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没有一个君主能统一是三人都太强了还是什么
其实三国真正有能力统一的只有蜀汉。可惜因为大家都知道的那些原因让他们失败了。
理由只有一个:刘备是三国唯一能正确地统一士族的集团。刘备集团非常注重道统的建设,配合峻法宽刑让他们能真正统一士族阵线,这是当时社会最应走的路线。而魏晋和东吴完全由着士族牵鼻子走。
汉末的分裂,本质上就是士族在自己地头上抱团划片,他们由于汉帝国版图的庞大形成各个地区派系。国家的分裂是表象,他们的分裂才是根源。士族又骄傲又精明,想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无比困难,即使表面上将他们聚集到一起,如果算不透他们心中的小九九,依旧会在强权松缓时再度被他们抓住机会架空权力,到最后还是四分五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他表面上统一大部分北方,实际上一败即溃,去世后四方士族裹挟他的几个儿子疯狂叛乱,曹操打败袁绍本质上是重新收复北方。
对付这些人,不仅需要雷厉风行的体制手段,还需要一个真正称得上伟光正的理想,能把他们那点落后知识分子的文人激情调动起来,并且要像滚雪球一般把这个势头扩展到别地区。当君主把这种积极影响扩大到全国时,国家才有可能完成统一了。
刘备和诸葛亮正是如此。在体制方面,他们制定出严峻的法规约束益州和东州士族,用直百币控制他们的经济情况。在文化的方面,他们号召士族一起达成恢复汉室的伟大理想,同时用刑非常轻微(几无肉刑和株连)。士族们开始确实一肚子牢骚,但仔细观察发现刘葛确实是怀抱有理想的真英雄,像黄权这样本来忠于刘璋的官员也决定转而为更宏伟的理想服务。对一些小人而言,若想越距搞小动作则会被峻法纠错,同时因为宽松的刑法,只会丢人不会致死,增加悔改的可能性。于是这些人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相互惹事乱搞摩擦,而心中对汉室的归属感也被唤醒了,在刘备刚刚征服四川后就开始积极帮助刘备逆几倍的兵力差打败夏侯渊和曹操。
这种统战和管制能力,你给其他势力能做到吗?孙权拿下荆州后天天忙着平叛,曹操拿下邺城后屠了个干干净净。他们这种势力,即使侥幸让他们取得了天下,他们又能坐的了多久?
我说刘葛的对士族的高效率管理能力是三国第一是可以对比出来的。曹操在得到汉中后由于有些小原因放弃进一步灭蜀,这是因为他由己推敌,觉得刘备不可能短期整合好自己都苦手无比的本地士族,所以他放心大胆地走了,准备等刘备被本土士族玩的手忙脚乱时再料理他不迟。而事实证明曹操大错特错,曹操这稍微一缓的功夫刘备就瞬间整合好了刚到手的益州,足够证明刘备的统合能力远远超越曹操位居三国第一。
~
再说下曹操,他统合士族的能力算是三国第二,但他用得是一套毫无未来可言的方法:国家军事化。
其实三国里曹操集团才是最怪异的存在。他基本放弃了儒家道统,他在召贤令里亲口说可以选不忠不孝的人当官,说明他并不只是针对道德选拔,而是对道德本身就弃如敝履。曹操决定完全依仗军事力量来达成士族的统一。你稍微研究一下这个人就会发现他根本没有任何信仰,贴吧大佬为了掩盖这一点才试图给他挂一个献帝忠臣的名号遮羞。曹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口号只有那句“若天下无我一人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但那本质上还是将军思路。
曹操几乎所有的新体制策略其实都不过是军队手段的变种,比如大规模屯田(把汉朝在军事区屯田改为国家级屯田),比如强制征召士族做官(老拉壮丁了,可惜拉了个司马懿),比如简朴廉政(谁能在只有白米军粮的军队花天酒地啊)。他还整编青州兵和游牧民族军队,创造出士家这一低种姓,确保军团的可持续发展,并允许大规模屠城激励士气。
曹操的国家严重依赖强制性力量推动,像一台没有润滑油的机器,总有些磨损的零件要出事。于是这台机器在前期就开始笨手笨脚对自己的零件疯狂输出。
曹操本质上只是一个将军,并不是一个君主。把军队模式强推到国家上,这种把戏有前劲无后劲,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曹操强行用军队方法压制士族只会受到不断地反弹。许都变乱时献帝联系上士族和暴乱的屯民,打算和樊城关羽一起起事,如果不是因为其他因素而失败,曹操已经凉透了。愤怒的曹操屠尽了许都百官,但谁都不知道魏国下一根爆掉的血管在哪里。
等曹丕接手这一锅快熬成水泥的硬粥时,他发现自己没能力也没胆量使用曹操那些手段,只能选择和士族媾和了事(当然也是几代人慢慢放弃曹操的),最终变成另一个孙权。
~
然后是孙权,嗯,我们可以跳过。他和其他群雄没有本质区别,稍微有点想模仿曹操却没那个胆子,最后只能对百姓横征暴敛。
不过孙权也有优点,他能用媾和士族这种慢性死亡的把戏,使东吴成为三国最晚灭亡的国家。好比是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孙权磕着大烟袋楞是活到了大家都快忘了有这个人的程度。毕竟只要老佛爷不发动伤筋动骨的改革,大清就永远是我老佛爷的大清 。当然这种才华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别说当时纷纷扰扰的群雄了,后来人称小东吴的东晋也完全比不过大魏吴王的各种微操。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该拿什么攻克合肥和白帝,毕竟就连东吴的国家军队都由士族们分散掌管。其实某种意义上孙权生错了时代,要是他赶上欧洲大航海时代,放他手下的将军们领着自己的兵出海打出各自殖民地或许战果会更好,只要能保证这些人有了地盘还听他的话。
~
最后说一下西晋。司马家族其实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么黑,教员认为司马懿很多方面比曹操要高,在下也深以为然。
司马家族对统一的内核有一套非常不错的理解,比曹操有深度的多。首先他们继续采用建设道统的方式——这不没了忠还有孝吗,虽然发展上略显畸形但也比曹魏完全放弃道统来的好。其次就是在体制方面复兴汉初分封制,重新恢复汉初年间皇权凌驾于士族的情况——实际上汉代就是因为逐步取消了分封制才引发士族分割天下,复兴分封确实可以抑制地区豪强的权力。
司马炎还吸取汉朝七国之乱的教训,巧妙地弄出一套“三权分立”,让诸侯王权,地区兵权,人事任命权分开独立,让地区几个巨头彼此监督,不让司马王氏掌管一切,避免出现地区兵变。他不仅在地区分权,连京都中心的权力也分成了肉沫子,确保所有人都在相互制衡。
司马家族这一手其实是非常值得夸赞的。可惜,权力分的这么稀碎反而增加了变乱的可能性——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权力不就是在养蛊吗?据说司马炎非常渴望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想来他也知道,这一套乱七八糟的操作只是刘葛统战的替代品吧。
~
由于唯一能正确统一士族的刘备集团被客观因素限制半路夭折,最后士族集团的统治只能走向末日。三国历史的最终答案是魏晋南朝,曹操式的强硬统治与士族的权力架空之间展开毫无意义的拔河大战,在这个耗时长久的无聊游戏里根本没有地方放下道德和信仰。最初是忠义的名存实亡,后来连家族伦理也被抛弃,最后孔子停祀,南朝渐渐的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反倒是北朝胡人从一片混沌中废弃了旧的士族阶级,并更加倚重考试这种更公平的手段选拔出自己能用的人才——反正胡人寒门贫民都是低种姓,干脆谁行谁上吧。最终慢慢消融了士族阶级形成的官员垄断,士族和寒门的阶级冲突被大大缓解,统合士族的难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于是北朝以更先进的国家结构体制成为了新的中国。
讽刺的是,这北方的胡人正是当年不考虑未来的曹操大规模引入的,为的是填补因他屠城而损失的人口。而杨坚这个汉人以北朝胡人政权的领袖的面貌光复中华,其手段也是曹操篡权的那一套。历史的因果有时候还真的是搞笑。
不过历史的规律总不会变,有垄断性质的高层阶级总会再度出现。而伟大的理想信仰配合峻法宽刑,永远是统一管理的最好办法。我们现在号召的中国复兴,和当年刘葛提出的匡扶汉室又有何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