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味|【字法】稳、欹、密、促——白砥老师总结《争座位帖》的结字规律

严格意义上,行(草)书的点画用笔、形态已较楷书大为不同,也已没有楷书相对严格的用笔程式,往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也可通过临写及揣摩,逐渐掌握字帖的用笔及应变规律。《争座位帖》字数较多,又给我们分析对比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

《争座位帖》结构颇为生动,很难想象楷书结字极正的颜真卿能把行书写得这般灵活。这种灵活,又时时刻刻顾及着线条的凝练(线条单薄或粗率,结字随意变化自然不算难事)及结字中颜书的鼓形特征。兹下列数点,分析此帖结体之多变:

 01 

第一:。颜字之正,在行书中的表现不同于楷书。楷书之正多为齐、平,行书不然,而在稳。此稳从楷书中来,但若仅以楷书之稳,行书便难写活。所以,行书的稳并非横平竖直,而是立得住。此帖中开篇之第二行“颜”字,第三行“右”、“射”以及“襄”等数字,皆稳如磐石。

《争座位帖》的这种稳,因行书而活泼,如上举“射”字,左“身”部竖钩侧向左,下撇画收敛的上翻动作,含蓄而灵动,而右“寸”部中点侧势向左,使下部留出很多空白。这点既连结字的左右两半,又使结构疏密有致,可谓点睛之笔,而整字又极稳重。颜书的这种本领,估计多从《圣教》得来,这是颜学王的活例子。

 02 

第二:。《争座位帖》相比颜氏其他行书,字的随意倾侧、因势而变要强得多。这种倾侧,有时在一个字中某一笔或数笔,有时将整个身段扭转。如开篇第三行“仆”字,右半部的撇画位置挪向右一些,点则完全处右边位置,整字势变侧向右了。再如第六行“射”字,“寸”部下沉,并侧向右,位置与左身部错位,整字便有明显侧势。又如“者半九十里”数字,“者”字竖笔、“半”字竖笔、“九”字撇笔、“十”字竖笔及“里”字中竖笔,笔势既侧又连,并使字姿明显有左右欹侧感,不仅增加每字动势,也把行势写活了。

 03 

第三:。此帖结字匀正中自有疏密。颜书线条韧力极强,但缠绕的动作并不显多,往往意到为止。缠绕常常会使结构趋密,但易繁琐。故颜字之密,则多以结构的聚散虚实求之,聚处自密。结构之聚,实际要求点画多有姿态,加之笔势作用,才能密而自然,不至造作。如第四行“闻”字,“耳”部绵密,又映带下“之”字,颇生姿态。再如第三行“襄”字,看似匀称,其实密在中部,字便顿感灵活。

 04 

第四:)。颜字含蓄,盖非只是因为线条凝练之故,而是其字结构的拙意,让人回味无穷。此帖因行间多处增补文字,所以字不得不缩小,这样就更要求结构有姿态感,但不能舒展开来(没有空间),只能紧促,这种姿态与紧促的协作,加重了字的拙意。如“从古至今”整行便如此,尤“已”、“来”、“行”、“此”等更甚,极具魅力。《争座位帖》结构,尚有大小、方圆等因素的对比,兹不一一例举。

- END -

韵味、品味、回味

三味文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