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究符思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及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常见疾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性病变,典型症状为反流和烧心,严重时并发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Barrett食管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食管廓清功能异常、食管黏膜防御能力降低,近年来关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否可引起RE仍有争议。西医治疗主要为抗酸、抑酸、促进胃肠动力及手术,虽然症状缓解较快,但易复发,副作用较多。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主要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复发率低且副作用少,但如今缺乏统一辨证分型和指导用药标准,因此研究其辨证分型及用药配伍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187例确诊RE的门诊患者,应用统一的辨证施治方案治疗并对其临床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讨RE辨证分型及用药配伍规律。目的研究符思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用药规律及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RE提出指导。方法本研究所采集的临床病例为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符思教授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专家门诊坐诊时治疗的18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首诊时的中药辨证论治处方,将姓名、性别、年龄、中药药名录入Excel并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2.0,使用频数分析筛选符思教授常用的高频药物,将其按照《中药学》的中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87例RE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28例,占68.45%,男性患者为59例,与31.55%。年龄最小22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52.78±14.38岁。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分别为补虚药、化湿药、消食药、理气药、清热药。

聚类分析将筛选出的45味高频中药分为11类:

(1)百合、合欢花、当归、紫灵芝,以养血安神为主。(2)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以促进食欲及胃肠动力为主。(3)麦冬、天冬、北沙参、石斛、生地黄,以清热养阴为主。(4)元胡、白芍、炙甘草,以行气柔肝止痛为主。(5)龙胆草、黄连、乌贼骨、煅瓦楞子,以消炎制酸为主。(6)肉桂、干姜、法半夏,以温胃降逆为主。(7)茯苓、生薏米、山药、炒扁豆、砂仁、佩兰、苍术,以健脾化湿为主。(8)青皮、陈皮,以疏肝理气为主。(9)黄芩、公英,以清热解毒为主。(10)竹茹、旋复花,以降逆止呕为主。(11)木香、醋香附、广藿香、焦槟榔、炒莱菔子、白豆蔻、姜厚朴、枳实、党参、炒白术,以疏肝健脾,消痞除胀为主。

通过频数分析将符思教授治疗RE的辨证分型总结为4型:脾胃虚寒型、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和气血亏虚型,

分别以附子理中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加味三香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结论符思教授治疗RE以调补脾胃为中心,同时注重理气化湿、消积化滞,以温胃降逆、制酸止痛,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消除疾病,临床疗效甚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