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相关知识:古代始祖迁的来源
在古代,迁徙还是很常见的现象,迁徙大多是因为战乱,天灾等原因选择从某一家族聚居地,迁往别的地方居住,开基立业。迁徙可能是多次的,所以我们在编撰家谱的时候,一般只能找到最近一次的始迁祖信息,在往前追溯会很困难。
现今家谱的一世祖大多是始迁祖,始迁祖那始迁祖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逃难迁
根据《历代战争年表》的记载,从公元前26世纪传说的神农时代开始,到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在这大约4500多年的时间里,仅文字记载的战争共有3791次,平均一年多就有一次战争,可以说,一部华夏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在中国古代,一共发生过十次大的人口逃难现象,也叫移民史。
一、西晋末年,90万人大举南迁。由于当时西晋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苦不堪言,无奈之下,黄河流域的居民被迫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二、唐朝中后期,100万人南迁。安禄山发动内乱,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对唐王朝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人民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主要流入湖北、湖南、太湖流域。
三、北宋时期,500万人南迁,金入侵北宋,北方瞬间陷入战乱,人民大举南迁,主要迁移至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地。
四、明朝初年,黄河泛滥成灾,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成为沼泽,人民无处生存,只好外迁。再加上元末时期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人民只好迁移到外地。当时统治者规定;“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之家全迁。”当时移民的中转站,就是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现在山西大槐树也成为了十大寻根基地之一。
五、清朝时期,由于四川经过战乱,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到四川,据统计一共移民100多万。大多是从湖北、湖南、河南、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广西等地移民到四川的。
六、朝代更替时,前朝贵族移居海外,称之为下南洋。此外还有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招收中国人进行劳作,到19世纪初,海外华侨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00万之巨。其中福建、广东的移民人数占了95%左右。
七、明朝中期到清朝末年,由于山西人口较多,生活较为困难,人民为了自谋出路,纷纷到山西右玉县的西边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所以造成了走西口的现象。
八、中国近代,俄国和日本入侵中华后,致使民不聊生,无奈之下,大批中原人口开始向东北迁移,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居多。1923年—1937年左右,东北就迁入了约370多万人。
九、抗日战争时期中原人民移民西北。日军大举侵华后,群众往西方和大后方逃亡,并且国民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曾以水代兵,扒开黄河花园口,想以此阻止日军侵华,造成河南、安徽等地1250万人受灾,人民背井离乡,一路乞讨、扒火车离开,一路逃到甘薯、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十、新中国成立之初,伴随着解放军南下,国民政府的垮台,大批军政人员、家属和富豪逃离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据统计,当时离开大陆的人员应有300万之多。
古代多战乱,又有自然灾害等因素,所以始迁祖大多都是为了逃难才迁移的。
经商迁
古代把贩运贸易的叫做“商”。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专门负责远程贩运、组织货源的商人了,他们“服牛辂马,以周四方”。在东边卖东西,然后把东西卖到西边,辨贵贱,调余缺,度远近。
并且古代出行的代步工具基本也就是轮式马车,道路不健全。经常经商的人外出一趟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这也造成了经商人到经商地之后,选择定居那边的情况。
当兵迁
古代有两大征兵模式,一种是府兵制,府兵制度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平时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上前打仗,府兵征兵的制度是取强取富取多丁;一种是募兵制。募兵征兵的制度是用钱招募,募兵制度有军饷,家里有政策照顾,可以获得免征税多分田的资格。
当国家军队数量不够打仗时,政府还会直接抓壮丁去充军,男子满十八岁至五十五岁都为壮丁。抓来的壮丁一般作为民夫苦役来用,偶尔打仗时也是先让壮丁冲锋。
古代多战乱,一旦打仗,就意味着巨大的伤亡,一般来说,始迁祖是因为当兵才迁徙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打仗获得军功后被封于某地;二、打仗受伤,无法回到祖根地,无奈留居某地;三、打仗时成为逃兵,隐姓埋名隐居某地。
逃罪迁
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统治者为了管理好社会,致使国泰民生,制定了相当变态的刑罚,一旦触犯法律,轻则发配充军,重则就会被处于极刑。当得知自己所要受到何种的惩罚后,如果害怕,就会选择逃走,从此隐姓埋名。
我们在编撰家谱的时候,一般只能找到最近一次的始迁祖信息,在往前追溯会很困难。
现今家谱的一世祖大多是始迁祖,始迁祖那始迁祖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逃难迁
根据《历代战争年表》的记载,从公元前26世纪传说的神农时代开始,到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在这大约4500多年的时间里,仅文字记载的战争共有3791次,平均一年多就有一次战争,可以说,一部华夏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