末世感”的人物,从家族传下的优渥生活,在他这代难以为继,而他本人一身纨绔习气,难寻出路,只好寄情风月了。

这显然是张爱玲式的病态人物。

书中写他道,“他比(妹妹)周吉婕还要没血色,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

彭于晏尽管靓仔,但我们看惯的他,是那个光身子在北平屋顶上“跑酷”的运动健儿,是一脸黄黑皮肤下喜怒形于色的憨憨状。

他质朴,接地气,一不像是“祖上阔过”;二来,就算是家道中落,我们也相信以彭于晏的朝气,能够东山再起、做大做强,不至于“苍白无血色”。

▲乔琪乔(彭于晏 饰)

其实在选角上,彭于晏饰演乔琪乔,比马思纯饰演女主角葛薇龙的问题更大。

不过,在对《第一炉香》选角的吐槽中,马思纯被骂得更惨,原因是她的“说多错多”。

宣传期内,马思纯在微博上发表对张爱玲小说的感想,一本正经的青春文学式解读,叫人“恶向胆边生”。

▲马思纯发表“读《第一炉香》有感

网友们轮番骂过彭于晏和马思纯,接着就将枪口指向了电影的导演——许鞍华。

众所周知,这是许鞍华第三次拍张爱玲。

在此之前的,是1984年的《倾城之恋》,1997年的《半生缘》。

回顾当时,两部电影都是口碑与票房齐齐落败,尤其《倾城之恋》,直接带来了导演生平的第一次职业危机。

▲《倾城之恋》剧照

许鞍华拍张爱玲,为什么“屡战屡败”?

这个问题已经被很多人分析过。

在我看来,更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是,许鞍华拍张爱玲,为什么“屡败屡战”?

如果说,《红楼梦》是张爱玲的梦魇,令她的“第三恨”(恨《红楼梦》未完)绵绵无期。那么,张爱玲对许鞍华来说,似乎也是个梦魇。

在这个梦中,似乎有什么东西,令许鞍华陷入其中,百折不饶。

因为《第一炉香》许多人质疑许鞍华,说她可能“晚节不保”。

不过,说出这些话的人,只看到了许鞍华光鲜一面。

▲《第一炉香》海报

许鞍华的成就固然夺目。尤其是在2020年,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许鞍华获得“终身成就金狮奖”。

迄今为止,她当得上是华语影坛女导演的第一人。

但是在职业生涯中,许鞍华是出了名的几番浮沉、大起大落,一路上毁誉参半,根本谈不上“晚节”可保。

“许鞍华是一个文艺片导演”,这对许鞍华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事实上,她导演的作品类型芜杂,十分割裂。既有《女人,四十》《男人四十》等所谓文艺片,也有《千言万语》、“天水围”系列等尖锐的社会题材剧情片,更有“冤魂三部曲”这样的恐怖片。

▲《男人四十》剧照

说来叫人诧异,许鞍华给电影关注的最初印象是“冤魂三部曲”第一部,恐怖片《疯劫》。

《疯劫》令许鞍华名声大噪。1979年,市场上惯见的还是邵氏恐怖片,主要靠视觉特技渲染恐怖,但《疯劫》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却用成熟的技法铺陈情节,大搞悬疑色彩,给了人全新的恐怖体验。

▲《疯劫》剧照

接着第二年,许鞍华拍出“冤魂三部曲”的第二部《撞到正》,新锐气质一如既往。许鞍华因此被戏称“血腥女导演”,同时,她也成为了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

在个人题材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中,严浩等人回忆早期的许鞍华——

“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拍电影,她已经是高高在上了,我们都要仰望她”。

纪录片的镜头里,许鞍华本人也不掩饰得意。

提到《疯劫》,她一边说,“不就是很成功嘛?”一边忍不住,捂着嘴边哈哈大笑起来。

▲许鞍华

出道便一鸣惊人,许鞍华是真正实现了“出名要趁早”的人。

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的金句,也是她的人生谶言。

同样是在新旧交替之间,上世纪40年代,白话文的文学正将取代旧式文学。1943年,张爱玲发表《第一炉香》,这使得她在上海文坛一炮而红。

有人评价说,张爱玲是文坛的一缕烟花,因其绚烂,也因其短暂。

事实上,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小说《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心经》《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以及最重要的合集《传奇》《流言》,都是在1943年到1944年两年里完成发表。

一炮而红后,便是长久的沉寂。

▲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当然没有结束。1951年,原名“十八春”的《半生缘》发表,这是张式文学的又一次发迹。

虽然今人追逐着“出名要趁早”,但从张爱玲的经历看,这未必全是好事。数十年间,她尝试过多个类型的小说创作,但被人记住的,始终是40年代初那朵文坛烟花。

因为时代原因,张爱玲的文学经历了“死灰复燃”。上世纪90年代,文坛和文学爱好者“重读张爱玲”,实际上,这既给了张爱玲崇高的文坛地位,也给她带来了重重误会——

受到90年代风气的影响,对张爱玲的“重读”中,人们津津乐道她早期的对物质的追求,这自然是当时社会价值的转向导致。而这,完全罔顾了张爱玲后期作品的洗尽铅华,以及她本人晚年的不着一物。

直到现在,张爱玲仍被视为“小资”作家,此乃大大的误会。反而是,张爱玲最后的创作《小团圆》,因与“文坛烟花”的气质太不相符,几乎要被开除出“张爱玲作品”。

▲《小团圆》

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对于张爱玲,人们是带着滤镜看的。

但是,一炮而红后的许鞍华,没有这层滤镜。

自“血腥女导演”后,许鞍华的职业开始沉浮,越拍越没有人看。

《好好拍电影》中,徐克等人回忆时说,90年代中后期的相关影坛,实际上各导演和班底开办工作室,各自开始角逐了,“许鞍华在当中,好像没有占到任何一个山头”。

1995年,许鞍华因为《女人,四十》一度“中兴”,但是随后,导演生涯继续向下。

在纪录片中,她本人就回忆说,曾经在《千言万语》的筹备阶段,有制片的人跪下求她,“鞍啊,不要拍这些了,谁愿意看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千言万语》截图

从“少年得志”,再到“哀乐中年”,我个人相信,许鞍华与张爱玲对“创作者的命运”是有相似体会的。

两个创作者的另一层相近,则是更为重要。

张爱玲的笔下,尽管是小人物小事件,然而总与时代勾连。这如同她的身世一般,出身于没落的旧式贵族家庭,接受的却是新式教育,所以,张爱玲能够对新旧交替中的世事人情冷眼旁观,总是一语中的。

张爱玲的这一层能力,似乎也正中许鞍华心事。

许鞍华出生在辽宁鞍山,幼时去往香港地区。

《好好拍电影》介绍,她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官员,母亲又是一位日本人。其中,历史际会时的暧昧可以想见。

在“冤魂三部曲”前两部后,历史夹缝中的小人物,就成为许鞍华镜头追逐的主题。

如《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等,讲的是越南难民的故事。徐克等人说:“我们连香港都拍不过来,怎么会想到拍越南人的故事?”

▲《投奔怒海》剧照

但对许鞍华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一种关注兴趣。

由此顺下去,许鞍华的第五部电影,就是拍摄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其中有一条依稀可辨的逻辑——

《倾城之恋》即是讲的“乱世爱情”,当然,张爱玲写的爱情总是更似欲望,其实不然。

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一个“东方”一个“西方”,但又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弃子”。他们在爱情中互相猎捕,而场景设在香港,一个当时的英属。

如此一类的“文化追寻”故事,本身是张爱玲的题材,也是许鞍华的题材。只可惜,太多人把《倾城之恋》看作“小资爱情故事”。

虽然有交集,但张爱玲与许鞍华终究是不同的。

张爱玲毕竟是个人主义的追寻者,所以她仍注目于小人物、小家庭,不断地“反刍”自我,是清醒的冷眼,是绝望的华丽,所以她令人痴迷。

许鞍华更像一个“社会记录者”,这让她的故事终有一丝乐观倾向。

因此,她能拍出“天水围”系列、《桃姐》等等,注目于现实,却留下悲悯。

所以,一样是社会文化角落的“畸零人”的故事,许鞍华能够春风化雨,给人感动。

▲《桃姐》剧照

从这个角度上,电影《第一炉香》大概是要“曲解”原著的,但我仍然对它有期待。

作者 | 向由

编辑 | 季洁

排版 | 茜雯

不值得影评

电影是一场梦,我们是鉴梦师。
18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关注我们

不值得影评

电影是一场梦,我们是鉴梦师

(0)

相关推荐

  • 许鞍华看不懂张爱玲?她只是心太软!

    上映前就风波不断的<第一炉香>在上映后未能挽狂澜,评分不高.吐槽不断,其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指出许鞍华"曲解""误读"了张爱玲. ...

  • 当他露肉也无法成为卖点

      选角究竟有多重要? 在争议中完成了挑人.拍摄.宣发的电影<第一炉香>便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一命题.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在1943年发表的小说,讲述的是从上海来到殖民地香港读 ...

  • 张爱玲的“虱子”与许鞍华的“袍子”

    张爱玲向左,许鞍华向右. 这可能注定是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即便有许鞍华.王安忆.坂本龙一.杜可风的庞大阵容.即便有车见车载的彭于晏. 改编张爱玲小说,本来就是一件危险而富有挑战的事. "华丽 ...

  • 《第一炉香》发首支预告:“第一炉香”变“第一炉钢”,选角遭群嘲

    近日,电影<第一炉香>发布首支预告,引发网友热议.该片改编自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由许鞍华导演执导,马思纯.俞飞鸿.彭于晏.张钧甯.范伟.梁洛施.张佳宁.尹昉.秦 ...

  • 《第一炉香》预告曝光,马思纯彭于晏首搭档,原著和电影差别大吗

    近日,彭于晏首次搭档马思纯,两人一起合作的有张爱玲作为原著改编的电影<第一炉香>曝光了最新的预告,这一部电影在选角这一方面就已经获得很多网友的关注了,马思纯加上彭于晏这样的新鲜搭档,为这一 ...

  • 《第一炉香》这改编,对得起张爱玲?

    <第一炉香>手绘剧照. 很少有电影像<第一炉香>那样从官宣阵容.影片宣传,到影片上映时,都被人们全方位无死角地疯狂吐槽. 张爱玲可以说是最有国民度的作家之一,所以人们对作品翻拍 ...

  • 王安忆大意了,许鞍华小气了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张爱玲在<第一炉香>开篇便这么讲.可为什么坐在电影院,可乐喝完了,爆米花嚼完了,电影还没完呢?   看了许鞍华威尼 ...

  • 马思纯彭于晏《第一炉香》拍成了《第一炉钢》,这谁顶得住

    <第一炉香沉香屑>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由许鞍华导演的电影<第一炉香>正在影院上映,电影基本做到了尊重原著,但还是觉得少了什么-- 电影制作采用了全明星阵容,由马思纯.彭于 ...

  • 今年最受关注的文艺片,名导群星大制作,输在选角太离谱

    由许鞍华执导.马思纯.俞飞鸿.彭于晏主演的电影<第一炉香>,已经上映,首日票房760万,豆瓣开分5.8分,遭到了意料之中的失利. 许鞍华,公认的"华语影坛第一女导演", ...

  • 让许鞍华重拍一次,这炉香还是这个味儿

    经过一个周末的发酵,<第一炉香>的评分跌破及格线.   票房也较为惨淡.   毕竟现在的观众怎么会喜欢看一个傻白甜爱上渣男,撞破南墙也不回头的故事?   看看网友对马思纯的恨铁不成钢就知道 ...

  • 俞飞鸿的美,救不了《第一炉香》

    可以怪马思纯   可以怪彭于晏   但演员不是唯一的问题 不知道十月犯了什么错,总是被奇特的电影染指. 去年一部3.3分的<喜宝>,让人怀疑自己没看过亦舒. 今年的<第一炉香> ...

  • 她爱他,为什么被群嘲

    担心的还是来了. 看这阵容-- 原著张爱玲,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摄影指导杜可风,配乐坂本龙一,服装指导和田惠美. 单挑一个人出来说,都可以是必看理由. 顶级配置,品相如何? 大家隐隐感觉到了不妙- ...

  • 8.9到5.6,一群大佬也拍砸了

    <第一炉香>的票房和口碑只能用惨烈两字来形容. 成为导演许鞍华电影生涯评分最低之作. 相比于26年前的<女人,四十>,<第一炉香>彻底砸了. 用最大的咖,拉最大的垮 ...

  • 把葛薇龙拍成一个蠢女人,真的太冤枉张爱玲了

    作为一个张爱玲的二十多年铁粉,原本对电影<第一炉香>充满期待.它是我认为张爱玲小说中最该被影视化.最容易有视觉效果的小说.没想到,<第一炉香>迟迟未能被电影人所看见,更没想到, ...

  • 马思纯新片扑街了,活该!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156 国产片年度最失望,非它莫属. <第一炉香>. 未映先火. 一是主演马思纯对原著小说的读后感. 非常浅薄,将名篇解读成了 ...

  • 从《第一炉香》谈起:张爱玲为何难以改编 ?

    "我年轻时,其实是从读张爱玲开始,对于上海有一个想象.七八十年代,我看了好多讲旧上海的书,尤其关于杜月笙.帮会.租界.我想所有的香港人都觉得上海特别有魅力,这个感觉是真确的."三年 ...

  • 张爱玲的文笔,许鞍华的镜头,旧时名利场

    许鞍华执导,马思纯.彭于晏.俞飞鸿等主演的电影<第一炉香>上映,这是许鞍华第三次把张爱玲的小说搬上大银幕.前两次是<倾城之恋>(1984).<半生缘>(1997), ...

  • 《第一炉香》土味营销失败:马思纯彭于晏能挽救许鞍华口碑吗?

    随着<第一炉香>快要上映,片方眼见观众们对电影没什么兴趣,张爱玲这么大个IP,花了这么多钱砸在手里可不行,现在竟然兵行险招想出了土味营销这么个野路子. <第一炉香>的新预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