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倒塌饭店80岁老人下跪道歉:塌的是楼,坍塌的却是人性

差一点

我们就擦肩而过了

有趣

有用

有态度

一颗色泽红亮,辣而不燥的泡椒

文:泡椒的小酒馆

1

也许有些人意识到了什么,只是他们并不在乎

昨天我在短视频中看到了采访报道,事情大概为,8月30日,一位80岁的老人大寿,结果当时所在的饭店倒塌,导致很多人遇难,老人在采访中下跪道歉,但紧接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看完了齐鲁晚报的新闻报道后,简直是刷新了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无耻的下限。

首先先说一个概念,在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Bias(偏差性),并且偏差性是永远存在。

我们对任何渠道获取到的信息都避免不了偏差性,所以一个好的新闻一个好的记者,是尽量不带主观意见,去做多维度的事实报道。

而我一开始看到的版本只有老人下跪时,旁人马上上去扶着说不怪你,不怪你,看到这里时我还想着这是不是记者啊,能够马上上去安慰老人,要点赞啊。

但我之后看到原版采访视频时,愤怒无法言语,记者对80岁老人的采访中直接用了引导式的话语,“你老伴和你亲戚因为给你过生日去世了,你现在心情怎么样?”,而且还直接避开应当承担责任的饭店老板、当地监管部门。

不出所料,这个采访视频被网友评论区爆破,现在已经下架,却保留着老人下跪,马上去扶老人的视频。

记者以为他们在采访,却没意识到他们在杀人。

媒体是小问题,老人不看就没有烦恼,但是,同村人,街坊邻居,就连孙子学校的老师同学。

这些才是大问题,人情世故,老人不上网,不用想什么媒体,什么键盘侠。

但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呢,同村人呢,死者家属呢。

他们的看法才是让老人真正受伤的问题。

而媒体的一则“给你过生日去世”,是无情的砍了他一刀,又问“心情怎么样”,这不就是在伤口上在撒盐吗

如果说后续你扶下跪老人是出于真心,那之后截头去尾删除视频又是何意?

讽刺的是,想到这里,我突然心里一抖,因为我想到的是“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在杀人,只是他们不在乎”,然后我马上断了这个念头,因为太可怕!

2

言语最大的杀伤力是诛心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给出了网友一个新的概念【随机杀人】,这部剧中有一个非常细节的地方在于,每集都是用网友的评论作为开场。

而这些评论都反反复复向我们说着,任何一件事情中都没有一个人能看清全貌。

舆论对随机杀人案的讨论,通常聚焦于谴责凶手的罪恶,和同情遇害者的不幸

正如导演想让我们了解到的是我们并不是恶本身,但人性却真的很是迷幻

这部剧唯一值得讨论的,我觉的就是道德绑架和社会舆论对犯罪者周人群的二次伤害,如何如何减少媒体为了流量偏面和不公的报道。无形中的舆论暴力等等,确实需要社会慢慢完善。

观众和读者,其实也需要明白这个道理。

当代媒体的选择性死亡,金钱凌驾于罪恶与谎言之上的时候,网络上的大多数人已经盲目的成了坏人的帮凶

3

在恶的事件里,我更希望我们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去帮他

舆论更恐怖的是,它即使在杀人,也在帮真凶洗脱罪名。

不知大家对前段时间,鲍某和养女事件是否还有印象,当时全网都在骂这个养父禽兽,但在某些媒体毫无根据的曝出,养女的母亲如何不配为人母时。

全网舆论焦点变了,那些骂着禽兽的大V开始疯狂的洗着养父无罪,亲生母亲如何不堪。

然后网友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着一起破口大骂母亲把女儿卖给别当玩具。

没有人意识到,养女和她的家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舆论了,而且更没有注意到,那些说这养父禽兽的声音在不知不觉中从全网消失了。

而在前不久,这位“养父”又提出新的证据,不出所料,很多大V又开始洗,那时我就想问,不论拿什么证据,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父亲是能和自己的女儿上床的?

然后我再把时间线往前,,当时在养女被性侵后,某湃新闻在未经当事人的允许下,将匆忙采集的访谈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发布。

4

请留有道德和善良,这不能保证我们赢,却也保证了我们不会输

为什么有光明就有黑暗,那是因为在大谈着利益交换时,那些所谓的职业道德,友情,父爱,母爱等一切都可以当做一个笑话一笔带过。

引导式采访变为了点赞式的流量,性侵式的报道变为了养父两情相悦的说辞。

有时,我们不该过分谴着那些情谊相信别人的人,这就会显得那些披着人皮的狼的过错没有那么严重。

追求利益是社会常态,但请留点善良和道德给那些追寻希望的人。

如果道德和善良最终都要屈服于所谓的技术和能力的话,到最后,输的还是我们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