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龙杲/也说南瓜

也说南瓜

作者:龙杲

清早起来,在一个文学平台上看到一篇题目叫《南瓜飘香》的文章,一口气看完,感觉作者的文字清新优美,南瓜的诸般妙处和对南瓜的喜好,作者不矫情不做作,描述得恰是正好。在这个初秋的早晨,读着这样的文字,我好像看到岳阳广兴洲上的南瓜香气四溢,丝丝缕缕翻山越岭,在几百里外我住的这个小村上空氤氲弥漫,同时也勾起了我之于南瓜的一些回忆。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洪水齐天,天地混沌汤汤泱泱,人类的祖先,一对童男童女就躲在一个硕大无比的南瓜里随波逐流,并最终得以幸存,人类从此繁衍生息薪火相传。只可惜的是人类的种子是传下来了,载着人类祖先逃过生死大劫的这种硕大的南瓜种子,却不知在哪朝哪代丢失了,以至于后来的南瓜这种蔬果,一般的说法是原产于墨西哥和北美洲一带,在明代的时候才传入中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小山村或平江东乡,把南瓜称为北瓜或番瓜,也就有了理论上的依据。

北瓜,来自北美洲的瓜嘛,要不明明是南瓜,偏要叫北瓜,一南一北,方位完全反了,好像是存心跟谁过不去似的。村里有一位叫南南的姑娘,高高的身材像一根南瓜藤。她有着一张圆圆的脸,大家便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南北瓜,大家的意思是不管她像南瓜或是像北瓜,都是说她像同一种瓜。

番瓜,很好理解,所谓番邦异域,外来物种嘛。在我们这里,路上驾车,江上行船,或者是起屋造梁,早饭和中餐是忌讳餐桌上有南瓜这道菜的,因为番与翻同音,不吉利。家里年年都种南瓜,收成很高,长的短的,圆的扁的一大堆,鼓鼓楞楞的煞是可爱。弟弟弟媳开车去广东,想带两个南瓜去,我不能道破,只是一句不同意,老家江西赣州的弟媳以为我小气,嘟着嘴走了。

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一带,是老婆的家乡。当地人种南瓜主要是吃南瓜藤,吃它的嫩叶芽尖,今天掐了,施点肥料,过几天又蓬蓬勃勃生长起来,便又掐掉嫩苗,如此反复着吃。如果某根藤下长了个拳头或碗口大的南瓜,一定是不经意间漏网了,急忙摘掉就着辣椒清炒,称为美味。去年老婆快递了一大包颗粒饱满的南瓜籽给家里的姐姐,把她姐姐高兴的不得了,发个视频对着一堆南瓜籽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南瓜花也能吃,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人很多家庭都有吃过南瓜花的经历。那一个个金黄色的如一只只喇叭一样的花朵,常有一种个大体圆,颜色黄黑相间的野蜂,围着中间的花心采集金色的花粉,沾得脚爪上粉嘟嘟的。小时候的我们趁野蜂不备,双手把南瓜花的喇叭口包起来,用草茎扎着,连同其它一起采摘下来的南瓜花,送去给住在青砖大屋里的佑泡子。佑泡子是一个五保老人,眼睛不好使,接过我们的南瓜花,连声夸我们“好伢崽”。我们远远站着,看着佑泡子把砧板搁在高大的鼓形门槛石上切南瓜花,我们甚至听得到野蜂在南瓜花中嗡嗡营营的叫声。父母知道了,骂了我们一顿,教训我们说:八十八,莫欺人家跛脚瞎;九十九,还怕自己有。送了这一次南瓜花,我们后来记住了,不送了。

村里最喜欢吃南瓜的要算皮呷细。皮呷细如今六十多岁,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康。皮呷细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南瓜,前些时候我还看到他手上握着一把豆角,在村里找人换南瓜吃。有时同桌吃饭,如果桌上有南瓜,人说,其它菜大家慢用,我就吃这南瓜,说完端着就走。皮呷细急了,举着筷子从前屋追到后屋,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才作罢。

皮呷细吃南瓜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他才几岁,跟着他母亲去摘南瓜,队里有一个养猪场,南瓜是队里种来养猪的。收工的时候,皮呷细在集体收过南瓜的藤蔓下捡到一个小的,看去就是那种缺少水份和养份滋养的,干巴巴半死不活的小南瓜。皮呷细把这个小南瓜拿了回去,这事队里知道了,队里的宣传员便画了他们母子俩一幅漫画:一弯新月下,颓败的南瓜地里,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孩子,孩子的手里提着一个小南瓜。这幅漫画与没收了的祝庆做裁缝的三样工具,还有细雨天扛着雨伞去木瓜看看的怀鸡,三幅漫画一起张贴在当时的大队部门口,成为损公肥私和搞资本主义以及消极怠工的负面典型。皮呷细说,这幅漫画他一辈子记得。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特意就南瓜这种熟悉不过的蔬果,问了一下度娘。一问才知道,从南瓜的根、茎、叶到瓜果籽实,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疗理身体机能,南瓜可谓是好吃又是药,全身都是宝。如此看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么好而廉价的美食,如今喜欢的不应仅是皮呷细了。

作者简介

龙杲,平江人,农民。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童锦华专辑          王飞帆专辑          方东清专辑

方罗平专辑           刘朝朝专辑          刘博专辑

易迎华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这种南瓜真的不能当主食,别再傻傻吃了

    吃过冬瓜南瓜西瓜-- 但你吃过北瓜吗? 点击查看,往期食物解剖 更多食物,用「栗子饮食日记」查查吧

  • 小时候,身上只要一起风疙瘩(风疹块),妈...

    小时候,身上只要一起风疙瘩(风疹块),妈妈就用北瓜花熬茶喝,或者用绿壳鸭蛋(我们那边叫青皮)打汤,一吃就好了. 北瓜就是人们常说的南瓜,不过在我们老家就没有南瓜这个词,都叫北瓜.[呲牙]

  • 为什么有“东、南、西”瓜而没有“北瓜”?实际上,我们都吃过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吃一些瓜,比如在夏天吃西瓜.黄瓜和哈密瓜.甜瓜在维生素补充和免疫增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这些瓜,我们都有很多名字,但为什么有冬瓜,南瓜, ...

  • 得闲饮茶吃炸南瓜花、炸薄荷叶、泡子姜……

    菜市场的后身,是一片人影散乱的茶摊儿,赶上晌午最忙的时候,总是座无虚席. 远看是一片茶摊儿,近瞧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各家,每家的门前依次排开几张枣红色的木头方桌,再添置些茶叶.茶缸.暖壶.碗筷以及用于存放 ...

  • 冬瓜:菜的任务是把饭骗进肚子去

    有故事的冬瓜 文/陆生作 从前,石城县七岭有个范相公,傻里傻气,却很有钱. 那天,范相公赶集,在集市上看见一个人骑着一匹大红马,很是威风.范相公看在眼里,痒在心里.他想,如果我能有一匹这样好的马该有多 ...

  • 【洞庭作家】龙杲/​“七老潭”记(“回到龚家洞”系列散文)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七老潭"记("回到龚家洞"系列散文) 作者:龙杲 龚家洞彭家大屋的门前,有好大一片总称为黄灯寺的良田.村民们祖 ...

  • 【洞庭作家】龙杲/收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四)

    收黄豆 作者:龙杲 到了每年的公历七月,干支历的午月过完,未月开始,天气已经很热了,农事节气刚好是小暑.小暑时节,浅山窝里的黄豆,经过下种,薅草和施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劳动.在这一系列劳动过程中,其 ...

  • 【洞庭作家】龙杲/锄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三)

    锄黄豆 作者:龙杲 田土承包到户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各家各户自主经营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除了没有不种上作物的,种什么作物,种好种坏,种多种少,全凭自己作主,没有人管你. 过了谷雨,地里的黄豆长得有三 ...

  • 【洞庭作家】龙杲/看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二)

    看黄豆("回到龚家洞"系列) 作者:龙杲 各个浅山窝里的黄豆全部种完了.从种子落地到破土萌芽,大概需要经过五六天时间. 接下来的几天,在黄豆种子未破土萌芽之前,队长会安排一两个劳力 ...

  • 【洞庭作家】龙杲/种黄豆

    种黄豆("回到龚家洞"之一) 作者:龙杲 "清明后,莫种豆".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到了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左右,黄豆该下种了,因为清明节到了.如果过了清明节气,黄 ...

  • 【洞庭作家】龙杲/秋夜宴长寿园序

    秋夜宴长寿园序 作者:龙杲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白露时节的夜晚,山边挂着一弯蛾眉新月,高天上闪烁着点点繁星,水汽在地面和花草树木的叶子上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一颗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像是秋天女神的眼 ...

  • 【洞庭作家】龙杲/去了一趟山阳

    去了一趟山阳  作者:龙杲 他提着一个印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蓝色袋子在村里晃悠,却不是在搞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需要带平板电脑上户,进行现场数据录入,他浅学,吃不消.他的袋子里面 ...

  • 【洞庭作家】龙杲/也是人生

    也是人生 作者:龙杲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深秋的下午,我坐在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办公桌前,心绪岑寂,目光散漫. 一个村民刚刚来缴纳过2021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他家七口人,二七一千四,七八五百六,一千 ...

  • 【洞庭作家】龙晗/老奶奶的麦芽糖

    老奶奶的麦芽糖 作者:龙晗 在一起民事纠纷的调解中,我是确确实实受过一次"贿"的.行"贿"的是一位已经八十有四的老奶奶.她让我无法拒绝她的"心意&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