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没有原则、不懂守规则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自由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有些孩子规则意识薄弱,不仅孩子本身为没有规则意识而受苦,同时也让家长们感到焦头烂额。7月15日,五十几位爱学习、重视教育、重视为孩子培养规则的家长们,来到了省少儿图书馆参加《如何养
孩子的规则意识》讲座。
01
您有家庭规则吗?
您有家庭规则吗?您有把家庭规则明确化、图像化贴出来吗?全场几十位家长,仅有3位家长有做到家庭规则明确化、并贴在家里的墙面上。
02
关于规则,您知道什么是规则吗?
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只有的共同约定。“全体人”指的是规则范围内的所有人。那么家规就是由孩子和成人共同商定、共同遵守的规则。
您家里的规则是由谁来制定呢?是由家长单方面来制定,由孩子单方面来遵守吗?
陈明兴老师建议:
1
3岁一下的孩子,由父母制定规则;
2
3~9岁的孩子,由孩子与父母共同制定,在安全的情况下,
由父母主导;
3
9岁以上的孩子,由孩子与父母共同协商,在安全的情况下,
由孩子主导;
规则并不是由强势群体说了算。如果家庭规则是由强势群体(家长)说了算,并且只有孩子遵守,那么规则就会变成权力,而不是规则。这很可能会引起“权力之争”。
03
孩子规则意识薄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01
家长规则意识薄弱
02
家长对孩子溺爱、纵容无原则
03
自我为中心
04
自闭、多动等特殊原因
05
过分包办、过渡满足
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最为重要。
04
如何制定规则呢?
1
首先,《弟子规》做为行为规范指导纲要
《弟子规》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因为它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采用儒家《论语》事项而编写陈的做人之生活规范,具体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说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教育人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也因此被人誉为”同盟童蒙养正宝典“。
《弟子规》中对于行为规范有具体的指导,可以依据弟子规的规范做成例行表,供孩子在家中例行实施。
陈明兴老师并把弟子规行为规范例行表做为讲座福利,发放给在场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2
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3岁以上的孩子即可参与规则的制定。孩子的参与感越强,遵守规则的意愿度越大。
3
规则要通俗易懂、明确清晰,直观、形象化。明确好以后采用视觉化贴于家中。
给孩子定规则,建议一次不宜太多,最好是3个,最多不超过5个规则。规则要具体清晰、指令要明确可操作,尽量用正向的语言引导、
比如:
鞋子不要到处乱放,可改为:鞋子应摆放整齐在鞋柜里、
书本玩具不乱丢, 可改为:书本、玩具用完要归位、
吃饭要快 可改为:请在30分钟内吃完
视觉化的规则板
5
如何培养孩子守规则呢?
1
规则意识是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制教育,使幼儿对规则有切身感受,让幼儿去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逐步帮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2
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的许多行为规范,源自于家庭模仿。
3
及时鼓励,少批评
多关注孩子做得好、遵守约定的一面;对于孩子无法做到遵守约定时候,尽量少用批评、说教、指责等方式,以免对孩子负向强化。
当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及时肯定孩子,鼓励孩子的具体行为,如:”宝贝,妈妈看你到能够把鞋子及时放到柜子里摆放整齐,你能够遵守我们的约定,妈妈很欣慰“。
4
规则一旦约定下来,要温柔而坚持的执行
规则的执行,其实是一场博弈。每个孩子都会不断地对规则进行试探与挑战。
当孩子不愿意遵守规则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以哭闹、耍赖、发脾气等方式来拒绝遵守。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类方式时束手无策,先是强硬坚持,然后说教,再次吼叫甚至打骂,最终可能会妥协与孩子让步。
一旦,孩子明白,哭闹、发脾气、耍赖会为自己获取权力时,那么”眼泪、发脾气“就会成为孩子制约家长达成自己目的的武器。
当孩子因为愿意遵守约定而哭闹有情绪时,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做了?
温柔而坚持。温柔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行为;坚持是执行并遵守我们的约定。当我们温柔以对孩子,真正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不愿意的背后原因时,孩子的行为往往也会因此而改变,孩子会愿意去遵守约定。
5
定期检视规则,并根据情况来做调整
制定规则,不是一次性能够一劳永逸的。制定的规则可能会有无法做到的弊端,也有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就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实际操作情况来不断检视反思,不断调整。
规则是为人来服务的,而不是用来约束人们的。
规则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路,人人守规则,世界才简单有序,讲规则是我们生存在世间最简单的路。
规则冷冰冰,看似无情,你若不遵守,它就比老虎还可怕;你若遵守,它就是我们坚强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