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当泰国学生遇到中国历史
我大学毕业后,曾经在泰国某高校的中文专业任教。彼时我教授一门“中国古代历史”的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极大。一方面对泰国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是一门外国史,缺少相应的文化背景与常识;另一方面教材与资料多是中文编写——连教师都是外国人,这又是对外语水平的考验。尽管上课时学生聚精会神,但考试时候还是状况不断。以至于让我批阅试卷时,常常有种“他们正在改写历史”的错觉。
诸如某次考试中有一道题: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叫什么?一学生在试卷旁涂抹了半天,犹豫不决。他先是写了一个“大浩起义”,觉得好像不妥,又改为“大渡起义”。遇到这种情况,我心知肚明:学生八成是忘了“大泽乡”的“泽”字怎么写,倒并非不记得知识点。没成想卷子收上来后,该生最终的答案是“大圣起义”。我顿感恨铁不成钢,写上批语:起义领导人叫孙悟空?
又有一题:战国时期,齐、楚、燕、韩、魏、赵、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为什么?答案是“战国七雄”,还有脑洞开得比较大的学生写“诸侯国”。结果有一名学生卷子上赫然写着:七个大雄。我无语良久,遂批道:还需要七个哆啦A梦。
要是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少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就要惨不忍睹了。不过考试也设计了一些开放式问题以供学生抢分,按照通常的说法就是:同学们,这是一道送分题啊。结果还是有学生把“送分题”答成了“送命题”。
譬如:请写出中国历史上的三位诗人。因为学生也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必修课程,料想这种问题应该没什么难度。一学生先写了“李白”——鼎鼎大名的诗仙,能写出不足为奇;第二个答案“李红”,就让我着实费了点头脑:李红没听说过,不过唐朝也有个诗人叫李赤,比较冷门,学生可能把“赤”当成“红”了;待看到第三个答案“李黑”,我的脸彻底黑了:让你写诗人,谁让你练习颜色词了?
最有意思的是完全主观性的开放式问题,这种问题不单单是考察历史,而是要看看学生整体的中文水平表现如何,是否能把其他科目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一年历史考试的最后一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回到中国古代当皇帝,你会干什么?答案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有的学生写:我要天天吃喝玩乐,到处旅游——这是享乐派;也有学生答:我要让大家都读书学习——这是教育派;还有学生说:我要发展经济,让大家都有钱——这是发展派。
唯有一个学生写道:“我会让老百姓起义的。”
我当时就一拍大腿:好一个昏君的苗子,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