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华县农村老槐树上的钟

邮箱:3125136050@qq.com


村口老槐树上的那口钟
作者 时三文
在我童年记忆里,我们小少华村村口巷道北饲养室大门西的吃水井旁,有一棵千年老槐树。老槐树上挂着一口铁钟,就象一朵一年四季盛开着的喇叭花,经久不败。那口铁钟,高一尺五寸,口径不足一尺,顶端有方口钟钮,钟内中间悬一铁棒,铁棒顶端有孔,孔上系一条绳索,绳子下端拴在离地面五尺高的树身枝桠上。每天黎明,清脆的钟声划破寂静响彻整个村庄,唤醒晨睡中的人们出工劳动,使村庄人欢马炸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当下工时间一到,就由饲养员准点敲钟收工,大家听到钟声,就回家做饭休息,长此以往,多年如故。
图片自网络
听爷爷讲,他小的时候,那口钟就已经挂在老槐树上。解放前,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经常有土匪袭扰村民。每次,出现匪情,就会立马敲钟报信,大家迅速关好城门,拿起大刀、长矛、弓箭等进行防御。有时,如果谁家发生火灾或其它紧急情况,钟声也会马上响起,村民们闻讯后就会立刻赶去救援。老槐树上宏亮的钟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成为凝聚人心彰显团结的纽带。
村中自古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无论大人小孩,无事不许随便敲响老槐树上的那口钟。”于是,各家各户都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明白钟声的重要性。
1973年8月底,关中东部阴雨连绵,强降雨持续达半个多月,大雨使得潭峪内山洪暴发,致使龙潭水库发生渗漏,形势非常严峻。9月13日一大早,公社通知:临近水库的龙潭、河草、水峪、肖场、白石、少华、乔堡等大队,组织青壮年劳力前去水库抢险。
当时,队长宋拴劳带领村中青壮年在水库抢险。村中只剩下妇女和老幼病残。下午4点多,水库发生溃坝,洪水象脱缰猛兽奔腾而下,直接威胁到村庄安全。情况万分危急,包管员赵定坤第一时间敲响钟声,迅速和妇女队长李云香等组织群众转移,由于转移及时,才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1974年,我刚满10岁,暑假时,我和村中的时九平、时九力兄弟俩以及他大伯的儿子时九谊在井上玩耍。时九谊是城里的孩子,放暑假回乡下爷爷奶奶家玩。他头一次见到井上的辘轳,非常好奇。就从家中拎个水桶,模仿大人打水。由于年龄小,身高臂力不够,绞到一半高度时就没了力气,他猛一松开辘轳把,辘轳便飞转起来,只听扑通一声,辘轳掉进了井里,吓得我们几个小家伙迅速跑到他爷爷家里躲起来。不一会,生产队的饲养员赵定国就找上门来。他质问道:“你们几个刚才在井上玩,是你们将辘轳弄得掉到了井里。”吓得我们只好承认。辘轳掉到井里,饲养员急得无法给生产队的牛打水。时九平的爷爷闻讯,就急忙拿着绳索和铁钩,费了好大劲,才将辘轳捞了上来。虽然,我们当时非常淘气好玩;但,却始终遵守着不随便敲钟的村规。
1975年7月,生产队社员在碾麦场的麦草垛旁用电动铡草机铡草时,引发大火,村民第一时间跑去敲响钟声,听到急促的钟声,村民们立刻从田间跑回来救火;连续不断的钟声,引来东、西的乔堡村和大少华村村民全都前来帮忙,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将大火扑灭,从而保住了牲畜越冬的麦草。这场火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
小少华村老房子 时三文供
老槐树上的钟声,又是召集大家开会学习的号令。晚饭过后,只要钟声响起,老槐上就会挂上电灯,召开会议。或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或讲解普及科学种田的方法;有时进行投票选举;有时通知村口放电影。钟声时常传递着快乐。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如今,村口井房旁老槐树上的那口钟,你还在吗?我多想再一次听到:黎明前你轻脆的呼唤声。
2020年,9月,24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古井

    古井 古井:村中有古井2处,分别为古上井.古下井,为元朝时期村民建造,是以前村民的饮用水源. 古上井位于村落西南,周边有竹林,景色优美. 古下井位于村中小溪岸边,为一圆井,井内常年有水,水质甘甜.

  • 安平县有棵千年古槐你知道在哪个村吗?

    在安平县耿官屯村中,有一棵老槐树很有名.我20多年前就看到过.树干一定被雷劈过的,那时候,树中间是空的,可以容纳两个人.斑斑驳驳的老树皮昭示着它经过的累累岁月和风霜雨雪.其中一个很粗的侧枝伸出五六米远 ...

  • 远去的乡野

    本文作者:马少东 又写家乡宏盘村了!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从前-- 站在村前宏盘圪旦之巅瞭望,感觉爬上了天,宏盘村尽收眼底,四个生产队横亘在山坳里,壮阔的村落风光,感慨宏盘村之大啊!其实宏盘圪旦 ...

  • 《大家》推荐|挖 井 作者/姚景强

    挖  井 作者/姚景强 (一) 天,并不旱.山坳里的姚北村却闹起水荒了. 真是怪事:村里两口水井,一口井在村西头,一口井在村东头.从去年开始,村西头那口井,水变浑了.日复一日,濒于干枯了.然而,村东头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建军《槐花蜜》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陶建军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经先后在麻城市乘马岗镇.南湖办事处等地学校担任语文教师,2017年6月赴麻城市木 ...

  • 上世纪华县农村生产队的拉脚伕

    邮箱:3125136050@qq.com 拉脚伕的艰辛路 作者 秦获幸 华州曾有俗语"骑驴的不知道赶脚的难".所谓赶脚的,一是步行者,二是牵牲口驮货的人.人们把赶牲口车拉运货的人称 ...

  • 上世纪华县初中生那些感情故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秦 晋 缘> 第五章   中学三年苦作舟 作者 高民智 是感情还是爱情 我的家慢慢地撑不下去,眼看着我将面临失学危机.因为我家孩子多,我哥还在学 ...

  • 上世纪华县全民参与的四次绿化运动

    邮箱:3125136050@qq.com 古至民国,华县境内平川地区,林木葱郁.民国时,竹.杏.柿.枣等,散布各处,曰"经济林":北.东各乡杨柳成荫,河渠之畔,广植柳.槐,称&qu ...

  • 上世纪华县学生串联那些事儿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上世纪华县学生串联那些事儿 作者 秦获幸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东北大连海运学院的大学生步行到北京为开端,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步行串联的热潮.热潮兴起,各地都设立 ...

  • 上世纪华县有名的六大蔬菜品种,看看你村有没有种

    邮箱:3125136050@qq.com 明时,"泥河(今华州乡泥河堡)治蔬菜".当时华州境内有葱.韭.蒜.芥.茄.芹.萝卜.蔓青等,至清末,"凡蔬之类,无一不备&quo ...

  • 上世纪华县有名的几个食品饮料厂

    邮箱:3125136050@qq.com 民国前,酒多来自凤翔,人称"西酒".民国时,始取玉米自造,号"本地酒",全县烧锅多寡随年岁丰歉而定.西关.赤水各有制糖 ...

  • 华县农村来了一个弹弓高手,那个准头实在了得!

    邮箱:3125136050@qq.com 童年挚友 作者 刘正军 童年梦,明如秋月清如水.童年梦中,少年的他向我走来-- --题记 有年暑期,我们辛村来了一位走亲戚的小学生--胖胖的身材,黑黑的面庞, ...

  • 1968年至1980年,先后有4414名知识青年落户华县农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城镇初.高中毕业生无法升学 也无法就业,成为一个严重的 ...

  • 杨钟健:我在华县农村上学的日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童年(二):上 学 作者 杨钟健 时经甲午.庚子等战,以后外族入侵,国势陵夷,我父亲产生了革新教育之志.我祖父痛于自身之失学,对教育事业亦颇具热心.光绪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