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4)——一道在手破尽天下招式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很难理解的一章!历代名家注译分歧很大。
比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一部分人认为不在这一章,是错版;另一部分人认为就在这一章。我倾向于有。
引用一下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傅佩荣的直译:
道,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是那么渊深啊!像是万物的本源。它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是那么沉静啊!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一章直译下来,还是让人糊涂。于是,努力去理解,融会贯通,自圆其说。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即“盅”。说文:“盅,器虚也。”
冲与盈相对。盈,满也。汉惠帝名盈,讳之改为‘满’也。
“道冲”,就是说“道”具有“虚”性,虚与实相对。
道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
比如,“1”是虚,一只羊是实。
“1”结合羊,就是一只羊,结合“牛”,就是一只牛。
这个“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结合成“一个某某”。
所以,“道”具有“虚”性,“用之而不盈”。
比如、前面讲的学习之道,“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就具有道的“虚”性。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技能,只需要遵循“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之道,就能成功。
一旦悟了“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道,学习知识,解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虚心就有了目标,实腹就有了能量,弱志就有了方向,强骨就有了毅力。四样在手,天下我有!
可以用“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之道学习数学,学习语文,学习书法,学习音乐等等一切学科,一切技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就是道的“虚”性。
“道”可以一招学会,就像令狐冲的破剑式,破尽天下所有剑法。
(2)渊兮,似万物之宗;
“渊”和“深”同解,唐人避讳李渊,所以‘渊’改作‘深’。
道渊,就是说“道”具有“深邃”性,就是在时间空间上的极限性。
有,名万物之母。道,似万物之宗。
有生万物,那个生万物的有,本身也是万物的一部分。
比如地球生生物,生物是万物,地球是万物之母;万物可以包括地球,太阳生地球,太阳就是万物之母;万物也可以包括太阳,银河系生太阳,银河就是万物之母。就像求极限一样,一起推下去,无穷无尽,很深邃!
这样深邃地推导下去,直到万物来自于有,有来自于无 ,无来自于道,道来自于什么?不知道了!
所以,道似万物之宗。这里不说,道名万物之宗。
如果说,道名万物之宗,那就是说,道就是那个深邃的极限尽头。但“道”前面还是无穷无尽。
虽然“道”以前无穷无尽,老子却看不到了,也可能有,也可能无。所以老子说“似万物之宗”。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在第五十六章这四句话又出现一次,“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锐利,纷害,光贵,尘贱,去除万物利害,贵贱的表象,将归于“大同”,大同于道。万物具有同一性,就是同于“道”。
因为,万物同于道,所以说道似万物之宗,与上句呼应。
“道”就如独孤九剑,一道在手,破尽天下招式!
因为,招式在锐利,纷乱,花哨,朴实的外表内都有着相同的“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和“渊兮,(道)似万物之宗”是逆过程。
道结合有,就会产生万物。
比如,“1”结合“羊”“牛”就会产生“一只羊”“一只牛”等等万物。
反过来,万物去掉有,就会显现出“道”。
比如,“一只羊”、“一只牛”等等万物,去掉表象“羊”、“牛”,就会显现出“1”。
(4)湛兮,似或存。
“湛”,说文:“没也。”
紧接着上面,万物去掉“锐、纷、光、尘”等具体的“有”,就会显现出若隐若现的“道”。
(5)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象:现象,万物;象帝:象之主宰,主宰万物的天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物来自于有,有来自于无 ,无来自于道。
所以,“道”前面是什么?老子不知道,吾不知谁之子。只知道,“道”在天地之前。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