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庄村大锅台的外墙上,除悬挂一些宣传广告外,还悬挂有吴庄村优秀子女光荣榜,主要是吴庄村考上的大学生名单。有近20名研究生,一个不到千人的村庄,有20名研究生,还有许多985大学的大学生,我估计,这个数量,是全县第一。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这个现象,有必要调研一下,也许会是民乐教育的吴庄现象。就与我们村相比,人口3000多,考上的研究生不到10人,985以上大学的估计也不到20人。
大锅台的外墙上,还悬挂有一幅吴氏家训。做人、做事、交友、治家、劝学、睦邻六个方面的行为规范,每个方面用八句进行表述。吴庄吴姓是大户,大部分姓吴,同脉同宗,但这个家训估计是现代人所写,尽管有些牵强,说理说教,也不通俗易懂,但有总比没有好。家训的典范文本是朱子家训 ,从一天的日常行为规范,到一生的行为规范都进行了详细的表述,虽是文言体,俣依旧简明通俗,让人一目了然。
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也叫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过去的村庄大部分是宗族为单位形成的,随着村庄其它姓氏的加入,为了规范村民行为,制定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在家训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的。尽管现在国家有法律法规约束人的日常行为,但家训和村规民约仍然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家庭和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见过一些老家谱,家训都极简明,附在家谱的后面,一代一代传承。现在修订的一些家谱,只写清楚了家族的谱系,并没有制定家谱,应该说家训也是家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但家训内容主要是:遵守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顺父母长辈,行为合乎礼教名分,祖宗祭祀墓祭规定,修身齐家等方面,不宜过于全面,过于宏大。现在的家训更应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之内,破除封建迷信,紧跟时代步伐,建议不要搞成八股文和文言体,让老少皆懂。除大家熟知的朱子家训,历史上有名的家训还有颜氏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许汝霖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郑板桥家训、曾国藩家训、张之洞家、章氏家训等。现将章氏家训录之: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筋力不患衰,而患无志;交友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祀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戒石具左,朝夕诵思,切记切戒。
“耕”、“读”两字是为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为发家之道,“让”、“忍”两字是为安家之本,“盗”、“奸”两字是为居家必防,“嫖”、“赌”两字是为亡家之路,“暴”、“凶”两字是为败家之源。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良行为在萌生意念时就应当及早遏制,切不可发展养成恶习惯,最要紧的实事求是,万事以诚为本。子孙虽多而庸碌无才,是最大的不幸;家产虽富而喜于铺张,是贫穷的根源;身体虽强壮如果没有志向,是最大的衰落;交际虽广而结恶从邪,是最大的罪行。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精神萎靡不振,为人的礼仪如痴人一般茫然不知,却纵欲如狂,气度如乞丐一样卑鄙,败祖宗家业,辱父母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像这种人怎配列入我宗祠谱中,死后怎配葬我列祖坟地呢!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刻在石碑上,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