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延迟满足”早已过时,为何还在毒害中国人

前几天,我带女儿去看一个朋友,她前段时间刚刚生了二胎。我和女儿还没进门,就听到小宝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进门后,我才发现孩子都哭成这样了,朋友居然还在打扫卫生,好像完全没有听到的样子。

我就问她:“孩子都哭成这样了,你怎么也不看看啊。”

她居然不紧不慢的说:“你没听过一个育儿观念吗?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等不哭了再抱。这样孩子知道自己哭也没有用,以后就不爱哭了。”

我说:“别听外国人瞎说,什么延迟满足教育法都是骗人的。现在老外都不用了,怎么你还信啊?”

我的这位朋友给我触动很大: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天天都在拼命育儿,这样的家庭不但有,而且数量还很多,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啊。

为什么说用延迟满足法教育孩子不可取?

延迟满足法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产物,最近这几年在国内非常流行。很多父母认为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和韧性,这种做法真的好吗。

延迟满足法起源于1968年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他们选了32个3到5岁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状况不得而知,他们把孩子单独关在一个放有棉花糖的房间里。实验人员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就会有双倍的奖励。

结果只有7个孩子坚持了15分钟,而这7个孩子长大后确实比其他的孩子更优秀,更成功,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将会更优秀。

这个结论表面上看无懈可击,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优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父母受教育水平、就读的学校等,绝不仅仅是一个“延迟满足法”就可以决定的。

最近,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两位著名心理学教授已经证明:孩子成功与否,不是由延迟满足法决定,而是由孩子背后的家庭决定。

让孩子更优秀的3种家庭

1、有仪式感的家庭

父母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给孩子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有帮助。

懂得仪式感的父母,把孩子用爱喂得饱饱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会不优秀呢?

2、爱学习的家庭

孩子是否优秀,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家庭环境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一个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父母是作家、老师、科研人员,平时在家就有读书的习惯,孩子也会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反之,如果父母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打麻将,孩子又怎么会养成阅读习惯呢?

3、自控力强的家庭

什么叫自控力强的家庭?就是做什么事之前,先把规矩制定好,然后严格的去执行。比如:每天只能看1小时动画片、和妈妈玩游戏前,要先写完作业、晚上10点前要睡觉等。

规矩不仅仅是给孩子制定的,同时父母也要遵守。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来完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爸爸还在不停的抽烟。孩子就会产生疑惑:爸爸告诉我抽烟不好,但是自己却还在不断地抽烟。

由此可见,延迟满足法不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只会剥夺孩子的快乐和幸福。孩子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父母如何教,而在于父母如何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