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废弃铁路变身空中公园,每年吸引7百万游客,成为求婚胜地!你觉得中国哪些地方,也有这样的潜力?

你会怎么改造2.3km杂草丛生的废弃铁路?位在纽约曼哈顿的High Line,前身为距地面三层楼高的火车轨道,主要路线荒废超过45年,重新设计后每年吸引超过7百万人造访,它的设计有什么卓越之处呢?

创新点:打造公园也要思考「竞争优势」,绿地尺寸比不过其他公园,不如巧妙融合都市景观,让行人走在大楼旁边也能呼吸新鲜空气!

1. 城市里的废弃设施,摇身一变「空中铁道公园」

纽约曼哈顿的High Line现在为总长约2.3km的「空中铁道公园」,自从2009年陆续开放后,在旅游资讯平台TripAdvisor窜升至纽约「必须造访的第八名」。成为代表性地标的High Line,每周常有2到3对情侣在这求婚,管理人员说「因为求婚戒掉到地板隙缝,每周都会接到求救电话」。

High Line的前身是纽约中央铁路西区线,用于运输肉品、牛奶还有工厂原物料等货物,离地约三层楼高。当初之所以设计高于路面,是因为火车跑在地面会弄伤很多心不在焉的市民。一度还有骑马的「西部牛仔」跑在货车前挥旗子指挥交通,保障市民安全。然而,随着公路建设发展和卡车运输成本降低,大部分铁路使用率减少,只好从1960年开始逐段废弃。

(图片撷取:thehighline)

虽然铁路废弃了,但杂草共生在「工业风」铁轨上的景致,让市民希望能保留这个「空中秘境」,于是组成社群向政府表达诉求。High Line的发起人Robert Hammond和Joshua David,就是这时在活动中认识,后来决定共同成立非营利组织The Friends of The High Line,提出重新设计铁道的构想。

Robert Hammond接受访谈时就说,很难想像在纽约这么拥挤的地方,在空中竟然有2.3公里的闲置铁路,第一次在上面散步就爱上这种感觉,如果改造成公园让大众享受就太棒了。

2. 一张照片病毒扩散,引领团队找到High Line与众不同的灵魂

虽然有空中公园的点子,但发起人Robert Hammond过去是在时代广场(Times Square)担任顾问,而Joshua David则是在杂志业工作,两人都不熟建筑设计或都市规划,要怎么开始?

发起人Robert Hammond在访问中回忆,当时找摄影师Joel Sternfeld捕捉铁路的「灵魂」:照片里的生锈铁轨、恣意生长的杂草,穿梭在高楼大厦间,搭配上纽约人自豪的帝国大厦做背景,于是在纽约客中迅速传开,成功地凝聚大量市民的关注和支持。

(图片撷取:thehighline)

有了市民的支持做后盾,紧接着举办的空中公园的设计竞赛,因此能吸引到专业团队贡献许多好点子。Robert Hammond提到,他们两个发起人因为不懂建筑,反而愿意听取许多疯狂的点子,像是有人建议把废弃铁道改成「空中无边际的游泳池」。这也让他们可以更客观地从市民的角度评估设计,要是懂建筑的人来做,很容易受限于自己擅长与喜欢的风格。

更有趣的是,一反之前使用照片病毒扩散的方式,团队刻意不让市民看胜选设计蓝图。Robert Hammond说,每个人对High Line会有不同想像,有人喜欢铁轨,也有人特别追求保留原貌,要是破梗反而毁了神秘感,期待就会变成批评。

然而,纽约曼哈顿已经有交通方便的中央公园,High Line即使在三层楼高,不就还是个公园吗?High Line与众不同之处,就在巧妙融合都市与公园的反差于一体,找到其他公园比不上的「竞争优势」。比如说,拆掉过去铁道边的大型广告看板,加装发光的LED做画框,漫步在公园里的人当主角,形成城市「最美丽的一幅画」。

(图片撷取: thehighline.org)

另一个很棒的设计,「框住」马路上的车辆成一格格的「城市明信片」,并铺设了阶梯式座位,市民能坐下观赏城市的脉动。High Line甚至刻意提供大量的公共座位,定期举办艺术表演,就是为了让市民累了能停下来休息,也能够转换心情欣赏表演,或是坐下和朋友放松地聊天。

(图片来源: wikipedia)

3. 好的公共空间得来不易,却能真正让都市人更幸福

High Line能走到今天这步,其实非常地困难。1999年时,纽约市政府原本打算拆除这段废弃铁路,让开发商投资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以盖公园虽然符合公共利益,却是大辣辣地挡在开发商的利益前。

更挑战的是,盖公园必须和铁路跨越20个以上的土地权和开发权人协调。Robert Hammond说,在公园开放给市民进来使用之前,他常觉得马上要搞砸收工了。直到2002年纽约新任市长彭博上任后表示支持,加上政府都市规划团队大刀阔斧处理土地权问题,High Line才终于正式开工。

(图片撷取:fieldoperations)

有些人好奇,一个公园,真的值得这么多努力吗?都市的日常节奏快,市民首要在乎的是效率,像是交通是否塞车,家离捷运站几分钟,或是最近的便利商店在哪里。然而,好的环境其实还有股魔力,能带来愉悦的心情,改善生活品质。

协助Robert Hammond处理土地权问题,并带领政府都市规划团队的Amanda Burden,在TED分享如何打造更好的城市时提到,好的公共空间让人想待着,而且每个人都找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那是一种放心、不会感到孤独的体验。

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纽约时代广场旁人车争道的百老汇,在2009年进行六个月的实验,把42到47街的马路封街转作徒步区,并放置大量的公共座椅。结果发现塞车问题减轻,伤害行人的意外车祸减少,座椅让空间更友善,于是吸引更多人潮,周遭的商家生意变好,隔年就正式开工改建为行人徒步区。

(图片来源:flickr)

在华人世界也有尝试,2015曾经尝试周末封街的台湾台北公馆徒步区,因为商家认为生意变差,居民投票否决,徒步区点子作罢。如果当时能创造更多「想停留的理由」,像是遮阳的座位区,或许有机会达到居民、商家、行人多赢的局面!

High Line的成功,启发了后续想改造公共空间的专案,像是lowline,打算在曼哈顿废弃的地下车站建造第一个「地底公园」,从地上导引阳光给公园的植物,这个结合科技的新奇点子仍在进行中,后续为市民创造的价值值得我们追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