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发达的仁怀程氏居住地的境域演变【建治沿革】
兴旺发达的仁怀程氏居住地的境域演变【建治沿革】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平播后, 于二十九年(1601年) 复设仁怀县, 隶四川, 县治留元坝(今赤水市城), 总面积64.245平方公里. 清雍正六年(1728年) 七冃二十九日, 随府四川改隶贵州, 民国三年(1904年) 置温水分县, 属仁怀县. 划遵义县的大溪里七、八、十甲地归仁怀管辖。是年九月,改温水分县为习水县,将丁山、小溪、赤水、吼滩里划归习水县管辖。至此,仁怀县辖二郎、安罗、李慱三里和遵义抜入的三甲,时仁怀地跨南北74公里,东西宽17公里,总面积2261.1平方公里,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65年11月4日,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仁怀县回龙、桑木、永安3个区18个公社坺习水县。此时,东以观音寺、河低遵义县界,南以芦竹山岭的金沙县界,西至赤水河低古蔺县界,北以桐梓河低习水县界,东南低遵义县、习水县。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
仁怀【建治沿革】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属鬼方疆土。
西周、春秋(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属蜀国东南边境。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2年)属大夜郎辖境。
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属蜀郡东南边境。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南部属益州牂郡平夷县。北部属益州犍为郡符县,新莽时更名符信县,东汉时更名符节县。
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南部属庲降都督牂郡平夷县,北部属益州江阳郡符节县。
晋(公元265—420年):南部西晋属宁州夷郡平夷县,东晋属宁州平蛮郡平蛮县,北部属益州东江阳郡绵水县,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宋(公元420年—479年)南部仍隶宁州平蛮郡平蛮县,北部属益州东江阳郡绵水县。齐(公元479—502牟)南部隶属如刘、宋,北部属益州,东江阳郡安乐县地。梁(公元520—557年),南部录属如旧,北部属泸州,江阳郡安乐戍。北周(公元571年—581年) 南部隶属如旧,北部隶泸州东江阳郡合冮县。
随(公元581—618年)南部属信州总管府牂州牁县,实为土豪族保县。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在今习水县温水南置乐源县,属诊州。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珍州废属溱州。南部属中道黔州都督府羁庺义州,西南部属蔺州,北部属剑南道泸州合江县。
五代前蜀后蜀隶属如唐。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改播州为播州沿边安抚可,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在县境设仁怀、古磁等处怀徳可。东北部有石粉罗家永安等处。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改隶四川行省,十五年(公元1382年)二月改隶贵州都司,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四月改隶四川布政司.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 扬相任播州宣慰司时, 仿汉制没仁怀、儒溪二里。隶属播州长官司,二十二年,王昂奉场相令收回水西安氏侵占吴马口、李传垭、缉麻山等地后,世袭驻镇缉麻,防水西侵扰。后扬氏中衰,永宁土司侵夺播州毗邻疆地,沿亦水河两岸的黎民、天车罗屯、扬窝屯、安村屯、罗村、陶洪、大头坝、古磁、仁怀等地被水宁土司奢氏占领。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曾在儒溪里唐朝坝置唐朝镇。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扬应龙袭播州宣慰使职,派兵将仁怀、古磁等地收归播州领属,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战乱结束,改土归流,二十九年四月复置仁怀县,因原县治复兴场毁于战乱,移治留元坝(今赤水市城),隶遵义军民府真安州。
清代: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随府由四川划归贵州管辖,八年县治从留元坝迁李博里生界,十三年迁安乐里亭子坝(今中枢镇、仁怀市中心)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仁怀县属黔中道,三,年以清代设温水经历地置温水侌,属仁怀县。四年,改温水分县为习水县。九年废黔中道直隶贵忖省,二十四年贵州改府改组设行政督察区制,仁怀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7日,仁怀解放后,属遵义专员行署。
第四节、仁怀市程氏在仁怀市居住分布地域图境域演变【建治沿革】
1、仁怀市程氏 嗣孙在仁怀市目前居住分布地域图(,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