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行互含真相揭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中最让人费解的就是五行互含的理论了,但最重要的也莫过于五行互含,因为明白了五行互含,也就明白了《辅行诀》中大小补泻方的组方规律。

但是,因为《辅行诀》有多个版本,版本之间有关对五行互含的论述有所差异,让人莫之所从,先贤追随者

对于五行互含的推理,是基于对大小补泻方的用药法则与互含规律的符合研判之上的。其中尤其是张偓南别抄本,尽管只有五大补汤和五劳方,但是却为我们解读五行互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此先贤追随者将在今后的博文中进行专门的说明。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辅行诀》的有关论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如左

(下面的五行互含是先贤追随者所推理的版本,与《辅行诀》其他版本有所不同,而与《辅行诀》(整订稿)的版本符合程度较高,望方家明鉴指正):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

生姜为火,附子为土,细辛为金,干姜为水。

味咸皆属火,

丹皮为之主。旋覆花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大黄为木。

【《

辅行诀》(整订稿)为:味咸皆属火,丹皮为之主。大黄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旋覆花为木。】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

金,茯苓为水,薯蓣为木,炙甘草为火。

味酸皆属金,

麦门冬为之主。五味子为水,枳实为木,萸肉为火,芍药为土。

【《

辅行诀》(整订稿)为:味酸皆属金,麦门冬为之主。枳实为水,芍药为木,萸肉为火,五味子为土。】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

竹叶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黄芩为金。

【《

辅行诀》(整订稿)为: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那么这其中五行互含的真正意义何在?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辅行诀》中的另一段话,引用如下:

陶(弘景)云:

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用辛以散之,开腠理通气也。

肾德在坚。故经云: 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致津液生也。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辅行诀》中有一张图,

我们不妨称之为“五行体用补泻图”,如下:可以说,这张五行补泻体用图和上面陶弘景那段引据经典的有关五行五味变化的论述(用红字标识),是理解《辅行诀》补泻方剂组方规律的核心,或者说是不二法门,其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同样也是揭示五行互含真相的最为关键的理论依据。

在这张五行补泻体用图中,

我们先要明确关于五行的体用,也就是木的体味为酸,用味为辛;火的体味为苦,用味为咸;土的体味为辛,用味为甘;金的体味为咸,用味为酸;水的体味为甘,用味为苦。

何谓体?何谓用?简单来说,体是本体,用是作用。打个比方说擀面杖,是木头做的,木头这就是体,擀面杖是擀饼用的,这就是用。

明确了五行体用之味如此,我们就可以推出:

治疗湿病当用木,因为木克土(湿),

用其用味“以辛泻之”;

治疗燥病当用火,因为火克金(燥),

用其用味“以咸泻之”;

治疗寒病当用土,因为土克水(寒),

用其用味“以甘泻之”;

治疗风病当用金,因为金克木(风),

用其用味“以酸泻之”;

治疗热病当用水,因为水克火(热),

用其用味“以苦泻之”。

如此,

便产生了治湿之木味,治燥之火味,治寒之土味,治风之金味,治热之水味这五大类,其中包含的五行就是:

一、治湿之木味类: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干姜为火,附子为土,细辛为金,生姜为水。

也就是说:

桂枝之所以称之为木中木,是因为可以泻肝中湿(

木中木的前一个木表示治湿之木的用味,后一个木表示其作用的五藏为木肝。以此类推);

生姜之所以称之为木中火,是因为可以泻心中湿;

附子之所以称之为木中土,是因为可以泻

脾中湿;

细辛之所以称之为木中金,是因为可以泻肺中湿;

干姜之所以称之为木中水,是因为可以泻肾中湿。

二、

治燥之火类。味咸皆属火,丹皮为之主。旋覆花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大黄为木。

也就是说:

丹皮之所以称之为火中火,是因为可以泻心中燥;

旋覆花所以称之为火中土,是因为可以泻脾中燥;

葶苈子所以称之为火中金,是因为可以泻肺中燥;

泽泻之所以称之为火中水,是因为可以泻肾中燥;

大黄之所以称之为火中木,是因为可以泻肝中燥。

三、

治寒之土类。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金,茯苓为水,薯蓣为木,炙甘草为火。

也就是说:

人参之所以称之为土中土,是因为可以泻脾中寒;

甘草之所以称之为土中金,是因为可以泻肺中寒;

茯苓之所以称之为土中水,是因为可以泻肾中寒;

薯蓣之所以称之为土中木,是因为可以泻肝中寒;

炙甘草所以称之为土中火,是因为可以泻心中寒。

四、治风之金类。

味酸皆属金,麦门冬为之主。五味子为水,芍药为木,萸肉为火,枳实为土。

也就是说:

麦门冬所以称之为金中金,是因为可以泻肺中风;

五味子所以称之为金中

水,是因为可以泻肾中风;

枳实之所以称之为金中木,是因为可以泻肝中风;

萸肉之所以称之为金中火,是因为可以泻心中风;

芍药之所以称之为金中

土,是因为可以泻脾中风;

五、

治热之水类。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竹叶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黄芩为金。

也就是说:

地黄之所以称之为水中水,是因为可以泻肾中热;

黄芩之所以称之为水中金,是因为可以泻肺中热;

黄连之所以称之为水中火,是因为可以泻心中热;

白术之所以称之为水中土,是因为可以泻脾中热;

竹叶之所以称之为水中木,是因为可以泻肝中热。

这便是《辅行诀》五行互含的真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