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他制作的这部动画片,仅仅6分钟,却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一群鹬,在海岸相接的地方,与天敌蚌奋斗着。
鹬蚌相争,还好,此时此地,没有渔翁。
刚会走稳路的小鹬,躲在海草从中,探头探脑。
一个浪头打来,它吓得缩回头,几根羽毛竖了起来,尽管海浪离得还有好远。
鹬妈妈在远处,刁起蚌诱惑着它,全不顾它可怜兮兮的眼神,与大张的嘴巴。
被海浪袭击的恐怖阴影,依然笼罩在心头,它不敢再去海边捕食。
后来它遇到了,好朋友小寄居蟹。
浪头打来,小寄居蟹飞快扒拉沙子,把自己埋了进去。
又一个浪头打来,被吓懵的小鹬来不及跑,最后关头,也学着小寄居蟹,埋头沙滩……
它在海水中睁开眼,蔚蓝色的海水,飞舞的金沙,遍布的美食蚌……
竟然这么美,一点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恐怖。
海水褪去,小鹬长大了。
海浪一次次拍打着沙滩,小鹬一次次飞起又落下,羽毛渐丰。
开始反哺妈妈,成为与妈妈一样,勇敢的大鹬。这是迪士尼和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鹬》。仅仅6分钟,本是《海底总动员2》的前贴片。
但实在太精彩,今年6月份于美国上映后,大抢正片风头。
《华盛顿邮报》用醒目大标题,表达惊艳:皮克斯粉丝们去看“多莉”,却爱上了小小鸟。
而它9.3的评分,也远远高出正片。
导演AlanBarillaro,是皮克斯最新一代动画片人。他18岁进入皮克斯,参与过《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的制作。
《鹬》是他第一次,担任导演的作品。
灵感来自于,他在海滩跑步时,遇见的三趾滨鹬。它们在海浪间,上蹿下跳捕食,却不会被海浪打湿。
他用了一年时间,反复打磨剧本,甚至做了测试动画。最终得到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首席创意官约翰·拉斯特的强烈支持,被钦定为《海底总动员2》的映前短片。
为了做出它最好的样子,AlanBarillaro组建了,一个40人的团队。每个周末早晨5点,他们都到海边集合,细细观察鹬的习性。
动画中的三趾滨鹬,只有秋季时,才迁徙至此。
只好观察相近鸟类。等它秋天来时,再分秒必争,微距和长镜头,交替使用。
为了让小鸟更真实,他拜访滨鸟专家们,以保证不会离生物学太远。
还学习三趾滨鹬的解剖。了解每一根羽毛,对于空气、风和水的不同反应,读出鸟的情绪,表现鸟的行为。
每一只鸟加起来,共4.5至700万根羽毛。鸟之趣,在于羽之趣。湿水时,害怕时,饥饿时,分别是不同的样子。
他还在构图上,参考名家画作。
每一帧画面,都出于艺术的考虑,拒绝由电脑直接生成。没有创意,电脑只是工具。
沙滩、海草、石块···所有的背景,都被细致入微打造至以假乱真的地步。
仅仅6分钟的短片,从观察、筹备,到最后制作,花费了整整3年。
原本对鸟过敏的Alan Barillaro,在献给《鹬》的3年,观鸟上瘾,竟成了个“鸟人”。AlanBarillaro的工作方式,在皮克斯不是变态,反而是常态。
在皮克斯,所有的动画片,无论长短,每一个角色、布景、道具,每一个镜头、流程,都在用匠心设计制作。
《海底总动员2》中,没有骨架的章鱼汉克,被称为“史上最难做的动画角色”。
他们用了6个月时间,才做出第一个镜头。甚至光多莉和汉克,初见的那场戏,就做了两年。
要完成一部精致的动画,则往往需要动用几百人,花费4、5年的精力。
而为了做得逼近真实,他们的员工,制作《海底总动员》,学会了潜水;参与《美食总动员》,炼成了厨神。
从1986年成立至今,30年来,皮克斯制作了17部动画长片。获得了55次奥斯卡奖提名,捧回了15座小金人奖杯。
外界沧海桑田,江湖几多风雨,但皮克斯依然是,全世界的故事大王。
与之相比,国产动画复苏,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