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如果项羽过了江东,结局会如何,会东山再起吗
众所周知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很多人都觉得他很可惜,本来可以轻松拿下天下,统一全国,却一次次失误,最终导致自己在垓下被围,最终兵败,在乌江自刎的结局。也正是因为喜欢这个英雄,很多人转而骂刘邦小人,甚至还做了假设,如果项羽杀了刘邦或者在乌江不自刎,或许还可东山再起。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是李清照写的,从古至今大部分人们都认为,如果项羽过了江东,是可以重新打回来的,打败刘邦,重新夺回本属于他的皇帝宝座。
不过我认为,项羽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理由如下:
第一,项羽失去人心。
很多人会认为,不对,项羽明明是深得人心的,是刘邦这小人作祟,利用项羽的仁慈才导致项羽出现被围攻的局面。
我说,持这种想法的人,根本是不尊重史实。
真正的史实,项羽、刘邦以及各路起义军反秦成功后,项羽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有部队的,没部队的,全都封,还给了地。这是他做的最蠢的事情,你们不要忘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是郡县制来统治天下,而不是分封制,这是有原因的。
周王朝八百年有一半时间周天子名存实亡,无法号令天下诸侯,这就是分封制惹的祸。因为分封,导致各地诸侯逐渐壮大,势力远超周天子,自然是不听指令了。拳头硬了,才有话语权。就连秦始皇自己看好的继承人公子扶苏,都没有给他封地跟兵力,这就很说明问题了。秦始皇吸取经验教训,所以设置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出现周王朝那样分裂的局面。
项羽倒好,既然想做皇帝,却根本想不到这一点上,直接封了各路起义军首领为诸侯,另外还封了六国贵族后代为诸侯,不断给地,企图用分封来笼络人心,好让大家供奉他做共主。但是这种想法偏幼稚了一点,肯定会有人不服,明显利益分配不均,凭什么我打天下,别人什么没干就得了封地?
马上诸侯得到了封地,有了人口,哪里会安分,马上起来捣乱了,互相攻伐兼并的现象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天下又乱成一锅粥了。而且要命的是,这些诸侯都怨恨项羽,都不服他。从秦朝覆灭,到垓下之战结束,这些诸侯都没服从过项羽,个个都想着法去坑项羽。
当楚汉之争在荥阳一线相持不下的时候,后方的诸侯也是一直在观望,想让楚汉两败俱伤,好自己坐收渔人之利。不仅如此,个别诸侯还是时不时在背后捅项羽一刀,让他在前线打刘邦也不安心。
楚汉四年战争,项羽可谓是身心俱疲,最后被迫提出跟刘邦和谈,这才有了鸿沟之盟的事情。
所以你看项羽过了江东,诸侯依旧不服他,而且垓下之战楚军打得差不多了,怎么再东山再起?人心不齐,单凭楚地剩下的那点人,那点将才,实在拼不过那一群自始自终不服他的人。
第二,刘邦依然占据优势。
不得不佩服,刘邦这流氓很顽强,彭城之战几乎把他老本都打光了,还能迅速崛起跟项羽打得有来有回的。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一众谋臣的建议,善待秦人的结果。
项羽为人快意恩仇,对待秦人狠得不得了,虽说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他要准备坐天下,则不得不要考虑怎么安抚秦人的问题。显然这方面他做得不好,又是纵兵抢劫,又是火烧阿房宫,又是杀秦王子婴,什么都敢做,结果把秦人都惹恼了。等刘邦往西逃的时候,三秦纷纷来降,誓要把项羽弄死。
当时天下势力中,刘邦、项羽最大,项羽被围殴消耗掉了大部分实力,就变成刘邦最大了。
所以你看项羽回到江东,还是要面对秦人这个坎,仍然无法消除刘邦的优势。
第三,项羽人才缺失。
不管打战、建国,哪里都需要人才,必要的将才、谋臣一个都不能少。项羽失败的地方不是将才不多,而是谋臣实在太少了,能拿得出手只有范增一个,而范增还被他活活气走了。太史公司马迁说他背部发疮而死,也不知道是不是假传死讯隐居去了。
反观刘邦,谋臣就多着去了,张良、陈平、萧何光光这三个都是不得了的人物,而且像郦食其这种外围的谋士,也投靠了刘邦。几乎当时头脑最突出的几个,都在刘邦帐下。项羽东山再起,可是孤家寡人,没人帮衬着怎么跟人家斗?而且项羽本身是政治小白,不会玩权术,没有谋臣他根本把握不住政局。
第四,天下反战情绪。
天下苦秦久矣,但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一系列战争,天下一片衰败,早就民不聊生了,老百姓巴不得早一点结束战争。不仅如此,诸侯也不想打了,都怕了,所以刘邦一承诺战后会给他们该有的利益,他们马上帮刘邦围殴项羽,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天下经不起折腾了,这个时候反战情绪就会高涨,项羽再起来发动战争依旧是众矢之的。
所以根据以上四点理由,项羽是不可能东山再起的,输了就是输了,他在乌江边上已经想明白了,他自身的性格缺陷,认知缺陷,导致他必败的结局,所以选择了体面的离开方式。
确实,项羽做到了,后人都喜欢他,称呼他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