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19

NO.119

经过反复思考,慕容俊把四弟慕容恪叫到了身边,对他说: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如今秦、晋二寇未除,国家多难,景茂(慕容暐的字)年幼,我想效仿春秋时的宋宣公,将社稷交给你。

慕容恪连忙回答:太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天性聪明,将来定能担当大任,我慕容恪是什么人,怎么可以扰乱国家的正统呢?

慕容俊当即表现出大怒的样子:你我兄弟之间,还说这样的套话干什么!

慕容恪赶紧说: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能力足以承担天下重任,我怎么就不能用它来辅佐少主呢?

听了这句话,仿佛漂泊的小船回到了安静的港湾,慕容俊彻底放心了,笑着说:你能当周公,我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公元360年正月20日,慕容俊强撑着病体,在邺城举行阅兵式,检阅了已经集结好的军队。

当天晚上,病情突然加重,他自知不免,连忙遣人召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四人入宫,受遗诏辅政。

第二天,慕容俊就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42岁。

太子慕容暐随即继位,按照父亲的遗命,他封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慕容评为太傅,辅助慕容恪;阳鹜和慕舆根两人则分别被封为太保和太师。

这个四驾马车的政治模式刚一启动就掉了链子。

问题出在老将慕舆根身上。

慕舆根资历很深,早在慕容皝时代,他就曾在守蓟城、灭宇文等几次关键战役中表现突出,慕容俊上位后南下中原,他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对现在的地位,他很不满意。

在他看来,慕容恪倒还罢了,慕容评才识平庸,阳鹜是个文人,这两人凭什么居于自己之上?

于是,他偷偷找到了慕容恪,直言不讳地说:如今皇帝年幼,太后干政,殿下您应该考虑自保,防止西晋杨骏的那一幕重演。况且大燕国之所以能平定天下,都是殿下您的功劳。兄亡弟及,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殿下您应该废掉当今皇帝,自己登上帝位,这才是我大燕国的无穷福分啊。

慕舆根自认为算盘打得非常清楚——如果慕容恪当了皇帝,自己就有拥立之功,当然可以跃居群臣之首了。

然而,他错了。

他和慕容恪是反义词般的两类人——他性格强横,而慕容恪性情温和;他是个野心家,而慕容恪只想做个忠臣;他做事为达目的不顾底线,而慕容恪从来都是把底线看得比底裤还重要——绝不可能脱下。

就像自认为茅坑环境最好的苍蝇根本不会了解蜜蜂为什么会迷恋鲜花一样,他根本不了解慕容恪的内心。

听了慕舆根的话,慕容恪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对慕舆根严词痛斥:你是不是喝醉了?我和你一起接受先帝的遗诏辅政,你怎么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慕舆根碰了一鼻子灰,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下去,可惜没有找到,只好谢罪告退。

唉,他毕竟只是一介武夫,不懂“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如果他不要把话说得这样直白,比如只是委婉地劝慕容恪受九锡什么的,那么多少还有点回旋的余地,现在倒好,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事后,慕容恪把慕舆根的话悄悄告诉了吴王慕容垂。

慕容垂劝他马上下手,除掉慕舆根,否则,这颗老鼠屎很可能会毁掉整锅粥!

但慕容恪考虑到国家新遭大丧,在这个时候诛杀辅政大臣会对政局的稳定不利,便没有接受慕容垂的建议。

(0)

相关推荐

  • 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俊已进入弥留之...

    公元360年,前燕皇帝慕容俊已进入弥留之际,他握着慕容恪的双手说道:"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了,如今二贼未平,而景茂年幼,国家艰难,我想将皇位传给你,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慕容恪连 ...

  • 激荡四百年:慕容俊病逝前燕主少国疑,慕容恪老成持国平稳过渡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51篇 慕容垂的发妻段氏是段末柸的女儿,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慕容令和慕容宝. 段氏颇有才干,但性情刚烈,自以为出身名门贵姓,对慕容俊的皇后可足浑氏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0

    苻坚对此当然也十分清楚,据说他曾经非常真诚地对王猛说:有爱卿你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我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可以悠哉悠哉地度过余生了! 王猛连忙回答:没想到陛下对臣的评价如此高,臣实在是不敢当啊,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9

    NO.139 战后,苻坚自然要大封功臣. 邓羌被封为征虏将军.安定太守.真定郡侯,杨安为吏部尚书.博平县侯,而功劳最大的王猛则不仅被加了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清河郡侯等一大串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8

    NO.138 前秦军乘胜挥师东进,在三天后就抵达了邺城,将邺城团团围住. 此时濒临崩溃的前燕帝国早已失去了约束力,邺城郊外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盗贼横行,劫掠肆虐,强奸案此起彼伏,杀人者多如牛毛. 然而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7

    NO.137 慕容评闻讯大惊,自己本想凭借后勤补给的优势固守不战,用时间来拖垮对方,现在没了吃的,再这样拖下去,被拖垮的只能是自己. 这一策略显然是彻底地破产了. 怎么办?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际,燕主慕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6

    NO.136 慕容评啥都没干. 他认为前秦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速决,便决定不与王猛正面交锋,而是用持久战来拖垮敌方,因此,他在潞川按兵不动,坐视晋阳丢失. 不过,确切地说,他也并非完全啥都没干,其实他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5

    NO.135 当然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王猛的这种行为,都并不会妨碍他继续在战场上高歌猛进. 就在他实施"金刀计"的同时,他麾下的大将梁成又再次重创了慕容臧的前燕军,斩首三千余级.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4

    NO.134 王猛"大为震惊",连忙向苻坚上书,报告了慕容令叛逃的消息. 当然,他也不会忘了在这之前通过某种私人渠道设法让慕容垂获知了此事. 慕容垂闻讯大为恐慌--根据慕容令在投靠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3

    NO.133 王猛受命后,一面做出征的准备,一面开始实施一个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 他向苻坚请示让慕容令担任此次出征的向导.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苻坚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按照王猛的安排,慕容令和先头部队先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2

    NO.132 苻坚摇摇手拒绝了:我正要招揽英雄平定四海,怎么能杀慕容垂这样的人才!再说,我已经诚心接纳了他们,匹夫尚不能食言,何况我是万乘之君呢? 就这样,他不仅没杀慕容垂,还封其为冠军将军.宾途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