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空院落柚》

空院落柚

东方樵

一个雪天,我回到老家。那是个特殊日子,村里要把太祖接回来,此前几天主事的亲房侄子就来电话,要我回去一趟。离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这样的要求是不好拒绝的。
母亲去世后,家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几间破屋。费劲打开生锈的大院铁门,蓦然看见雪地上散落着数十柚子,一个个静悄悄地坐着,如一尊尊金黄的小铜佛。它们彷佛在等候我,等候一个久久顾不上回家的人。我能感受到它们坠地时的重量,就像撞在我的胸口上那样真切。
这棵柚树是母亲生前许多年种下的,原以为是棵橘苗,不知咋的结的果子却是柚子。我们吃惯了细皮嫩肉的橘子,不大吃皮厚肉粗的柚子,母亲活在时,往往叫左邻右舍摘了去。而今人去屋空,院门紧锁,柚子只好自结自落了。看着一地寂默无声的柚子,心里说不出的空落和怅惘。
母亲的死,给我留下永久的痛!她起病大口大口地吐血,一袋又一袋卫生纸被染红染透。我闻讯急忙赶回去,央村人把她送往附近医院,止血,输液,输血。但母亲的血管已受不住外物刺激,血照样往外呕,人冻得直哆嗦。她怕自己死在医院,就下苦口敦促我把她送回家。医生也没了信心,于是,我要了两个氧气袋,半夜叫人把母亲抬回老屋。母亲的斋友和寺里的尼姑都来了,一连十几天做法事,念经。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早就说过将来要在人们的诵经声中告别人世,走向极乐世界,并已郑重地把后事托付给一个有数十年交情的斋友。
十多天后,母亲却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血不吐了,且能进食。有人说是“回光返照”,更多的人说是康复。母亲家族的生命力素来顽强,她几次大病都挺过来了,我想这次也该没事。于是,留下妻子照护老母,自己则回单位上班了。母亲饭量渐渐增大,精神也渐渐好起来,偶尔还哼起地方小调,听到妻子在电话中的描述,我更是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数日后病情反弹,母亲呕血不止,腹部更加硬结,生命再一次陷入严重危机。待我夤夜赶回家,一切施救都来不急了。前番斋友和尼姑再度赶来,诵经声、“阿弥陀佛”的念叨声日夜不断。母亲偶尔从昏迷中醒来,咳唾一点痰涎,给她擦抹之后,她非要看看纸巾,每当看到有血迹,目光就更加暗淡。两个佛徒在病床头敲木鱼敲磬唱念往生经文,另几个轮番对着她的耳朵说:您去吧!这个世界很苦的!……他们刚离开病室,我听母亲迷迷糊糊地咕哝了一句“吵死了”,可见在生死关头,母亲已在开始怀疑一生的信仰。西天毕竟虚幻,人生毕竟可恋,她不想带着遗憾走:她一生的事业——盖的几间老土坯房——翻修计划还未实施;她最小的儿子——三峡电厂的水电专家——旅欧学习半年未归。妻子对我讲,前些天母亲听说吃生绿豆能消腹胀,那么生腥的东西她偷偷抓吃了不少。母亲不想死啊,但人已气若游丝,生命渐渐滑向不归之路。寒冬的深夜,疲惫不堪的亲友、斋友稍事歇息去了,我独守在母亲床前,她弥留时难受地伸出枯瘦的手抓挠床栏,连说心痛,但我无计可施,没有医生!没有药物!眼睁睁看着给了我生命的母亲向死亡的黑洞坠落!……
母亲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带着长长的遗憾去了,死后朝向门外的那只右眼没有闭合,她在等远在瑞士的幺子,远在上海的长孙!母亲下葬那夜,客人们走空后,我和妻子宿在老屋。半夜,漆黑冷寂的堂屋先后砰然两声巨响,我们吃惊不小,不敢点灯查看。次日起来发现:那块高踞条几之上,贴着佛祖像的一米五高的绝缘纸板,居然匍匐在地;搁在灶间窗台上的一块厚实木板,居然滚落下来,还砸断了煤气罐的减压阀。是什么力量推跌这两样平日狂风都难以撼动的物件?我实在想不出究竟。乡里人说,亡灵头几天还会回到家中摸米桶,如果真是如此,那应该是母亲的灵魂回家了。
过了头七,我怏怏回到城里,很长一段时间,常常下意识地拨响老家的电话,那个没报停的电话仍在,我冀望着出现一个奇迹——母亲的灵魂来接电话,我几乎相信母亲的灵魂每天会回到空家转悠的。童年就听母亲说:宁死做官的老子,不死讨米婆的娘。那时不懂,现在懂了。钱钟书有言:人之有母,如树有根。母亲死了,就像是一棵树伐去了根和干,我和弟弟都成了散断的枝,都成了真正的孤儿。这么多年来,我还沉浸在痛悔自责之中,当时怎么就听凭那些吃斋人的摆布,不坚持把母亲送往大医院抢救?在车上,在街上,看到那些九十老太差不多个个健旺,就觉得自己是个凶手,至少剥夺了母亲十年的阳寿!
没住人的老屋越来越破败了,但我迟迟没有下决心改建。每年清明回去,院中丛生的灌木一人多高,不斩刈一番根本难以进屋。空荡荡的屋里什么也没有,开门只见条几上并立的父母遗像,每次,我确乎不敢面对那殷切的目光。
那天,又是匆匆离去。雪还在无声地下。行前复看一地落柚,心境更加凄然,暗愧不如眼前这棵柚树,它在院子里静静地守着空巢,守着母亲的魂魄归家的路。

东方樵,本名张鹏振,湖北大冶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无心的云》《流年飘雪》《榴园秋雨》等散文自选集,多篇作品入选《读者人文读本》等各类选本,《遍地黄金》被编入湘版五年级语文教材。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乡情散文:老屋

    乡情散文:老屋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屋/刘国峰

    在老家有一套闲置的院落,一直说修缮一下,却总有太多理由一直延误着. 家中那所老宅院,是大爷.二爷.父亲和我先后居住过得老屋,如今传到我这里,却被荒废几近坍塌. 终年在外漂泊,夜深人静时,时常记起心中那 ...

  • 一根油条(散文)

    一根油条 郭正祥 一根油条 文/郭正祥 昨天晚上,陪着母亲散步回家的妻子告诉我,明天是五月二十三,逢金沟子集,她要早起去单位统计水电费,让我趁风凉赶在上班前,去集上买点菜.咱只有得令,全凭领导安排! ...

  • 老屋门前留个影

    [往期回读] 一把干米饭   无所谓 享受阳光,感知宁静 马儿   当年冬寒天 打碗花,暖暖的回忆 没伞的孩子拼命跑 丁中记忆之马肇础老师 喇叭之死    坎坷一生二叔父 在本号首发的<江都记忆 ...

  • 散文||老屋见闻录

    老屋见闻录 老屋靠近村子中央,村子中央是一个叫"坨上"的地方."坨上"是旧时盐坨遗址,随着清末家乡盐业的衰落,"坨上"早已成为一户人家的院落 ...

  • 【经典美文】| 代晓作品:四季老屋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那门前美丽的小河流,依然轻唱老歌. 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芬芳,那门前美丽的蝴蝶花,依然一样盛开. -- 孟庭苇的这首曲子,就像一根弦,它轻轻一弹,记忆深处那份怀乡的思绪便 ...

  • 散文||思过庙

    思过庙 村东头的思过庙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是一大片院落,估计有几十亩大,说是清朝一位王爷住的,后来家道败落了,便在这里思过,再后来被后人们改为思过庙,还请来了菩萨佛像.由于院落大,且是年代久远的王 ...

  • (散文百家)张大斌/老屋不再擎风雨

    散文百家 老屋不再擎风雨 张大斌(四川) 公元2014年6月,四川东北部,多雨. 老天像一把破烂的筛子,只顾把大小不一的雨点,不停的往地下洒,噼噼啪啪的,像炒不完的豆子. 我借着这样的天气,在阳台上打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永远歌唱》

    永远歌唱 㘗--㘗,㘗.㘗--㘗,㘗-- 夜半醒来,微闻室内有蟋蟀的叫声.这声音很细弱,迟疑着,断断续续的,我尖起耳朵寻觅,像在壁柜里,像在书架上,不,又好像在床底下.蓦然记起<诗经·七月>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邂逅“阿诗玛”》

    邂逅"阿诗玛" 自从腿残之后,十年没出远门,更别说飞到彩云之南.四月份忽接通知赴昆明开会,没想到在两天这么短的会期中,主办者安排我们去了一趟石林.   导游是个博闻强识.口才极佳的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一根油条的幸福》

    一根油条的幸福   早年的乡村没有"早点"一说,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说的三句话是:早晨三碗苕,下昼苕三碗,晚上苕过夜.要吃馒头.锅盔.包子.油条,除非是到镇上赶集或办事,手头紧点的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遥望鸟窝》

    遥望鸟窝   1   无疑,鸟窝是天地间最朴素.最简陋的建筑.   正因为如此,它才最富于诗意.   试想,一株参天古木,三五圆圆鸟窝,是一道多么迷人的风景!春夏,掩映在枝叶间的鸟窝,像轻灵的船儿泊在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说“染”》

    说"染" 中国人见面,各时期都有特定的问候语,比如,"吃了吗""离了吗""退了吗"--有一句尚未上市,我想有一天是会上市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说“释”》

    说"释"   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陷入一场情感纠葛,想割断情丝恨缕又难以自拔.那天来找我诉说,我劝他记住一个"释"字.他愣了一下,我问他知不知道"释家&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暖树》

    暖树 暖树,在秋日站成一幅幅伟美的油画长卷.   我说的不是白居易笔下向阳的西湖春树,而是寒秋亮出暖色的法桐和银杏.在春夏季节,佳木秀而繁阴,它们与其他绿树的区别不大,一到秋天就不同了,它们在肃杀的秋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荷叶》

    荷叶 春天回来了,淤泥中截截莲藕老根,开始释放做了一冬的梦. 绿色的梦沿着根根瘦弱柔嫩长满毛刺的茎,慢慢地.慢慢地升上来了.梦怯生生地钻出水面,幻化为边缘向内对卷的两头尖叶卷,很害羞的样子,让人想到以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邻楼“童语”》

    邻楼"童语"   "你好!"-"谢谢!"-"生日快乐!"-"小姐,你好!"-"小姐真漂亮! ...

  • [今日头条]东方樵的散文《洪湖一瞥》

    洪湖一瞥 就像一只水鸟,我从洪湖沧波上匆匆飞掠而过.   三十多年前一个秋暮,一艘游船在浩瀚的洪湖忘情地奔跃,我就在这条船上.刚刚开完笔会,曾在洪湖岸边度过知青岁月的编辑郑因,提议文友揖别之前游一趟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