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心与心的沟通
【小蜗牛专栏】
教育孩子,是心与心的沟通
原创作者|小蜗牛
之前在心理咨询室实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年轻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方面都非常困惑。他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无从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经常与孩子发生矛盾。
这些咨询者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是他们忙于工作,孩子由家中老人照顾,或者有保姆来照顾。虽然每天都和孩子住在一起,但很少和孩子沟通,发生什么事情也都是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讲话,自然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渴望独立的人格,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亲子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和孩子做朋友,学会平等沟通
父母孩子沟通之前要先后孩子做朋友。朋友之间的相互分享,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当我们向孩子分享忧乐的时候,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 。
我的老师和他儿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既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
他努力为孩子提供一种非常民主的家庭氛围,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亲密。作为父亲,他把孩子所写的作文都保存下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身高体重等,非常用心地按照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教他们唱歌、游泳、划船、钓鱼等等,带孩子去参加博物馆,看展览,看歌剧 ,有空带他们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与他不仅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是朋友。爸爸妈妈有义务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得到孩子的帮助。等孩子们长大了,会发现父母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可能父母会有很多地方不如孩子,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应该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父母要放下高姿态和架子,去考虑孩子的心思,才会体会到孩子的内心想法 。
学会与孩子平等沟通,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成人的满足感,有利于孩子心智的成熟。
二、耐心倾听,忌先入为主
很多时候,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之前,自身已经对孩子下了定论。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不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做到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班上的小朋友琪琪,正是贪玩的年纪,放了学总是想出去玩耍。于是他妈妈给他定了规矩,每天必须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一天晚饭后,妈妈来催他写作业,琪琪对妈妈说自己有些不舒服, 想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妈妈生气地说:“不舒服?又在撒谎吧!我还能不知道你那点儿小心思啊!我看你就是不想学习,想出去玩儿了!今天你如果把那几道题写完了,休想去偷偷的溜出去 !”
琪琪觉得自己很委屈,躺在床上又哭又闹,索性不完成作业。第二天也和妈妈赌气,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等到妈妈叫起床的时候,干脆说自己不去学校了。他妈妈觉得他实在是太不听话了,十分生气,于是便动手打了他几下,然后直接把琪琪拉了起来送去学校。
很多父母都会向琪琪妈妈那样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如此,当孩子身体真的不舒服时,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安慰,导致母子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在管教孩子之前,请耐心倾听,把事情弄清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爱和理解,需要父母的信任和尊重。父母要相信孩子的每一天都有新的人生,要看到孩子的新面貌,放弃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即使孩子犯错,父母也要用爱去包容和理解他们 。
三、不怒斥孩子,不做语气强硬的父母
语言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沟通手段。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切忌使用强硬的语气。
在亲子沟通中,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屈服于父母的威严,父母强硬的语气和毋庸置疑的态度,让孩子没有说话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孩子是因为你的威严而听你的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语气过于强硬,就像命令孩子,当孩子心中对父母有了敬畏心,就不会和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
温柔的教育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温和沟通。父母可以责备孩子,但要适度,绝不能对孩子大喊大叫。命令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育本身的意义就是伴随和支持,严苛地对待孩子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心与心的沟通。学做一个懂沟通会沟通的父母吧!
作者简介:小蜗牛,想要用文字走进你的内心的非文艺女青年。
(本文为小蜗牛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