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遇上“大寒”: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这首熟悉的歌谣响起时,我们都知道,又是一年腊月初八了。
不过有些特殊的是,今年腊八节恰与大寒相遇。
时间为2021年1月20日,农历庚子年腊月初八星期三。
再过二十多天就要过春节了,年味渐浓,你想家了吗?
今天,腊八大寒一起过,喝上一碗香甜的腊八粥,天虽寒,心却热。
迈进了年的门槛,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要好好的告别过去,好好的开始新的一年。
腊八:七宝五味腊八粥
腊八节,源于古代的“腊日”。
腊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年末进行敬神祭祖,祈求丰收和吉祥,它包括腊祭和蜡祭。
腊祭的祭祀对象是祖先和门神、户神、灶神、土神、道路神等,由于祭祖是一种家族活动,腊祭后来发展出了家庭团聚的习俗。
蜡祭是为了庆祝农业丰收,主要祭祀对象是与农业有关的神灵。同时蜡祭带有年末纵酒狂欢,为一年的劳累减压放松的特点,后来就有了为新年采办年货的性质。
腊日的具体日期最初不固定,在东汉时期,才被固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上。
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了腊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说法,称之为“法宝节”。
这两大节日时间接近,互相影响,逐渐合流,成为今天的腊八节,保留了腊日的“祭祖”和法宝节的“供佛”。
腊八节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喝一碗腊八粥。
腊八粥来源于腊日祭祀用的供物和佛教的“施粥”活动。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传统上用米、豆、枣、栗、莲子等七种原料,共有五种味道,所以也叫“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生活何尝不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五味杂陈?
尝尽红尘的各种味道,回归于素朴和平淡,以一颗平常心与生活和解,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意思。
一碗腊八粥,融合了谷物种子的精华,可以给人们添福添寿。
熬腊八粥时,火在燃烧,水在沸腾,米在翻滚,辅料在流动,在内容上,体现出和衷共济的团结,显示出兼收并蓄的包涵;在制作上,既有吸收一切,接纳一切的气度,也有消化一切,融解一切的能量。
所以,腊八粥虽平常,却吻合中华文化弘大广博、和谐共生的精神。
“腊八”一过,就是年。
不管你是漂泊在外,还是陪在家人身边,别忘了喝一碗腊八粥,给自己一份寒冬里的小温暖。
大寒:节气终了轮回时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是节气循环的终点,又开启下一个节令轮回,即迎来新一年的立春。
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这些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这个时候,寒潮大举南下,而且一波接着一波,通常的表现是: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寒冷的时候,也是磨炼人的意志的时候。
以前,人们在这一天,大开窗户,室内停止生火,多穿衣服,用自身的体能抵抗严寒,以增强体质。
据说,这样还能把蜷卧在屋内的虫子冻死,来年春天居室便会格外洁净。
大寒中的这个“大”字,除了强调寒冷的程度,还有终结、到头的意思,就是说天气再冷,到这时候也冷到头了,物极必反,正如谚语所说,“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所以,大寒既是节气的轮回,也是冷暖的轮回。
古人说:“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大寒过后,又将迎来新春。
大寒深藏着春之消息,在极度的深寒里,有春色开始悄然萌动,北风呼啸的冬日正在孕育着明媚的春天。
人生也是如此,起起落落就像四季轮转,总有一段天寒地冻的艰难旅程,然而,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终见三月繁华。
否极泰来:从来苦难是资粮
大寒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腊八是重要节日,二者相重合非常难得。再过几天就要告别庚子年,迎来辛丑年,所以用这个节气(日)来表示黑暗即将退散的曙光在合适不过了。
《周易》中有“否”和“泰”两种卦象,否便是至寒之刻,泰则是春暖花开。否极泰来就是至寒后迎接而来的暖春。
我们身处“大寒”之中,后面已经没有其他节气了,我们唯一的选项就是迎接未来的春天与希望。
作为一个节气,大寒与小寒,是一年里最寒冷、最难熬的时段。
立春之后,新的一年就来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一如我们的生活,就在寒冷与希望之间轮回。
在2000多年前,苦行六年的释迦牟尼,将自己搞得骨瘦如柴,几乎成为一具骷髅。
《佛本行集经》载:“身体羸瘦,喘气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气力。”
一同苦行的人感叹他的坚毅,以为他就要死去,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所做到的已经空前绝后。
可是,纵然已经把心灵和肉体能丢弃的都丢弃了,他依旧无法大彻大悟,完成最后的涅槃。
有一天,几乎奄奄一息的释迦牟尼来到了菩提树下,一位牧羊女给他吃了一种用各种粘米和糯米熬成的杂烩饭。
吃完这碗饭,释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树下入定沉思。
七天七夜之后,他睁开了眼睛,抬头看到天边的明星,终于大彻大悟,叹道:“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时年35岁。
这便是佛陀成道。释迦牟尼在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瞬间,正式成为佛陀。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发现大地众生都有觉悟的潜质,都能从迷惑走向觉醒,完成生命的解脱与自由。
这一发现,对人类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给无明中的众生带来希望和光明。
我们应该把“腊八”这一天定为“觉醒日”,纪念佛祖的这一伟大发现,同时也提醒人们,觉醒是人类生命最大的意义所在。
以体悟内心激活自己的潜意识,获得一份安宁的心性;
以努力做事打磨自己的心、修正自己的知,实现一种问心无愧、为人所敬的行事。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编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