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动六百万骑兵两千万步兵,才勉强打赢缅甸?
缅甸有一本著名的官修史书,叫《琉璃宫史》,是缅甸贡榜王朝第六世王巴基道在位时(公元1819- 1837),组织13位僧俗学者历时四年编写的一部编年史籍。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琉璃宫史》是一部研究缅甸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对东南亚历史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缅甸学者更是认为,《琉璃宫史》是缅甸家家户户都应该珍藏的一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历史。
那么,这本家家户户珍藏的缅甸史书,都记载了什么“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历史呢?平时闲来无事,翻翻后惊叹:果然牛逼到极致。
《琉璃宫史》中涉及中国的描述很多,特别是战争篇,几乎接近一半是叙述与中国的战争。大致上,缅甸人眼中的中国是这样的:
妙香国(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也和缅甸一样信仰佛教。但是,缅甸毫不示弱:比如中国皇帝希望和缅甸友好,派使者送来三个公主、108颗珍珠,跪着朝拜缅甸国王;比如在与中国的多次战争中,缅甸都威武神勇取得了胜利。
图:电影中的缅甸国王形象
缅甸人称中国为“妙香国”,称中国皇帝为“乌底勃瓦”。书中最“出彩”的段落之一,是缅甸国王阿奴律陀率领7200万士兵到妙香国(中国)奉迎佛牙这一小节:
“只见国师有侍卫十万居于寺中。… …乌底勃瓦对于阿奴律陀所率7200万大军认为乃区区小数,不足介意。据说,一日一群割马草者挑着担子,手托下颚,前来围观。他们将国王的7200万大军围了个里外三层。”
嗯,没错,缅甸国王居然率举国7200万军队前往外国公关,而中国皇帝居然认为7200万大军乃区区小数,不足介意。那么,中国人多到何种程度呢?光是一个国师的侍卫就有十万,光是马夫(割马草者)就能将7200万缅甸士兵围得里外三层。
顺便说一句,现在缅甸国家的总人口是5000万。
图:第一次统一缅甸的国王阿奴律陀,其历史地位类似中国的秦始皇
且慢惊讶,这还不是最夸张的。《琉璃宫史》中最让人下巴合不上的记载是公元前缅甸某大王的超级实力:“该大王在位期间,据传拥有白象360头,黑象3600万头,还有一支人数极多配有各种兵器的军队。”
黑象3600万头已经爆表了,人数极多又是多少?原书的记载是“一Khawbhani”,就是“1”后面42个“0”。是的,你没看错,颤抖吧,人类!42个0(100亿亿亿亿亿)的宇宙无敌军队!
42个0在官修史中的堂堂出现,足以证明:缅甸人的民族自豪感是堪称世界第一的。
可惜的是,这个拥有42个0的超级王者太过低调,居然没有发动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就悄无声息的湮灭了。感谢缅甸史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这段弥足珍贵的记载,让我们知道能在如此军事超级邻国夹缝中苟延残喘下来实在是件幸事。
回到书中记载的中缅战争。好多章节的描述,都把中国视为气势汹汹的侵略者,缅甸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师。
比如第175小节写道:“中国将军迦马尼善于象、马、步战,傲横一世,目空一切。他胯下一匹金鞍火焰驹,身着甲胄,腰间挎着镶满宝石的鬼头刀,手提一根七节金棍。中国人认为他俨然是一员天降神将。”
不过,书中记载,神武的中国将军最终被缅甸英雄德门巴仰单挑所杀。看上去唯一一次缅甸失败的战争,也是中国凭借人海战术勉强赢的。在“明奎齐王”这一章中记载:
“公元1281年,中国乌底勃瓦派大臣率1000骑兵来缅甸,向缅王那腊底哈勃德索要金锅、银锅、金甗、银甗、金勺、银勺、金匙、银匙,据说阿奴律陀王曾向中国赠送过这些物品。有些史籍载:中国来索白象。
来使在国王面前举止不当,傲慢无礼。王下令将10名来使和1000骑兵全部问斩。其时,大臣阿南达毕西奏道:'威德崇隆的陛下,中国乌底勃瓦的使臣不知礼仪,触犯大王。陛下可将此事记下,也可派人去见乌底勃瓦进行交涉。
陛下也可克制怒火,当讲者讲,妥善处理之。自古以来,从不斩来使。望陛下暂息雷霆之怒。’王仍说:'藐视孤王,斩! ’大臣们慑于国王之威将来人全部杀掉。
图:缅甸最强悍的象兵部队
中国乌底勃瓦闻杀了所派使臣勃然大怒,派骑兵600万、步卒2000万进兵缅甸。那腊底哈勃德闻讯,派大将阿南达毕西、仰达毕西率军40万、军马战象无数迎战中国军队。
4员大将引兵至鄂仓千,深沟壁垒加固城防,在八莫渡口抗击中国军队。鏖战3个月,杀敌不计其数,连象夫、马夫也未能逃脱。
中国乌底勃瓦则10万被俘,又派20万,20万被歼,又派40万,源源不断。打得缅军精疲力竭,中国军队渡河攻克鄂仓千。”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被“骑兵600万、步卒2000万”逗乐了吧。那么,中缅这些战争历史是真的吗?
现在的官方语言里,对于中缅关系是含情脉脉的: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
不过,作为一度称雄中南半岛的霸主,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中国这个邻国兵戈相见。缅甸在公元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其中,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1044年~1077年在位)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琉璃宫史》中记载的公元1281年的战争,正是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蒲甘王朝的战争,中国史称元缅战争(1277年至1287年)。
图:蒲甘王朝宝塔遗址
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四五万、战象800头,与不到一万的元朝骑兵爆发了牙嵩延之役。《马可波罗行记》中也记录了这次战役。
在这场骑兵对象兵的战役中,当缅军的战象进攻时,元骑兵退入了附近的森林,然后从树林后面射出密集的箭雨。战象被箭射中后回身逃窜,践踏士兵,随即元朝骑兵乘乱进攻,缅军大败。
战争以元军彻底胜利、蒲甘王朝土崩瓦解,最终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终元一代,缅甸一直毕恭毕敬保持着对元朝的朝贡及臣属关系。
图:泰缅战争,战象VS战象
明清两朝,由于缅甸屡次入侵中国云南边境,所以两朝对缅甸的战争一直持续,但由于气候、地形和指挥不力,都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特别是明朝,丧失了对缅北孟养和木邦两宣慰司的统治,其范围相当于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那伽山脉以东直到掸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也是今日缅北地区少数民族与缅甸政府发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地区。
除了与中国打,缅甸历史上还多次和另一个邻国泰国打,战象对战象,煞是热闹,里面还有很多好玩的故事,下回接着聊。
在古代,象兵可以发挥的战斗力,远远超过骑兵。道理很简单,象兵使用大象作战,骑兵是用马匹作战。大象体型庞大,无论是力气或体型,都远远超过马匹。
在一些实战记录中,马匹看到大象,会自己退缩。跟马匹相比,大象对于一些障碍,如陡坡、河流,可以轻易越过。只不过,大象的产量和速度,跟马匹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只有一些特定地方,会使用象兵参战。
虽然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也有使用象兵参战的记录。但一般来说,还是东南亚一带,会更多使用象兵参战。
这些,留着我们下回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