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医的“七不治”和倪海厦的“十三不治”
本 期 导 读
医生不是万能的,作为医生
理应有选择病人的权力,刘太医和倪海厦等名家都这样认为。
刘纯在《误治余论》里说:“医工并非万能。”也就是说,医生有选择病人的权力;进一步说,医生要有自知之明。
公元前4世纪,中国名医秦越人神医扁鹊,说医生应当有六不治。六者有其一,就已难于措手,而某些病人身兼数项,蒙着头往死路上狂奔,纵然世间一百个神医赶来会诊,也不一定救得了他们。
刘太医的七不治
对于一些不可救药的病人,只能婉转而坚决地谢绝治疗;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医教学,还是中医临床,谁都不谈这个问题。
现代中医之所以处境很难,就是因为经常收治已经被西医治得病情垂危的病人;这些病人快死了,谁接诊谁就是找麻烦;因此现代中医总是受到攻击。
扁鹊的“六不治”理念在传承了1800多年之后,到了公元15世纪,刘纯刘太医增加了一条“人无胃气不治”,成为刘太医的“七不治”的具体内容:
①“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就是对于蛮横无理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②“轻身重财。二不治也。”就是对于要财不要命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③“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就是对于饮食无常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④“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就是对于病情危重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⑤“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就是对于身体极度瘦弱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⑥“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就是对于相信鬼神的病人,医生不要治。
⑦“人无胃气不治。七不治也。”就是说对于经过七分养仍然不能提升胃气的病人,表明胃气已绝,就无法治疗了。
”
如何一个医生不懂七不治,那么就是一个糊涂人、就会麻烦不断、就会自毁前程;说白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七不治的产生基础就是病是自家生;其中心思想是说,病人因为糊涂而生病,而医生不能跟着糊涂;过去的不良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严重中毒的病人,是无法挽救的。
有的医生最喜欢重病、大病、恶病,往往让病人手术、放疗、化疗,榨干病人的钱财以后再让病人回家等死;或者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人财两空之后还心安理得的说这个本来就是不治之症。
倪海厦的十三不治
同样作为“中医鬼才”之称的倪海厦,也声明了有十三不治。
1.不信中医的人,一开始吃中药就要求第二天就好了,这种人就是不信中医。
2.对医师有疑虑的人。
3.自以为是的人,又要吃西药又要吃中药的人。
4.懂一点简单中药, 对医师处方指指点点的人。
5.拿到处方,不按时吃的人,吃中药态度是吃吃停停,不肯好好吃药,自己还有意见看法的人。
6.拿到处方,到了药房抓药,听药师说此方太强,这个不行,要加那个药等,立刻就决定不拿药了,或回头来问医师处方问题,此类笨蛋不要治,属于墙头草型,完全不知道自己在作什么,药师不是医师,他干扰医师治疗,妳也信,实在有够笨拙。
7.不听医师建议的人,以为吃药就好了, 比如: 肝硬化是由喝酒引起,吃中药后,仍然不戒酒,如何会好呢?
8.重复问同一问题的人,表示他不相信你了,不可治。(我在看病时都ㄧ定详细解释病情给病人听,但是再次复诊时病人居然会问,吃这药是为什么? 你说气不气人,不相信就不要来看中医,何必如此害自己呢?)
9.一有重病,只要人说什么好,就立刻去做,结果乱吃一大堆药,此种有疾病乱投医的人不要治。
10.平时吃一大推不必要的药或维他命的人,生病时来看医师,随身携带一药囊,并请求询问医师何药可吃,何药不可吃,这类人除了本身疾病外,又自己增添许多本来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给医生,千万不要看。
11.每次因为被西医检查出又得到XX病时,于是就非常紧张的立刻传真到我诊所,使用紧急二字,来唤起我的注意,这种人我也不再收治,因为这些人还是相信西医,所以才会如此紧张。
12.来看中医之前就先做切片或化疗放射疗等的病人,我也不收治,因为你们吃中药如果没好,你们就会怪中医,不会去怪真正把你送上黄泉路上的西医师,这样公平吗? 所以请不要来找我治病。
13.从未看过我的网站就直接来找我看诊的病人请注意,有没有看过我的网站,你是无法骗过我的,凡是没有看完我网站的病人请不要来找我,因为我是不会帮你治疗的,你必须接受我诊所其他医师的诊治,否则你就白跑一趟。
七不治和十三不治
强调的是病人要树立正确观念
刘纯在15世纪就提出了一个现代人很难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三个临床概念:
生活方式具有药理作用,病人就是犯了错误的人。
病人必需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理想疗效。
生活方式极端错误的病人,即便改正错误,也是不可治愈的。
这就是《病是自家生》的理念,因此,一个病人的疗效并不完全取决于医生;在接受治疗时,必须先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否则便会很难治愈。
参考文献:
1.刘弘章 刘浡, 《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2009 。
2.倪海厦,《我的十三不治之人》,http://www.han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