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1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B    现代汉语

有思想文化的人,了解自己不足而获得更多新认知,这是文化认知大道;没有思想文化的人,认为没有文化是常态,这是一种病。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是病态,而民众却认为日修读书是一种病。到底谁真正有病?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是病啊。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知道而言不知,德之上。不知道而言知,德之病也。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苦众人有此病。

2陆希声注:明白四达,若不知者,其知尚矣。不知此明白四达者,其知病矣。夫唯能病其所病,是以其病不能病。圣人所以不为知所病者,以其能病其知之病,是以其知不能病也。

3杜光庭注:乃强知为非,要忘知契道。圣人强知之病不为之,故无病焉。行人能了此圣心,复何病之有。

4陈象古注:知道之冲,谦虚不足,犹为不知,知之上也。实不知而强知,穿凿其义,失於自然,是以为病。原宪曰: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知不知道为病,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无病可及,所以不病矣。

5吕吉甫注:道之为体,不知而能知者也。知其不知,而以不知知之,知之至者也,故曰知不知,上。虽知其不知,而以知知之,则其心庸诅而宁乎?

6苏辙注:道非思虑之所及,故不可加。然方其未知,则非知无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则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7时雍注:道本无知也,以无思无虑而知道矣,故曰知不知,是谓真知,能知不知之知者,其知尚矣。不知不知之道,而昭然有知者,高谈妙论,以究本穷元,其知病矣。唯知知病为病而忘其知者,是以不病也。

8邵若愚注:能悟心无其心,此为尚矣。道者,心常无思无欲,寂然不知心之所住,若知者是病矣,夫惟能病知为病,则不被所知为障,是以不病。夫圣人之不病者,以其病知为病,是以不病。

9王夫之注:府天下以劳我,唯其知我;官我以割天下,唯其知天下。夫岂特天下之不胜知?而知者,亦将倚畔际而失迁流。故圣人于牛忘耜,于马忘驾,于原忘田,于材忘器,闷闷于己而不见其府,闷闷于天下而无以为官。

10林虞斋注:于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于不可知之中,而自以为知,此学道之病也。人能病其知之为病,则无此病矣。圣人之所以不病者,盖知此知之为病而病之,所以不病。

D本注

1本篇为治外篇之十五,阐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普通民众和圣人区别,在于是否具备思想文化,认知不同,追求不同;圣人非先天为圣,察己不足,乃后天日修而成;民众为民众,求欲逐利,日随性而纷立,故为民众。

2  知,为有思想文化;不知,为认识到不足之处;所以有思想文化的人,能够认识到文化的可贵和不足,这是应该提倡。不知,为没有思想文化;知,没有思想文化不认为不好,所以是一种病态行为,不治之病。 尚,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说文》曾也。

3圣人因为日修不离辎重,所以为圣,不是病;民众认为圣人不同流他们,是有病,是读书的毛病,这是民众和有思想文化的人,根本差别。民众以私心看世界,世界皆私心,放纵自己,图己好乐,对与错?病非病?有思想文化人则读书如餐饮,日日坚持,明于理,明于心,明于志,下为己身,中为家人,上为社会,为文化认知的社会大道所在;无思想文化,与有思想文化差别如此之大,分立两极,不可共存。

4无思想文化,与有思想文化,到底是谁真正有病呢?或无病,纵私欲以享乐,或无病,行私利以市尊,或有病于察己不足,或有病于日修博览群书;民众群视下,非无病,实患于毒瘤之深,非三五日可除,更非短期所根除,是以社会因私利之心,陷入病态之中,逐利纷纷,反视社会大道,正道为病也,所以圣人日修不离辎重,不为病,而为圣。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沉稳为轻率之本, ...

  • 《孔子传》精选名句

    <孔子传>精选名段,字字句句蕴含了圣人的超人智慧,点点滴滴彰显在我们的生活中.圣人教诲传千秋,百姓日用而不知. 1,提倡孝道,但不能极端. 2,做人的志向:孝养老人,成全朋友,关怀少年.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