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柏林战役,明知盟军会两线夹击,德军为何不提前收拢战线
柏林战役是二战欧洲战场终极之战,虽然德军纠集了120万精锐力量死守柏林,最终仍是杯水车薪。人们一直好奇,为什么德军不将前线的五百万军队全部回防增援呢?即使阻挡不了苏军和盟军的两路夹击,但这些兵力起码能与对手抗衡一阵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战场环境和双方作战部署。
首先,德军统帅部仍然对战争抱有幻想,凭借柏林坚固防御负隅顽抗
先来看看柏林战役发起时,德军在前线部署的兵力情况。到1945年4月份,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正面打击的德军有214个师外加14个旅,但这些兵力并不集中,都被苏军分割围歼在。而在西线战场,德军仅仅用60个师的兵力来抵抗英美盟军的进攻,而这些师都是编制不够和装甲打击力量欠缺。在这274个师的兵力以外,还有一些德军纠集的其它部队和占领地的部队,加起来才算有五百万,有的甚至说达到了七百万,而实际作战兵力应该大打折扣。真正能用到战场上的兵力有三四百万人就不错了。
德军为了防御盟军和苏军的进攻,在柏林组织了强大的防御集团,由海因里希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精锐共100多万人组成,另外还有8个师的预备队和200多个民兵突击营,这些兵力也超过了20万人。
由于德军统帅部在柏林战役发起前,明令不准前线部队撤退,所以,即使柏林指挥中心被困,前线部队仍然不敢私自回援,何况苏军的几个方面军已经将他们分割包围在,根本无法突破苏军的包围圈。
相对于德军的兵力部署,盟军和苏军却显得从容得多,仅苏军就集结250万人进攻柏林,而在前线阻截德军的部队更是数不胜数,加上地方部队民兵组织接近千万人以上。而在西线的一百多万美英盟军早就张开了口袋等待德军上钩。
但德军统帅部似乎对柏林的防守很有信心,不仅构建了六道防御纵深,还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和坚固堡垒,基本达到了3公里部署一个精锐师,1公里配备60门大炮和17辆坦克。
其次,德军前线将领对胜利失去信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从德军高级将领在战争中的表现看出,整个苏德战争,德军的将领们都是清醒的,但是碍于元首的独断专行都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苏军准备发起柏林战役时,古德里安曾经提出将挪威的40万部队回防柏林,以加强东线的防御,被元首拒绝;当波罗的海的几十万德军还没被盟军包围时,德军参谋部建议将部队运回来,仍然被元首放弃,他表示那里的铁矿石是德军的需要。
而在闪击苏联中屡立战功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它的前身就是北方集团军群,在柏林战斗打响前,古德里安满心希望把这20万人调回德国,因为这支部队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如果回防本土,是打击苏军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还是被元首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前线有再多兵力,对于柏林来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前期回防的机会都被元首自己自断后路,再调动时已经被苏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因此,当战斗打响后,元首把希望寄托在西线温克指挥的第12集团军,希望他能够先救出被包围的第9集团军,然后两军合力突进柏林,但温克救出第9集团军残部后并没有向东进军,而是向西边打边撤,断了元首最后的念想。
仗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将领们心里也清楚,再打只能给自己增添更多的罪责,在苏德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只想早点投降盟军,省得落在苏军手里要去西伯利亚做苦力扛木头。
再次,盟军和苏军早就将前线德军分割包围,想增援也是鞭长莫及
4月底,柏林告急,元首希望前线能带来好消息。但德军统帅部已经得不到准确的前线情况,他们报告元首的都是虚假数字。所以,从统帅部发出的命令既无指向也无目的。但此时,却有几股力量可以动用,但德军力不从心回防无望。
一股是驻守在波罗的海的30万德军,但德国海军敌不过盟军,加上元首一直以为德军留在波罗的海,可以深入苏军背后反戈一击,随时可以打苏军的措手不及,结果白白断送了这支队伍。一股是留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的40万德军,虽然盟军并没对这支队伍过度重视,但南斯拉夫解放军的有力阻截致使他们路途遥远缺乏燃油,无力回援。还有一股力量是驻守捷克的90万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这支队伍完全可以回防增援柏林,但元首却下令他们死守捷克,认为占领捷克就是占领了欧洲的中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德军前线还有几百万军队,但他们面对苏军近千万的精锐之师,和盟军强大的快速机动打击力量,德军存在着指挥不畅、后勤保障缺乏、作战信心不足和兵员伤亡较大的不利局面。尤其是德军从战前依靠装甲打击力量的优势,到了柏林战役的时候,这个优势完全看不到希望,仅有的一些坦克和装甲车也是缺油少弹,兵力上的数字仅仅是个符号,失去了本身的存在意义。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攻克柏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