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杏林镇:老官台城堡的古景风情
邮箱:3125136050@qq.com
可爱的家乡
作者 杨国超
我的家乡在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老官台村,位于华州老城西约七里地。它建在一个高台上,是一个东西宽百米,南北长一百六十米的长方体村庄。远看就像一个独立高大的城堡。
(老官台村外景 刘焕民摄)
这个城堡被厚实的城墙所围,城墙高约十米,上面宽约九十公分,人们可在上面行走。城墙上建有城垛,备有石料,如果遇到外敌入侵,可以防御抵抗。这个密封的城堡只有一个北城门供村民进出。城门是两扇,高两米,宽两米,厚度为十五公分。门外包有铁皮,铸有铁钉,留有瞭望孔的城门十分结实。和它相对的有一倒门,大小同前是一厚实的木门。两门之间是一过道。门道长两米半,中间有看门人的卧室。看门人的职责是按时开门关门,负责城内村民的安全,兼晚上打更报时。城门关闭后,村中非常安全。
(老官台村内巷道 刘焕民摄)
此城墙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当时因华州回民起事,为了自身安全,全村投工建成。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城中有南北三道巷,东巷、中巷和西巷。村中间有一道东西走向的斜巷,横贯三巷。从空中俯瞰,巷道呈一个“州”字型。巷道很窄,仅能通过一辆架子车。我小时候,全村有七十多户,人口四百左右。号称“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户银火家。”四大家指土改时划定的一户地主,一户富农,一户小土地出租和一户上中农。大多是清贫人家,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木瓦房,好点的有上房、厦子。不少户只有两三间厦房,还有几家住一个院子里,拥挤不堪。村中以杨姓为主,另有张、常、温、杜等姓氏。村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村规较严,村风尚好。有人摘了人家的蔬菜,有人拉城墙土垫圈均被罚皮影戏一台。还有人行为不端,伤风败俗被捆绑示众。由于有严格的村规,所以那些歪门邪道、胡作非为的事情较少,而尊老爱幼、睦邻友善、勤劳节俭、正直厚道蔚然成风。
(老官台村外景 刘焕民摄)
由于村中地势较高,全村人吃水就靠村外东北角的井。这口井就在西溪河边。水位很高,不用辘轱和其他汲水设备。直接用水担就可将水桶提上来。村人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担水。由于挑水人太多,有时就直接在清澈见底的西溪河中挑水饮用。
村中有良田九百多亩,主要分布在村子东西两边和北边。出了城门就是一个大平台,叫阅台。站在阅台,极目远望,一切尽收眼底。西边是南北走向的石堤河,河水源自南山,北流入渭。河堤绿树成荫,明朝八景之一的“石桥官柳?”就在这里。
(古“石桥官柳”遗址 宋朝峰摄)
从石堤河到村西边的高坡地,就是老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这片地上柿树成林,每年收获的柿子除加工成柿饼外,各家都做柿子醋,柿子醋在当地是很有名气的。村子东边是西溪蜿蜒北流,两边布满稻田、鱼塘和莲池。这里是名胜“西溪夜月”的所在地。正北面一公里外,是横贯东西的交通要道老西潼公路,古时称官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闰八月二十九日驻华州,次日经此道逃往西安的。再往北,就是老陇海铁路,蒸汽机车冒着白烟,拖着长长的车厢徐徐开过。在石堤河与西溪河之间,老西潼公路南边这一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上,有梅子林、沙果园、稻田、荷池、鱼塘……生长着各种粮食、蔬菜、瓜果。
(老官台村外的田园风光 宋朝峰摄)
这里,风景优美、瓜果瓢香、物产丰富。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杰地灵。
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一一老官台。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