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失眠,名中医治疗一箭双雕|帕金森|失眠|中医治疗|帕金森病
文 大河健康报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黄思琦
一提起帕金森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止不住地“抖”。除此之外,肌强直、行动迟缓、步态障碍等症状的知晓率也很高。
(受访者供图)
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马云枝教授提醒,除了这些典型的运动症状外,一些非运动症状也应警惕,其中包括失眠、顽固性便秘、嗅觉障碍、抑郁、焦虑等,往往容易被忽视。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有68.8%~82.4%存在失眠,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方面有很大优势。
01
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失眠
72岁的李女士近6年来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震颤,行动迟缓等症状,且症状呈加重趋势。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美多芭、森福罗进行药物治疗,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2019年8月,病情控制良好的李女士在进行腰椎滑脱手术后,出现肢体震颤加重、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等症状,每晚仅睡3个小时,还时常感觉身困乏力、情绪低落、心慌胸闷、畏寒怕冷,时有燥热汗出,注意力不集中,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李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坐轮椅来到了马云枝教授的门诊,只见她左右肢均有震颤,左侧更为明显。
(受访者供图)
详细查体发现李女士精神一般,面容呆板,舌暗紫,苔薄黄,脉弦细。因此,诊断为帕金森病、焦虑状态、失眠,中医辨证为颤证——肝肾阴虚证。
02
从肝论治
补虚勿滞以达阴平阳秘之效
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帕金森病的诊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她通过对大量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病按其发病特点当归属于“风病”范畴,从五脏辨证,病位于肝,主张从肝论治。
帕金森病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人过中年,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复因劳作耗伤阴精,一可致虚风内生,扰及筋脉发为本病,二可致心神失养发为不寐。
帕金森病合并失眠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营卫失和,神失所养。在加强原发病治疗的同时,重在扶正固本、祛邪安神。
由于李女士患病已久,加之有手术史,导致肝脾肾虚损、筋脉失养、肢体震颤症状加重。又因肝阴不足、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引起失眠,治疗应当以扶正为贵,补虚勿滞,消而不伐。
(受访者供图)
马云枝教授建议用药:
黄芪、麦冬、盐杜仲、川牛膝、当归、茯神、芒硝、炙甘草、川芎、党参、首乌藤、珍珠母、牡蛎、柏子仁、醋乳香、醋没药等。
方中黄芪、党参为君,补脾益气。臣以当归补血养心,与黄芪、党参配伍,以培气血不足。茯神养心安神,珍珠母、牡蛎镇静安神,以治神志不宁。佐以柏子仁、远志、五味子补心安神顶悸。川芎调肝和血,且使诸药补而不滞。杜仲、牛膝补益肝肾,通利关节。首乌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且与参芪为伍,以增强益气之功,用为佐使。
诸药配伍,补益肝肾的同时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以达熄风止颤、养心安神之效。服药7天后,李女士的震颤、失眠症状均得到缓解。
03
专家简介
马云枝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及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首届河南省名中医。
4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第一线,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率先开展从毒损脑络理论研究防治血管性痴呆,研制出了治疗痴呆的复智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熄风定颤丸、治疗中风病的通脉舒络胶囊、治疗面瘫的牵正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