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玲丨乡愁,封存在游子们依依不舍的温馨中(散文)

刚刚听到老屋拆迁的消息时,心里突然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老屋寄托着我深深的记忆,浓浓的乡愁。想念那咯吱咯吱的小木楼、婆婆做的甜甜的糯米酒、香糯的菜团子、腌肉做的卤鸡蛋、可划船而游的鱼塘、黄澄澄的大毛蟹、肉质细嫩的鲑鱼、随处可捞的河虾……

这一切,将随着拆迁不复存在了,心中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痛!

当我打电话历数这些美味时,公公说老房子拆了这些依然还都会有的!是的,只要孩子们喜欢,他们都会不辞辛劳的去做。但是,我想说,那种稻草、树木烧出的饭香,是煤气和任何高档的调味品都烧不出的特有味道,因为它们都来自与原生态!自己家产的糯米、种的菜、鱼塘上散养的鸡鸭、家养腌制的猪肉、腌鱼、袅袅的炊烟……

这才是家的味道。

每次回家,丫头都会争着去灶台烧火。稻草大都是捆扎好的,婆婆烧火时动作是那样的娴熟:边烧火边熟练地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团,稻草团前端成三角形,往灶火里送时也不松散。有时,还会发现没有弄干净的稻子,婆婆就顺手捋下来放在灶台上。看着丫头笨着的模仿,婆婆总会一脸慈爱的笑着说:“别把衣服弄脏了哟,还是我来吧!”

厨房里的氛围很温馨,大家掌勺的掌勺,打下手的打下手,聊着不同的话题。这种温馨会到延续到餐桌上,丫头喝上一口婆婆酿的米酒美美地说:“奶奶做的米酒真好喝!”确实好喝!糯米的清香伴着发酵后的甜味,在人们的鼻翼间萦绕,让人不自主的贪杯。看着大家微醉的表情,婆婆都会一脸的满足感。勤劳巧手的婆婆还会把糯米面做成白的面皮、绿的面皮(青菜汁和面)里包上多种馅料:腌肉萝卜干、笋干、红豆沙……原来我最不不爱吃的糯米团子已经成了最爱——想想当初只吃里面的馅,把外面一层糯米偷偷扔到猪槽里,真是暴殄天物了!

善良贤惠的婆婆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却是持家的好手,教育儿女的良师。房前两边总是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冬天来时会盖上塑料大棚,让它们温暖地过冬。萝卜、莴荨、豆角、南瓜……吃不完的都晒成蔬菜干放冰箱里,青黄不接时,这些都是最好的美味。前段时间,婆婆寄来一味野菜,用方言向我介绍这款野菜时说,由于富含营养,现在家乡都很难买到了,市场上价格是三十元一斤。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是什么珍贵的名字?问老公时,老公也不知道是什么名称——主要他对野菜不太感兴趣,也就不喜辨别。婆姐过来一同品尝的时候,我才弄清楚这款野菜名叫马齿苋。当时,老公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稀罕的?小时候都是用来喂猪的!

马齿苋是一种乡愁植物,很多的文人雅士总爱拿她做文章。确实如斯!在北方夏秋季节,马齿苋在田间地头随处生长,偶尔被母亲端上餐桌,放上蒜蓉、醋和香油,吃着很是美味。后来也会学着母亲给家人的餐桌上多些时令野菜,比如蒲公英、马齿苋,凉拌、摊菜饼,想着法摄取它们给予的那份难得的营养和健康。只是从未想过像南方人这样,把普通的野味能长久的留存,而且还用金钱来衡量出它们应有的价值,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那份暖暖的亲情!

有人说,拆迁会打破家乡的格局,却打不破乡愁的故事。犹如我眼前老屋的照片,一切的乡愁,都会封存在乡愁的记忆里,封存在游子们依依不舍的温馨中!

作者简介:

程玲玲,河南郑州人,祖籍商丘,1975年11月生,本科学历,国企一科员,业余时间喜欢随意抒写。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