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乱侃】魂去魂归奈何桥
魂去魂归奈何桥
文//叨客
奈何桥边的众生“投胎转世”时,最应该感谢孟婆。她的一碗汤,是一碗心灵救赎之汤!
呵呵,别瞎猜,这里没“鬼门关”,只是一些平常人的故事而已,写出来,权且当一碗“孟婆汤”吧。
病室内的“人生”
七月三十一日,中医科十八病室相继住进三位病人:耄耋之年的父亲、古稀之龄的张大爷、近花甲的老郭。同时进来的还有三位病人的家属:四十又五的哥哥、天命之年的张大哥、二十五六的小郭。
入院伊始,都忙着办手续、做各种检查,一上午难得凑在一起,自是有话也无暇交流。
下午,三个床头的三根输液杆上的三瓶液体通过输液器与三个不同生命体连在了一起,药液以秒针的节律缓缓流进了三支大相径庭的血管——父亲的隐藏在松弛的、布满斑点的粗糙皮肤下;张大爷的皮肤紧致点,虽若隐若现,但斑点也不少;老杨臂腕浑圆,拳头握紧时,稍细的都能看的清楚。
十几分钟后,话匣子打开了。相互寒暄里,彼此不仅相互了解了病情,还知道了家住哪儿——宫河的张大爷患脑梗四年、永和的老得郭脑动脉硬化两年,居山河的父亲染脑梗七年,还伴有小脑萎缩、冠心病,颈椎变形。
健硕的老郭自是开怀些,因是小痒人便轻松,说笑随意,手机里播放的是儿子下载的电影,内容挺时尚。张大爷人瘦,眼窝深陷,说话利索,腿脚也灵便,偶尔躺在床上还用力曲伸腿,看似轻松,但眼神常有忧郁。陪护的儿子中途有事,离开了几天,哥和小郭帮忙照看。只有父亲话是最少的。他舌根僵硬,吐字已不是很清楚,他也很懒散,怕动了。出门不离拐,拐杖有时也是他与人交流的工具,轻轻碰碰,简短的几个字说的很废力,偶尔会用拐杖搞点“恶作剧”,随后就是憨憨的一笑。坦然了,或许也是不由己的“坦然”。其实两年前他已慢慢失忆了,大脑进入了“清零”期。
或许父亲还健硕,小郭自是无虞,或打游戏或聊天或睡觉,偶尔与他父亲说笑,一切随心。回去了几天的张大哥常依在床边斜坐于椅子上,言语不多,即便与父亲的交流,言语也是直接而简短的,多数时间看老郭手机上的电影。父亲健忘,扎针的手臂常动,所以常滚针,哥哥是不能分小的。尽管小心,但住进第七和第八天时,就分别滚针了三次和四次。看到一扎针就咧嘴的父亲,哥不忍心但有无奈。“老小孩”的存在,使兄和弟、家与亲才名副其实,所以他的嗔怪里多半是呵护。
十天的相处,大家都熟络了。彼此照顾、彼此体谅,谈趣也浓,笑声不断,到也和谐。尤其用药和夜晚时,有时一人照管三人,周到细致。父亲先出的院。临别时,大家你一言他一语的叮嘱,情也盈盈,话语直拙,寒暄里的关心与抚慰如“开轩面场圃,但道桑麻长”的邻里的亲切。
与他们相比,奔波的我有倦色、有烦意、有不安,相处不长的几个时间段里,我充当了一个旁观者。不是我高傲自负,而是缺少坦然,作祟的灵魂导致皮囊缩水,或许怕伤害,所以紧严的包裹。
同病相怜的他们倒是融洽,惺惺相惜很直接,陌生的同命人短暂的相处里却做到了与人为善。或许此刻会是虚伪的,但也是最美的。
他们间年龄有差距、心理有代沟、观念也迥异,六个不同的生命体面对亲或友或陌生人在病魔面前的六种不同状态,我不想妄评。别人的圈子你走进,你的圈子无缺口,不互溶,不理解,怎敢评说?有时静眼旁观,也是一种自我摆渡或救赎。
走廊的风景
午后的长廊是纳凉和逃避被药水熏蒸气味的最好去处,当然也是看人情世态的最好地方,所以这里常常坐满了人。小孩可以爬在廊椅上吃零食;懒散的小伙子可以躺着玩手机,面容憔悴的、目光呆滞的病人可以无所顾及的佝偻身体;病轻的患者或不拘小节的家属可以光着脚板、露着脚丫踩在上面;怀孕的妻子可以向帅气的丈夫撒娇;两鬓斑白翁媪可以并排侧身坐着对望;廊子的一端老头子可以含泪、老婆子可以啜泣;穿梭于廊下的人或疾或缓,可以不顾及左右的奔跑吆喝、前望后盼;风中的药瓶、病历、钱币都可以裸露的……在这里,人没有高低贵贱,是纯粹的生物意义上的人。
想想,其实人很贱,“身份感”只不过是自己虚拟的光环而已,剥下了这层外衣就是一具臭皮囊!
“跑断腿”的出院
一个出院手续从上午十点开始办理,直至下午四点多才办完,历时六个多小时,行走四千多步,“断腿”有点夸张,却也够累。自认细心,但在繁杂的排队、领表、盖章、签字、复印等程序里也自顾不暇了,“低级错误”接二连三,医院的长廊里,两边闲坐的人看奔波我,我看我前面奔波的他,他前面还有他……“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里并不是调侃,也不是埋怨,而是对医院无奈的理解,对医生苦衷的体悟,对患者及家属的同情。在这个谈责任色变的年代里,医院和医生是弱势的,所以制度精细化、手续繁杂化就是为了规避责任。其实这也是权力出笼,腐败滋生的衍生物,公信力缺失,导致互信不存,冷血的制度和手段于高危职业者而言就护身符,疲于应付,忙于护命是必须的,人性人情才是其次的——这才是风景外的大风景。
写在后面的话:
人生路上需要推手,刻意的未必凑效,无意的却能潜移默化,用眼观察,用心甄别,理智吸纳,改变也是须臾间的事情,所以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也是人生的大课堂,行走中的风景最精彩。
总编:赵会宁
编委:冯雪兰
赵小峰
-《子午文苑》纯文学平台-
《正宁风情》《阳周长歌》
《子午文萃》《声悦时空》
《文苑新秀》《教学故事》
投稿须知:凡原创之小说散文、民俗故事、语录随笔、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诗画艺术均可投稿,以正文、作者简介和近照的形式发至1042267322@qq.com;729939847@qq.com邮箱。
稿费发放:在文章发布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周内赞赏金额之50%结算给作者。限于人力,赞赏金额为10元(不含10元)以下者,其稿费恕不发放,但均会以手机截图之形式明告作者。
商务合作微信:180934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