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红 :醉心老祖一盏茶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名山多名刹,名刹出名茶,自古有之。位于北纬30度紫云山中的老祖寺,云雾缭绕,早晚温差大,土壤含有机质高,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老祖寺的禅茶,每天伴随着梵音袅袅、晨钟暮鼓,让茶树的每一片青芽都充满了灵气 。
走进茶园,满眼的绿色,那顺着山势,一圈一圈向山上蔓延的翠绿,象一颗古树的苍老年轮,非常好看,十分壮观。师傅告诉我们,最好的茶青是可以看到三片嫩叶,因而要采顶尖的三片嫩叶,采时要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余叶和老梗,而且还提醒我们采的方法是向上提,而不是掐。急补了采茶青的粗浅知识后,我们便有模有样采起茶青来。此时茶园宛如一架巨大的钢琴,茶的嫩芽就好像一个个小小的音符,随着我们手指的跳动,那叶如棋、芽如剑的茶青,就被我们收入掌心,纳入布袋了。将一片经雨水充分浸润的茶青放进嘴里咀嚼,顷刻,口腔里弥散开微苦、微涩却又余甘绵长的滋味,这滋味,使我因晕车而有些疲累的精神情不自禁一振。我微笑起来,极目远眺,看见远处山峦在云遮雾绕中,在白白茫茫绵延无尽里,一团一团深绿山尖若隐若现,瑶池仙境一般,令人神往。
我不懂茶道,不懂得陆羽《茶经》里那许多的茶文化,不懂得各式品种的茶所隐藏的玄妙,也不懂得壶中的日月。但偶尔也会喝茶,喜欢铁观音的醇厚内敛,喜欢普洱的温和稳健,喜欢龙井的香郁清爽。吻集着日月精魂的茶汤,不为风雅,只为清心。端坐在老祖寺的客堂,师傅奉上了一杯茶,入目,汤色清碧,鲜香之气,沁入鼻端,呷了一口,扑鼻香醇,先觉微苦,随后便是满口清甜,那味道的醇厚,使得嘴里好半天还是又甜又香回味无穷。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耐人寻味”,用在这儿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是恰如其分的了。你看那汤色的清碧,不就是茶山上那遍野的新绿,那清香并非借助茉莉或玉兰花的香味而存在,那天然香味里有着的则是山野的清芬,你甚至能嗅到落在草叶上的阳光的香味,泥土的香味,至于它的先苦后甜的味儿,会让人想到劳动者的艰苦,想到今天绿茸茸的新茶芽尖上的晶莹的露珠以及采茶人和制茶人的辛劳。一杯见底的瞬间,仿佛置身于茶山、翠竹、寺幽、水流的诗情中,诗情散,茶弥漫,我突然想起那个中唐时期被称为诗僧、茶僧的佛学高僧皎然。游历过庐山、泰山、嵩山、崂山等许多名山,世间风物尽入眼底。他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是哦,茶在寺院早已成了一种习俗和文化,与僧侣的生活息息相关。纯净的茶汤、清香的茶味,给修佛者洗去尘虑,荡涤心情。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入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犹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 “茶禅一味” 吧。一壶香茗,一轮皓月,一剪清风,几卷经书,陪伴他们度过无数寂寞的岁月。而茶,也在他们的杯盏中,有了性灵,有了禅意。
置身在紫云山的青山绿水中,流连在紫云山寿茶的醇厚茶香中,徜徉在宁静的老祖寺里,我确确实实感悟到,所谓“茶”,这个发音简单的汉字,体现的是“人在草木中”之意。人在草木中,无非一盏茶。有灵山,有秀木,有好水,人这一盏茶氤氲天地间,呈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暗香浮动之态,就是绝好人生了。醉心于一盏紫云山寿茶的那一刻,我悟出的不仅仅是人间烟火。
茶香袭人,茶青靓丽,漫溢。悠闲的深处,紫云山上,老祖寺中,结缘一盏茶,犹如在时常纠结的人生旅程中,让心灵做了一次短暂的歇息。“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我等都是红尘俗客,实在没有能力参破禅机,但唯独一盏茶因缘,倒是对“此心能有几人知” 有着另一番解读:知己难遇,知音难求,珍惜!
相关链接:
作 者
唐亚红 黄冈市作协会员,黄梅县图书馆工作人员
本期责任编辑:魏鲜红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