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副刊总第392期】国庆特刊:七十年的印记
国艺
副刊
锦绣中华 盛世华诞
七十年的记忆
以前,国庆节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无比欢喜的日子,胜似过年。那是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才十多年,物资不丰裕,大家都过着紧日子。我那时最希望的国庆节“待遇”就是妈妈能给我一毛钱,看场电影,去趟公园,再到地摊上看几本小人书,如果有结余还可以到商店买几分钱萝卜干当零食。这就算是完美的“吃喝玩乐”了。可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妈妈靠省吃俭用维系着全家的吃喝拉撒,多给儿女一分钱也是很不情愿的。那时候,我们还小,但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叫共和国的国度照耀着我们。
而今的孩子吃法玩法现代、丰富多了,学法也各种各样,像书画、钢琴、古筝、古琴等等,可谓“高大上”、全方位了。“爷爷辈”的过去可是望尘不及,自然羡慕、感叹油然而生。孩子们尽情享受共和国日新月异发展带来的福祉,社会的变迁让孩子们的甜蜜积蓄着,让幸福继续着。敢情这“幸福”二字就是新中国的标签,所带来的每一种回味,都给我们一个陶醉一种骄傲。
成长着,我们一起成长着,跟着共和国一起长大。因为成长我们成熟,无论轨迹上是艰舛还是通达,我们长大了,长高了,长结实了——就是事实。虽说70年不容易,让我们从孩提到壮年,但我们与祖国一起领悟了真谛和规律,领悟了一个一个春天和秋天。
需要回味的太多太多,回味也是享受。无论是过去打陀螺、粘知了、滚铁环,还是今天的玩手机、弹钢琴、学书画;无论一个人、一个家,还是一个单位,重要的是我们依托自己的国家,品味到生活的鲜丽、活力,和生命的存在感,以及一种国家精神的关照。
于历史来说,7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与家与国同在一条船上,前行。小事更能真切折射流逝岁月中的家国风貌。数不清的家事、个人事,抹不去的一步一步,与我们这个国度息息相关。70年,中国完成了崛起、复兴的巨变,我们个人、家庭记录了这一切、分享了这一切。我们感到了每一个前进的脚步声音,以及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正是这样的从初心到今日的感受,成为中国焕发新天的鲜活景象,是70年最瑰伟的中国印记。
原创制作 《国艺副刊》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主编:欧阳滋生
编委: 金镯 范儿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