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龙虾香

每年五六月份,一夜之间,街头巷尾的小饭馆招牌上,都会绘上张牙舞爪的小龙虾,饭馆前面还放着几个大盆,里面小龙虾爬来爬去,以示食材之新鲜。这时,饭馆内觥筹交错的喧哗声,以及飘出来的浓浓香味,足以勾出食客的谗虫来。

说起小龙虾,不能不感叹流年似水。我的老家在乡间,本来是没有小龙虾的。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故乡的镇上还没有兴起龙虾热。倒是在小镇的双溪河畔,不少孩子提着系了鸭肠、蚯蚓的钓竿,在水里钓龙虾玩。小龙虾其实很机灵,如果用手在水里去捕捉,它会机巧地弓身一弹,逃之夭夭了。至于从虾洞里掏,它会挥舞着锋利有力的大螯使劲夹过来,夹住了就不会放手。不过,小龙虾是典型“为食而亡”的代表,只要用大螯夹住了饵,就忘记了一切危险,不顾一切地送到嘴里,即使被钓竿拉出了水,也不肯松开,直到成为“阶下囚”。

不知道哪一天,也不知道是谁,将小龙虾放生到乡间的沟渠河塘里。第二年的春天,小龙虾就繁衍成灾。稻田里禾苗被肆意夹断,池塘里的鱼苗被任意逮食。见过“世面”的小龙虾在古朴的乡村,成了没有天敌的存在,只是偶尔被我们这些孩子钓出来作为玩物。那玩意,越是臭水沟,繁衍越厉害。谁也没想到能吃,也不知道怎么吃,就是喜欢吃腥的猫也是兴趣缺缺,闻闻就转身离开了。

有人从镇上街头巷尾一堆堆红艳艳的龙虾壳里得出“可以吃”的信息,于是尝试着钓了一些,按照镇上人的做法:先剥壳、抽筋,然后加辣椒、蒜头、葱姜煎炒,一盘爆炒小龙虾就新鲜出锅了,算是还不错的下酒菜。但是,乡间人大多不怎么爱吃。还有一种吃法比较独特。二三月份出鱼,河塘被抽干后,一众小龙虾成为“瓮中之鳖”,此时的小龙虾刚刚蜕壳,正是最软最嫩的时候,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吃法:将小龙虾置放于清水中滴上菜油,催吐出脏物后,将之倒入放满小麦粉的盆里,等爬裹了一身粉后,再放到加好佐料的油锅里炸,吃起来鲜嫩脆滑,很有后来肯德基、麦当劳的感觉,只是这种吃法耗油又费事,也不常吃。

镇上的人们倒是挺喜欢吃。于是有人从中看到商机,开始收购买卖,大个一斤五毛,小个一斤三毛。这大大刺激了我们钓小龙虾的热情,可算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白日钓龙虾”。钓小龙虾的准备工作很简单,除了水桶之外,只需挑选十来根竹竿,用比较结实的细线系上,另一端系紧蚯蚓、小青蛙等饵料,无须钩子。然后在水草较多、小龙虾喜欢出没的河段,将绳子甩开到水里,竹竿放在河埂上,每隔两三米放一根。放好后按照顺序观察,看哪一根竹竿上面的线被拉直了,就要及时提杆,你会发现一只小龙虾正搂抱着它眼里的“美食”脱水而出。有时提竿才晚一会,饵料就给吃得一干二净了。那时,河湾里小龙虾特别多,常常天还没黑就能钓上半桶,小伙伴们比较着收获,开开心心回家去。等钓够了一定分量,拜托父母或上街的邻居带到镇上卖掉,一笔数额“不菲”的零花钱就到手了。

上大学的时候,有朋友在合肥。去玩的时候,朋友领着我们到安徽大学附近的“龙虾一条街”,去追寻童年的记忆。说是街道,其实就是一条巷子,两旁全是卖龙虾小吃的摊位,暮霭里油烟缭绕、虾香萦鼻。因为是零卖,做法自然讲究效率,主要是将清理好的龙虾随时油炸,配上各种需要的调料蘸酱吃。这种吃法很开放自由,喜欢什么口味就调什么样的酱料,而且非常便宜,加上一大杯冰啤,一个人几十元钱就可以吃饱喝足。

现在,小龙虾已成为一种规模产业,或许是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其做法以煮为主,有红烧、麻辣、蒜泥、蛋黄、腐乳、酱骨、冰镇等二十四种之多,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只是慢慢价格高昂,一只竟然能卖到六七元,几人随便吃吃都要上千。正所谓“二十四味龙虾香,掏得食客腰包干”。而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一个夏天,邀上几位亲友,挑选几种中意的口味,吃上那么几次,也就解馋了。毕竟有时候,我们并不在乎吃的是什么,而是和谁一起吃。

时光最易把人抛。在啤酒伴着龙虾的香味里,有我难以忘怀的流年。每次吃到小龙虾,总会想起魂牵梦萦的故乡山水,想起那些在乡间奔走钓虾的悠游岁月,那些与朋友相聚品虾的欢乐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