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数次计划更改国名,为何都没有成功?
菲律宾改名
作者|雄鹰责编|Thomas
历史上,国家成功更改国名的例子很多。1935年,波斯将国名改成“伊朗”;1949年,暹罗改成“泰国”。但也不乏有过改名计划,却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的案例,菲律宾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2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提议将国名改为“马哈利卡”,意思是“贵族”、“自由人”。理由是菲律宾这名字是西班牙(前宗主国)国王费利佩的名字而得来的,马哈利卡则可以表达对殖民历史的切割。
从1565年开始,西班牙曾殖民菲律宾300多年。菲律宾1946年实现独立后,改国名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马科斯(1965年-1986年)任总统时期,也提出将国家名称更改为“马哈利卡”的设想。杜特尔特时期,改国名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这些改名计划都未能成功。
▲菲律宾现任总统杜特尔特
一、伊斯兰教的西进东扩
菲律宾群岛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包括吕宋岛、棉兰老岛等大岛屿,以及7100多个小岛组成。
菲律宾群岛虽然民族多,但均属于广义上的泛马来人。在古代,菲律宾群岛从未建立过统一的政权,一直是多政权、部落林立的形态。
▲菲律宾岛屿分散,在古代难以成统一政权
菲律宾群岛虽毗邻中华文化圈,然而在古代,对这里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更加遥远的伊斯兰文明。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之后,伊斯兰教走向了向东和向西扩张的道路。向西扩张的伊斯兰文明于公元8世纪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入侵到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地带。
▲伊斯兰教曾占领伊比利亚半岛
伊斯兰的向东扩张晚了几个世纪。向东扩张主要是阿拉伯商人通过贸易的方式完成。公元11世纪,阿拉伯商人在马来半岛、印尼群岛建立商业据点,传播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向东扩张,1390年第一次登陆菲律宾群岛
建立商业据点之后,阿拉伯商人又向北进入菲律宾群岛。1390年,一位皈依了伊斯兰教的马来贵族在苏禄群岛建立了苏禄苏丹国。后来,菲律宾群岛南部建立了诸多伊斯兰政权。
▲苏禄群岛的地理位置
在菲律宾南部站稳脚跟之后,伊斯兰教开启了向北渗透。然而中北部因为部落林立,传播力度不如南部,仅仅建立了几个定居点。
16世纪之前,菲律宾群岛南部为伊斯兰政权、北部为尚未开化的多个部落。整个群岛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二、菲律宾:殖民色彩的名字
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战争和商贸等方式,伊斯兰世界的范围东抵菲律宾群岛,西至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地处原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区域,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不断。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伊比利亚半岛天主教政权不断南下,逐步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
1492年,西班牙将伊斯兰势力赶出了半岛,长达7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完成。
▲1492年,收复失地运动完成
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长达7个世纪的统治,对西班牙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为了彻底清除伊斯兰痕迹,西班牙走上了对外宣传天主教的道路。
1521年,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到达菲律宾南部。然而他们在当地传教却遇到困难,与拒绝皈依的土著发生战争,麦哲伦惨被杀害。
▲麦哲伦环球航行
但西班牙殖民者对此地的征服却没有停止。1543年,西班牙探险家比亚洛博斯的船队再次登陆菲律宾群岛中部。
为表达对西班牙王室的敬意,比亚洛博斯以西班牙王储费利佩(1558年登基)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菲律宾”。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1568年-1598年)
与此同时,西班牙在全球开启殖民扩张的步伐。在美洲,西班牙占领大部分地区。在亚洲,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中北部大多数岛屿。
随着殖民地范围的扩大,“菲律宾”成为了西班牙控制区的名称。西班牙是狂热的天主教国家,传教士将天主教教义翻译成当地语言传播。到1640年,菲律宾中北部居民绝大多数采信了天主教。
然而,菲律宾南部依然是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在中北部立足后,西班牙开启了征服南部,清除“异教徒”的影响力。
南部的苏禄苏丹国与西班牙之间进行了几个世纪的战争,虽然苏丹国的领土越来越小,但始终保留着伊斯兰教信仰。西班牙始终未能完整控制南部地区。
▲1822年,苏禄苏丹国依然占据着苏禄群岛以及加里曼丹岛部分地区
菲律宾的名字从中北部扩展到南部,则跟美国相关。19世纪初,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继独立。美国则成为世界大国。
1896年,菲律宾在民族英雄黎刹(华裔,祖籍福建泉州)的领导下,爆发了反西班牙的民族独立战争西班牙节节败退。然而1898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向西班牙宣战。
▲美西战争,美国战胜西班牙获得菲律宾主权
最终,美国战胜西班牙获得了菲律宾的宗主权。美国占领菲律宾后,依然沿用了菲律宾这一名称。
美国人通过鼓励北部天主教徒移民的方式,逐渐控制了南方。随着南方落入美国人之手,菲律宾逐渐成为了整个群岛的代名词。
▲美国占据的菲律宾都督府(粉色)
三、改名是为了“去殖民化”
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菲律宾于1946年独立。然而美国在菲律宾的特权依然得到了保留。
▲菲律宾独立
菲律宾群岛的民族属于泛马来民族,但细分民族众多。第一大民族——米沙鄢人占菲律宾人口的40%。第二大民族——他加禄人虽然占人口的15%,但却是菲律宾最为强势的民族,菲律宾语正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
除民族众多外,宗教矛盾也困扰国家发展。中北部民众因受西班牙的影响,大部分信仰天主教。南部则有许多民众信仰伊斯兰教。
菲律宾独立后依然沿用了这个国名。独立初期,菲律宾曾凭借着地处冷战前沿的优越位置,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成为美国军备后勤基地,20世纪60年代一度成为亚洲富国。
经济的繁荣使得原本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了暂时搁置。
▲1960年菲律宾人均GDP
1965年,马科斯当选为菲律宾总统。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工业制成品产量下降冲击了菲律宾经济。马科斯则借机通过宵禁等方式打压异己,将权力集于自己手里。
▲马科斯(总统任期1965年-1986年)开启菲律宾军事独裁
伴随经济衰退和军事独裁,菲律宾内部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为了缓解国内矛盾,马科斯称“菲律宾”的名称是殖民者赋予的,要求更改国名。
在众多提议中,马科斯下属提出的“马哈利卡”脱颖而出。马哈利卡源自他加禄语的“Maharlika”,意思是“自由人”、“贵族”。这既可以和过去的西班牙殖民历史划等号,也可以团结菲律宾。
然而,70-80年代正值西方产业转移时期,人口众多的菲律宾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接收地。为了发展经济,改名计划搁置。1986年,独裁者马科斯下台,民主派上台。1987年,为了和独裁者的价值观划清界限,《菲律宾新宪法》暂时将国名规定为“菲律宾共和国”。
民主派上台没有解决菲律宾经济衰退的问题,反而使得内部矛盾更加严峻。美国依然在菲律宾有驻军,美菲矛盾日益凸显,为菲律宾再次改名提供了契机。
▲美国在菲驻军
2016年,民族主义者杜特尔特上台,菲律宾作为东南亚第二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使用前宗主国国王的名字,有“矮人一等”的感觉。2017年6月,在杜特尔特总统的授权下,菲律宾国会议员再次提出改名建议。
在更名方案中,“马哈利卡”和纪念1896年菲律宾抗西英雄——黎刹的“黎剎亚”成为了国名的主要方案。
▲菲律宾民族英雄何塞·黎刹就义图
但黎刹是一位华裔。很显然,“黎刹亚”这名称不符合菲律宾民族主义者的要求。2019年,杜特尔特再次把“马哈利卡”作为国名方案。
四、改名不了了之
跟“前任”马科斯一样,杜特尔特的改名提议也没有成功。菲律宾改国名面临程序难题。与马科斯担任总统时期不同,现在菲律宾要想修改国名,需经历修宪。
根据《菲律宾宪法》(1987)规定,修改菲律宾宪法必须要四分之三的国会议员投票通过,由宪法大会提出修宪,最后在举行全民公投裁决。
然而根据2017年菲律宾民调的调查显示,菲律宾民众支持改名的比例不到10%,反对声高达83%。
许多民众表示,杜特尔特希望改名以切割殖民历史,但无法改变菲律宾是由殖民者塑造的。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菲律宾群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西班牙将各个群岛统一成现代意义的国家。
菲律宾群岛能够统一在一起,宗教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菲律宾人口的85%信仰天主教。在民族众多的菲律宾,天主教就是联系各民族的纽带。而这一纽带恰恰是从西班牙传来的。
▲菲律宾宗教地图
因此,多数人认为即便改名了,也无法改变西班牙塑造了现代意义的菲律宾的事实。此外,“马哈利卡”的名称是独裁者马科斯提出的,改成此名容易让人回想起不堪回首的独裁历史。
▲具有浓郁西班牙特色的马尼拉大教堂
菲律宾自经历了60年代的经济辉煌后,经济一蹶不振。改名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发展的难题,反而提高各种政府开支。
在多重反对声中,菲律宾的改名不了了之。菲律宾依然成为了亚洲唯一保有前宗主国国王名字的国家。
▲菲律宾的贫民窟,如今菲律宾人均GDP仅仅3000多美元,在东南亚排名靠后。
长期作者|雄鹰直播吧体育作者|足球与历史爱好者责任编辑|Thoma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