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寒食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忘

谈及四月的节日,国人大多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清明节,这一点笔者也是一样。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思维定势”,笔者认为这与国家的休假制度是离不开干系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快节奏生活下,国人那颗浮躁的心!今天,笔者将给大家介绍下清明前的寒食节,并谈谈它的来历。

寒食、寒食,顾名思义就是冷的食物,实际上寒食节也确实是吃冷食。一般认为,清明节前一天或前两天(各地风俗有差异)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当然也就只能吃冷食了。在寒食过后,人们重新燃起的火称为新火,颇有几分除旧迎新之感。除这些外,寒食习俗还有踏青、插柳等等。

众所周知,一个节日不可能凭空出现,它总要有些来历,而寒食节的来历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名臣――介子推。

介子推?这个名字好像没怎么听说过啊!是的,介子推算不上特别有名,甚至比起同时期的管仲来说,更是不值得一提。但,对于了解他的人,便知其是当之无愧的忠臣楷模。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臣子,他的忠诚主要体现在“割股奉君”这件事上。当然,这里的“股”是大腿,而不是臀部。

对于晋文公,想必大家还是了解颇多的,他名唤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虽然晋文公现在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他登位的过程却是很复杂而艰辛的。他年老昏聩的父亲宠爱骊姬,甚至想要立其幼子奚齐为太子,这直接导致了晋国内部的明争暗斗。骊姬为了自己儿子的王位,多次向献公进谗言,导致重耳不得不流亡他国。

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认为重耳将来一定能够重振晋国,于是纷纷跟随他一起流亡,介子推也是其中之一。在流亡路上,虽然大多数时候有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等人的帮助,但也有受人白眼(卫国),被人看不起(郑国),甚至还有食不果腹的情况。

一次,公子重耳快要饿晕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在山沟里割了一块腿肉,并用其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要知道在医疗水平极低的古代,哪怕是破了一个口子,都会有染病致死的风险,更别说是割一块肉了。由此可见,介子推对重耳是何等忠心耿耿,这可是冒了极大的生命危险啊。

后来,重耳结束了十九年的逃亡生涯,摇身一变成了晋文公。可正当他在大肆封赏有功之臣时,周王室突然出现内乱,所以只好先行出兵勤王。当时还有很多人没有来得及进行封赏,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个,只不过他不在意这些,因为他认为忠君行为发乎自然,而且更多的是为了晋国。唯一让介子推耿耿于怀的是,有人竟然无耻到无功请赏,于是他一气之下,携其母到绵山隐居去了,成了一名隐士。

介子推是不好名利的,可他的邻居却为他不平,连夜挂书于城门。因此,晋文公终于想起了这位救他于危难的人,连忙去绵山寻人。可奈何介子推不愿出仕,而绵山又大,只好下令烧山逼人。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灭,但介子推终究还是没有出来,原来他抱着母亲在一棵树下被烧死了!而晋文公见到介子推母子尸体后,只能号啕大哭,可后悔已经无用。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其忌日禁火,食寒食,从此就形成了寒食节。因为寒食节正好是在“清明”这个节气的前一两天,所以后人慢慢将这两个节日合并成了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介子推的精神不仅仅是忠君,更为根本的是爱国。如果换一个晋国公子,只要能够治理好晋国,我想介子推也一样会献出他的忠心。而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是在于其文化是否繁荣,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注定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之所以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是因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将来我们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