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上的锦诗繁华(陈韵涵)

你可曾去过甘肃敦煌?

我去过,那是个叫人只看一眼就心动的地方。

半个世纪前,敦煌只不过是一个偏远的西北小城。生于江南的她,背上行囊,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自此,敦煌,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便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是我心中如明灯般的英雄。

为了国家的文化事业,她目光所及都是敦煌。悄然间,樊锦诗与敦煌便结下了半生缘。

缘起1962年,那时24岁的樊锦诗初到敦煌。当莫高窟耀眼的壁画呈现眼前时,她深深爱上了这个千年洞窟。大学毕业后,为响应“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号召,她不远千里来到敦煌,开始守护敦煌。这一守便从青丝到白发,这一守便是一辈子。

你可能会问:为何称樊锦诗为英雄?她只不过是平凡的文物研究员中的一个。的确,她是很平凡,但她不平庸。在实习期的时候,她领略过当地条件的艰苦,没水洗澡,没舒适的住处,也没有可口的饭菜,那里的一切都不能与家乡相比。实习期结束,返回北大校园的她,从没有抱怨过,甚至还对以后的工作更加向往。

在漫天黄沙的戈壁之上,樊锦诗也曾想过放弃。半夜,床下的老鼠穿梭;白天,天上的烈日高悬。在生活条件方面,苍凉的沙漠怎能比得上繁华的都市?但是凭借对莫高窟由衷的爱,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当回首走过的每一个石窟时,她都不由自主地感叹:“太美了!”是啊,多美啊,多美的石窟,多美的人啊!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昔日那个在湖边读书散步的娇俏女子,成了如此坚韧的女英雄。

为了热爱与理想,樊锦诗不单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我至今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意。”樊锦诗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庭。作为丈夫的彭金章并没有责怪,他理解妻子,能够体会她对一项事业的热爱。大概是有了家人们的支持,樊锦诗对待研究更加努力。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她也是费尽了心力。她四处奔波,反复讲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不断地研究如何让壁画的“美貌”得以永驻。终于,一个大胆的构思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那就是用数字技术留住石窟的每一件作品。“数字敦煌”工程完成后,游客在观览石窟前,可以通过影像全面了解石窟壁画和雕像。

在这段漫长岁月里,在遥远的戈壁沙漠中,被留下、被传承的不仅是属于敦煌的文化,还有樊锦诗守护千年文物的艰辛与荣耀。这一场半世纪的苦旅,于樊锦诗而言,漫天黄沙已深深刻进她的血肉里,为自己的一生所爱而拼搏就是最美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女性,在我心中成了英雄。

愿我也能以梦为马、不负所爱,学习英雄,终成为自己的英雄!

(作者系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