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14-一文读懂广彩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第14期
我们之前分11期为你系统的介绍了广东省博物馆藏的广彩。今天是这个系列的完结篇,为你梳理和总结了与广彩的创始与源流;不同时期的特点及风格。你可以把它作为工具,当欣赏或鉴别广彩时可以随时调出参考。
本期内容一览:
01-初创期的广彩-康熙至雍正
02-青壮年期的广彩 -乾隆至嘉庆
03-广彩花卉纹饰与传统瓷器花卉纹饰对比鉴别
04-“满大人”著名的广彩人物纹饰
05-广彩人物纹饰与传统人物纹饰对比鉴别
06-“洛可可风格”与海外定烧广彩
07-晚期广彩-“织金彩瓷”-道光至光绪
08-广彩的没落期-清末至民国
09-广彩的复兴-新中国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清代专为外销而生产的釉上彩绘瓷器品种。它始于清代康雍之间,盛于乾隆。嘉庆。终清一代不绝,流传至今。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次年下令于广东广州、江苏松江、淅江宁波、福建厦门设置粤海关、江海关、淅海关、闽海关等四个海关,此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此为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
至此,中国海禁结束,海外贸易进入海关管理时期。此时外国来华贸易的商船随之增多。西洋重华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当时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后,再根据外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再经700℃-750℃烘烤而成。其工艺特点充分吸收了当时我国独步天下的五彩和粉彩技艺,并融合了欧洲的审美情趣,展现出独特风貌。
17-18世纪,是广彩逐步形成鲜明个性之时,同时也正值欧洲洛可可风尚和中国热风靡之至,因而作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广彩瓷器的器形有部分模仿自西方的银器,而纹饰亦大量地模仿西方的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曼妙的线条,迎合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情趣,不少作品体现出浓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
19纪以后,广彩因市场的变化导致了风格突变,构图趋向丰满,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风格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而流传至今。
01
初创期的广彩-康熙至雍正
广彩花卉纹瓣口盘
清雍正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还是非常经典的雍正粉彩风格,除了细看花卉的绘画技法引进了西洋绘画的立体感外,远看还是一件雍正粉彩瓷器。盘板沿,浅平底,花瓣口。口沿绘红彩连续如意纹边饰,盘心绘散落的折枝花卉几组,清新淡雅。
广彩初创期(康熙晚期-雍正)的产品。当时的广彩还保留了大量中国瓷器的特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过西风东渐,在细节处我们仍能发现形成未来广彩风格的萌芽。通过这些细节的比较,可以让我们对不同时代瓷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02
青壮年期的广彩 -乾隆至嘉庆
广彩雕瓷花卉纹盖瓶
清 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瓶直口,溜肩,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帽形盖,盖顶为一立狮钮,盖面堆贴葡萄花卉纹,瓶身堆贴葡萄、松鼠纹,寓意多子多福。腹部主题纹饰开光内绘西式花卉花蝶纹。
造型优美,色彩斑斓,装饰华丽,是乾隆期佳作。
广彩雕瓷花卉纹盖瓶
清 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形成。此时的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迳越广州。清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粵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广彩行会组织“灵思堂”成立,加强和规范了广彩生产,销售、招徒、学艺等方面的管理。
这一时期的广彩和当时的国力一样进入了繁盛期,风格上兼容并蓄,以中国为底子同时借鉴和吸收了大量的西洋装饰技法,还深受西方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综合而成这一时期广彩的独特韵味:宛如夏花,繁盛而热烈!
03
广彩花卉纹饰与传统瓷器花卉纹饰对比鉴别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传统的中式花卉纹样 VS 广彩花卉纹样
上边的两图帮助你对比广彩纹样与中国传统纹样的异同。
广彩瓷器深受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如绘花鸟纹时,较传统景德镇的画风更为写实,笔触更加细腻,并增加曼妙曲线的运用。厚重的色彩、明快的色调、写实的笔法、透视法的运用、阴阳面的表现都令它与传统彩绘瓷大为不同。
广彩纹样的内容有其地域特色,最鲜明的表现是岭南瓜果如荔枝、佛手瓜等,与花、鸟蝶、虫结合运用,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04
“满大人”著名的广彩人物纹饰
广彩开光人物纹茶叶罐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罐圆直口,溜肩,方形扁腹。通体绘锦地纹,腹部开光主题绘饰“满大人”图案。人物表情生动,绘画借鉴西洋技法,色面有明暗过渡,富有立体感。
“满大人”纹饰是乾隆、嘉庆时期典型的广彩人物纹饰。同样因为深受洛可可艺术风格影响,绘画人物纹时,多是家族宴乐、祝寿贺喜、书画琴棋、春游休闲等画面,一改康熙瓷器刀马人的严肃与激扬气氛,体现了中国民众的生活理想,也迎合了洛可可尚轻松享乐的精神追求。
广彩开光人物纹茶叶罐(正面)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满大人”图案。无论在清代或是现在,西方人都习惯将广彩瓷器描绘清装人物的图案称为“满大人”。实际上这是来自单词 mandarin 的译音,是欧洲最早进入中国的葡萄牙人对中国官员的称谓,出现在16世纪的明代晚期。此后的明清时期,所有西方人都沿用了这个称谓,它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满族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系。这个英文单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葡萄牙文的动词“ mandar'”,意思是指挥、管理或统治。另一种说法是来自马来语 menteri,意为朝臣、部长。在马六甲苏丹国期间,留居在马六甲的葡萄牙人试图会见中国政府高官,并用马来语标记“朝臣、部长”意思的 menteri 一词来代指中国的“大官”。但是由于葡萄牙人不谙马来语,在 menteri 的后音加了一个“n”,发成了“man-darin”。广彩瓷器中的“满大人”纹饰,主要流行于雍正至嘉庆时期,道光以后式微。
05
广彩人物纹饰与传统人物纹饰对比鉴别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景德镇窑粉彩人物纹样 VS 广彩人物纹样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景德镇的传统中式人物纹样与广彩的人物纹样有很大不同。中式纹样多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外框,之后在框内填彩,用色清新淡雅,但画面缺乏明暗对比和立体感。广彩人物则吸收了西洋绘画技巧,呈现出色彩厚重,明暗对比强烈,人物立体丰满的效果。
广彩人物因绘画技法的不同而分为“折色人物”和“长行人物”。折色人物的技法与景德镇的粉彩相近:先描绘出人物形象的轮廓线,再行填色。长行人物是部分勾线描绘出人物定位后,再用色块涂画出整个人物的形体。长行人物技法出现晚于折色人物,因落笔后无法更改,故绘画难度更大。但因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生动,故成为广彩瓷器的特色技法之一而流传下来。
06
“洛可可风格”与海外定烧广彩
以下多图请横 / 侧屏欣赏
广彩纹章纹镂空双耳高足盖罐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件当时国外定烧的广彩,这类产品西风浓郁,是为迎合欧人口味,而熟悉当时中国瓷器的人看起来,又会经常发现隐藏其间的中国元素,会心一笑。
笔者觉得这是学习鉴别瓷器的一个好办法,在差异中找相同,这显然是强化记忆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对某代某类瓷器的各种经典元素了然于心,鉴别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罐作镂空设计,花形盖钮,喇叭形高足。盖与足作菊瓣纹装饰,与镂空处融为一体、互相呼应。这是西方人用于盛装干果的容器,因此需要镂空透气的设计。
此盖罐绘有Nassau和Prussia联姻的纹章。该套餐具于1791年献给Prussia公主及其驸马奥兰治的威廉五世。威廉五世是英格兰安妮公主之子、乔治二世之孙。整套餐具共一千余件,精美而华丽。
广彩纹章纹镂空双耳高足盖罐(罐内)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家族联姻的徽章。
广彩纹章纹镂空双耳高足盖罐(盖)
清乾隆
广东省博物馆藏
乾隆粉彩,橙黄和湖绿发色都正而鲜艳,配合描金,整体感觉立刻变得富丽堂皇。这一时期国外定烧的瓷器多有鲜明的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Rococo)源自法语洛克( Rocaille),是一种用贝壳或鹅卵石做成的装饰,常用于17世纪意大利的人造山洞或花园,后来传入法国。作为一种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绘画、建筑和雕刻风格。
洛可可的特征是连绵的叶形花纹,过度地使用卷曲和自然的形式,制造轻柔、精致、优美、高雅的格调。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使用“C”形和“S”形曲线,以及藤蔓、贝壳或其它自然物体的线条作为装饰。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率先在巴黎兴起,成为遍及建 筑、装饰、美术、音乐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艺术风格,并迅速从法国宫廷蔓延到欧洲各地,成为一种艺术风格和生活态度。
07
晚期广彩-“织金彩瓷”-道光至光绪
19世纪至20世纪初(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色彩绚丽、形式逐步程式化的大批量生产阶段。18世纪欧洲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欧洲自产的瓷器逐步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导致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自18世纪后期开始渐减。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广州一北美洲航线的成功开通,此后,广彩的销售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导致了广彩瓷器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这种装饰风格构图丰满,色彩绚丽、金碧耀眼,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而延续至今。程式化的风格演变,也是为了适应市场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此阶段满大人、西洋人物和西洋风景、西洋花卉等纹饰逐渐消失,以中式明装人物、中国山水风景和花鸟图案为主。
18-19世纪广彩瓷器的海上贸易路线。主要销往南北美洲和东南亚。
广彩龙凤花蝶纹双象耳瓶
清道光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件道光时期的广彩产品。如上所述,这一时期的产品为了迎合大量生产的需要以及美国人的审美情趣,工艺和绘画进入了程式化的阶段,大量使用金彩以迎合美国人的喜好。
下图请横 / 侧屏欣赏
广彩龙凤花蝶纹双象耳瓶(象耳细节)
清道光
广东省博物馆藏
瓶撇口,束颈,胆形腹,圈足稍外撇。肩部两侧装描金双象衔环耳。纹饰共由九层构成,分别绘花果蝴蝶、如意云、云龙、金凤衔灵芝等图案。纹饰繁密,画工精细,造型美观大方。
使用金彩装饰又称为“斗彩封金”是广彩瓷器彩绘的最后一个步骤:即在彩绘纹饰的空隙处填上金彩,称为积(织)金;在器物的钮、流、把、耳处描上金彩,称斗金(彩),最后在器物口沿涂上一圈金彩,称封金。
广彩瓷器因大量使用金彩(尤其是嘉庆、道光以后),故称为“广州织金彩瓷”。
广彩龙凤花蝶纹双象耳瓶(象耳细节)
清道光
广东省博物馆藏
08
广彩的没落期-清末至民国
晚清到民国,因国力衰败,国运低迷,广彩和绝大部分艺术品一样,日趋式微。期间的产品可谓江河日下。
期间只有在民国初年,曾经因岭南派画家们的介入而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在瓷器彩绘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使广彩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绘画题材有的暗寓了政治性。这种短暂的探索为这一时期的广彩发展注入短暂的活力。
民国中期后,因战乱等原因,广彩瓷器的生产大受冲击,多移至港澳。此时广彩瓷器的风格又回复到以传统风格为主。民国时期广彩的主要出口地是南北美和东南亚,也兼顾内销。
广彩鹿群图瓷板
清末民初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件瓷板画作品是清末民初广彩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水准,主要是绘画的艺术水准远高于同时代的广彩产品。
瓷板为圆形。绘六只神态各异、写实性强的梅花鹿。立原野上。上题“庚戌粤彩广东博物商会高剑僧作”并铃“剑公画”长方红印。庚戌年即1910年。
高剑僧是岭南画家高剑父幼弟,自幼从剑父学画,也是早期岭南画派名画家之一,作品传世不多,其所绘广彩瓷极尤为难得。
广东博物商会(款识)
清末至民国初年,以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部分先驱,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回到广州后,他们与一些知识分子组成“广东博物商会”,并在广州珠江南岸宝岗附近的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设置画室,表面上从事彩瓷绘画工作,实际上是作为支援民主革命活动的掩护。
之所以取名“博物”,意指学习西方变革维新、开启民智。
这些彩瓷作品一改同治、光绪以来广彩瓷器大红、大绿、大金的传统,在用彩上虽然仍以墨彩、绿彩、黄彩、红彩 (主要用干大红,基本不见西红)、黄彩等为主,但用彩清新淡雅,完全改变了用彩浓烈的做法。
在绘画技法上,使用中国文人画的画法,因而画面呈现出浅绛彩和新彩瓷器的特点。题材上有人物、山水、动物等,并且还有暗讽政治现状、针砭时弊的题材。有的有落底款,用红彩书写“广东博物商会制”,或中英文的“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
广东博物商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高剑父是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于1908年回到广州,任同盟会广东分会会长,随后创办”广东博物商会”的。在1912年民国政府建立后,它的使命便告结束,画瓷活动也随之结束。因而这类瓷器的生产时间较短,当在1908年至1911年底之间,留下来的产品数量也不多,弥足珍贵!
09
广彩的复兴-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从港、澳回穗的广彩技术人员和内陆的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创造了广彩瓷器的新辉煌。
这一时期广彩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复兴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的低迷期、70年代后期至90年的兴盛发展期、进入21世纪后的多元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广彩的绘画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多地与景德镇彩瓷和中国画技法相融合;纹饰题材和用彩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绘制传统器物外,还作了壁画、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新探索。总体纹饰布局大部分保留了繁密而不凌乱的传统风格。
进入21世纪,政府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的力度。广彩瓷器逐步转向工艺精品和艺术品的生产,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化,艺术手法和技法也因广泛吸收其它彩瓷和工艺品种的养分,而更加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使广彩生产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广彩列为“近期需保护、抢救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2008年,广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这能更有利于广彩瓷器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建国后的广彩工坊
广彩“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图盘
20世纪60年代
徐恩福绘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复兴期”的广彩作品。作品描绘各族人民、工农兵和红卫兵高举毛主席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许恩福,1945年生,广东台山人,擅长绘画山水、动物花鸟人物。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师,高级工艺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省传承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一。
广彩“芭蕉仕女”圆盘
2012年
许珺茹绘
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是最近期的广彩精品。作品在人物绘画中应用了西方绘画技法和艺用人体结构理论,衣饰又采用传统广彩绘画技法,令人物华丽并具独特气质和神态,给观者更多的思考和联想空间。
作品入选2012年9月“走进新时代—当代广彩新作品展”,12月获“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
许珺茹,广彩硕士研究生,工艺美术师,陶瓷手绘高极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本期为你梳理了广彩的关键节点与知识,你可以把它作为资料收藏备用,或转给喜欢广彩的朋友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先欣赏到这,祝周末愉快!
广东省博物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