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到底是谁的错?真相远不止隋炀帝好大喜功那么简单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朋友觉得这不是多此一问吗,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大隋灭亡这个锅他不背谁背?我觉得,也不尽然,他老爹隋文帝的一些政策和作为其实早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只是在隋炀帝时期集中爆发了出来而已,所以这个锅他老爹得背一半,甚至还要更多一点。其中缘由,且听小可给您说道说道:
首先,隋文帝杨坚过分中央集权,导致皇帝可以肆意妄为,无人能够制约。中央集权本身没错,尤其是在三百年的乱世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是很有意义的。但隋文帝本身就是靠欺负孤儿寡母篡位夺得天下的,一方面他担心天下人不服他,另一方面也怕他的大隋江山被别人篡夺,所以权力大部分都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大臣对于皇帝的制约极为有限。这就使得后来的隋炀帝在好大喜功,为所欲为的时候,没有大臣能够制约他,从而让其一错再错。其实最后隋文帝本人也深受其害,在仁寿宫被当时还是太子的隋炀帝杨广带兵包围,被逼喝毒酒身亡时,没有一位大臣或是将军可以救他。
其次,隋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国家逐步稳定,越来越喜欢逢迎拍马的佞臣,疏远当初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能臣。当初的股肱栋梁或被杀,或被流放,或被贬,比如说隋朝开国的“四贵”:
高颎(jiǒng),因为反对废长子杨勇改立杨广这件事情,得罪了独孤皇后,后来被罢了官,免去了爵位,最终被隋炀帝杨广杀害;
虞庆则,他小舅子和爱妾有染怕被发现,便一起诬告他谋反,隋文帝没有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就将其杀掉;
杨雄,说到杨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他弟弟的那个非常有名的外孙女,没错,您猜对了,就是武则天!杨雄就是因为人缘太好了受到隋文帝的猜忌,后来隋文帝找个机会就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虚职让他养老去了;
苏威,被举报结党营私而罢官,虽然屡次启用,但是又屡次罢免。
和以上四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逢迎隋文帝的杨素最后独掌了大权,最后也就是他和杨广一起合谋把隋文帝毒死的。
再者,隋文帝的受教育程度比较有限,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为读过书,所以他知道人才以及文化的重要性,但又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他很难理解文化真正的含义,更多的是把其当成他的统治工具,这里有两个例子:
1、隋文帝平定北齐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北齐第一才子李德林家请他出山,说“平齐之利,唯在于尔”,意思就是我平定北齐最大的好处就是得到了先生您啊,后来李德林也确实给隋文帝出了不少好主意,但因为他是当世大儒,不会曲意逢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根据实际情况上奏,没有去揣测隋文帝的心思,虽然他的很多建议后来证明都是对的,但隋文帝却越来越讨厌他。就这样,李德林慢慢被冷落,后来官职一贬再贬,直至含冤屈辱而死。
2、隋文帝觉得文化很重要,于是兴办了很多学校,可是才过了十年,他又觉得办学校没什么用,花了这么多的钱,结果一个国家栋梁都没有培养出来!于是下令废除了太学和各州学,还把学生都给遣散了,只保留了国子学的七十二个学生。其实我们都明白通过教育提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看到效果的,而隋文帝仅仅过了十年,就把这项很好的制度给废除了。
还有,废掉嫡长子杨勇,改立杨广这件事影响了整个官员队伍。因为独孤皇后喜欢二儿子杨广,不喜欢老大杨勇,隋文帝渐渐也对杨勇不太满意,但如果太子没有什么大过错的话,隋文帝是不能随便废除太子的,所以他就挖空心思找太子的茬。这样一来,隋朝的官员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杨勇,而另一派则支持杨广。很明显,支持太子杨勇的往往是身居要位、较为正直的官员,而支持杨广更多的是没有实权、想政治投机的官员。后来随着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的介入和支持,杨广取得了胜利,于是那些有能力、正直的大臣们自然也就会被清算,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政治投机的官员。从此以后,隋朝官场的正气慢慢被邪气压了下去,逢迎拍马的官员越来越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兴修“仁寿宫”可谓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作为一个皇帝,修建一座行宫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杨素为了赶工期,两年的时间里就累死了一万多老百姓,宰相高颎目睹一切以后痛心疾首,将此事汇报给了隋文帝,没想到隋文帝非但没有批评杨素,反而觉得很开心,甚至重赏了杨素。此风气一开,我们就能明白后来隋炀帝在修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时,为什么都不会考虑老百姓的死活了。
最后,也是小可觉得最重要的一点,隋文帝教子无方。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老大杨勇因为喜好奢侈,个性任性,自由散漫,在男女方面也非常不检点,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屡次批评后依然我行我素,被废掉太子为庶人,后被杨广所杀;老三秦王杨俊,生活非常奢侈,还养了很多姬妾,他的王妃忍无可忍,便在他食物中下了毒,虽然没有被毒死,但是事情传到了隋文帝那里,隋文帝大怒,训斥了杨俊,杨俊又惊又怕,不久便一命呜呼了;老四蜀王杨秀,奢侈享乐,非常放纵自己,更让隋文帝不可容忍的是,他的衣服、马车、饰品等等超越了礼制,用了很多皇帝才可以用的物品,最终被隋文帝赐死;老五汉王杨谅,隋炀帝一即位便举兵造反,也被隋炀帝所杀。五个儿子,无一善终,因为隋文帝为了让他们得到锻炼,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最小的才8岁)就分别被派到外地所谓“管理一方”,使得他们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缺乏管教,虽然有派先生教习,但隋炀帝又反复强调君臣之礼,先生不得批评皇子,见面还得下跪,这样如何能管教得好?
综上所述,即便不是隋炀帝杨广即位,其它几位皇子也是奢靡腐化,任意妄为不听劝谏,再加上朝中又尽是逢迎拍马的佞臣,忠良之臣少之又少,基本上没人可以约束和管制新皇帝。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可以肯定的是,隋炀帝百年之后,一定不会是“治世”,更可能是“乱世”!
毛主席对隋文帝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蕴藏大乱”,果不其然,隋炀帝即位后不久便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