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锋纪实2篇:知青宣传队和忆川庆化工厂

·故人旧事2020·周日增刊·

饶学锋纪实2篇:知青宣传队和忆川庆化工厂

作者:饶学锋

知青宣传队

1969年,我和全国的中学生一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当农民了,那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好听的名字:“知青”。我到的是四川省江津专区铜梁县凉水公社,分配到三大队。我们生产队就是我和元元两个知青,吃喝拉撒(农村都没厕所,粪桶就是厕所)都在生产队给我们建的草房里,当然很不习惯。

没过多久,凉水公社就成立了“铜梁县凉水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和元元两人由大队推荐,到了公社宣传队。说实话,当时我们什么都不会,只是觉得知青多,在一起好玩而已。我们宣传队一共30人,大部分是重庆知青,也有少数当地知青,当地知青都是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公社领导和一般社员群众都称我们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为“知青宣传队”。

大家多数时间是白天各自在生产队上班,晚上到公社排练节目,有时排练节目或演出时间不够,公社领导就给大队打招呼,让宣传队的人员脱产几天到公社排练,生产队对我们仍然按出工计工分。

在宣传队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排练演出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版戏片断,还有一些舞蹈和说唱节目。公社的12个大队我们宣传队都去演出过,深受社员们的喜爱。我扮演的角色是《沙家浜》里面的胡司令,当时在公社还小有名气,很多社员和小孩都认识我,并称呼我为“司令”。

我们到大队去演出时,每个大队都会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并给我们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使我们能吃一顿饱饭。能吃到一顿饱饭,现在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在那个时候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每一个宣传队员也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有的大队离公社好几十里路程,上山下山的坡很陡,要走两三个小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背二三十斤道具、服装、乐器等东西,刀刀枪枪等演出道具都是杂木做的,很重。当演完节目回公社时更辛苦,高低不平的山路一片漆黑,全靠演出时用的那两盏煤油充气灯的亮光照路,回到公社基本上是凌晨一两点钟,再回到自己的家时已是清晨三四点钟了。

我们宣传队不光在各个大队演出,也在侣俸区的区上演出过。最值得骄傲也是记忆最深的一次演出是:公社领导派公社新买的拖拉机专门接送我们宣传队到铜梁县人民煤矿慰问演出。虽然宣传队人多,在拖拉机的车厢里很拥挤,但我们每个人都很兴奋,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公社宣传队有专车接送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当时县委书记才有一辆绷着帆布的吉普车呢。

到了煤矿,大家在演出中格外卖劲,演出效果很好,赢得了煤矿领导和矿工们的一致好评。演出结束后,煤矿领导还特地下令杀了一头大肥猪招待我们。那阵人很年轻,相当吃得,感觉那一天真的是很幸福、很幸福的一天!

在“凉水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即“知青宣传队”的日子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了,但那段记忆我一生都难以忘怀。

2019年12月26日于重庆

忆川庆化工厂

1971年的一天,我接到了101化工厂的招工录取通知书,结束了两年的知青生活,心情非常激动!一夜未眠,心想,我终于要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员了!

第二天凌晨3点出门,提着一个羊皮箱和一个装着脸盆、水瓶、洋瓷碗等东西的网兜,直奔朝天门。等了好久,才到早晨7点钟,花1元2毛钱买了一张船票,第一次登上了“东方红101号”客船。

轮船慢慢地向长江下游驶去,两岸的风景很美,但我无心观看,心里在憧憬着以后当工人的美好未来。同时也在想,我去101厂工作,乘坐的恰恰是“101”号轮船,两者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说不定101号轮船就是我们厂自己的船呢。

正在东想西想时,只听得有人大喊一声:“洛碛到了,到洛碛的人下船!”于是,我提着行李,急急忙忙跟着到洛碛的人们下船了。

站在川庆厂里远望长江

上到岸上,只见整个洛碛河边都是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在鹅卵石上走了好长时间,才走到通往远方的土公路源头,并打听到了去101厂的道路,同时也知道了洛碛街就在上面。本想到街上去转一转、看一看,由于提着行李,加上想快点到厂的心情很迫切,就踏上那条通往101厂的土公路,大步向远方走去。

一路上,凸凹不平的土公路两边都是农村田土,种着蔬菜和其它农作物,有时依稀可见一些农家小院。中途经过一个预制场(茅草坪),那里堆放了许多涂过沥青的大铁管。

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感觉走了很久很久,才到达101厂。到了厂办公室,已接近中午了。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也不知道是管什么的领导,他接待了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叫蒋诚。

川庆化工厂大门

我们10来个男学工被临时安排在公路边的厂招待所楼下一间屋里住下,打地铺,到食堂买饭票吃饭。虽然条件差,但闹热,总的来说比在农村当知青好了很多。

我们寝室的楼上那一层是厂招待所,由一个很能干的漂亮姐姐管理,后来知道她的名字叫代孔薪。

寝室的左边是厂医务室,那时工人是全公费医疗,在医务室看病拿药都不要钱。医务室有三个医生,一个是医务室的负责人王正才,看样子有30多岁,是从部队转业的,很帅,样子很象当时的著名演员王心刚;另一个是他的夫人郑友绮,和他一道从部队转业来厂的,看上去二十五六岁,小巧玲珑,是一个美女,样子酷似后来的电视剧《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还有一个女医生叫李莲玉,很漂亮,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很爱唱歌,时不时能听见她哼几句。负责拿药的也是一个部队转业的帅哥,名叫刘述凡。这几位对人的态度都很好,深受大家的喜爱。

川庆化工厂原貌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被分配到了各个车间,而且还分配到了正规的单身宿舍。当时厂里只有两幢4层楼的单身职工宿舍,第一幢的顶楼住的是女学工,其它所有各层楼的房间都是住的男职工。每层楼有一间洗衣服和小解的地方,大解就必须到外面农民修建的土墙茅房去解决了,正是:

单生宿舍两幢房,锅炉烧水在楼旁。

茅房紧靠农家院,常见老鼠和蟑螂。

那时夏天没有电风扇,到处都热得很:

到了夏天不得了,单身宿舍似火烤。

蒲扇摇得哗哗响,汗水还是往下淌。

川庆化工厂办公大楼

后来厂里修了新的办公大楼,我们就到楼顶去歇凉睡觉:

天气热来蚊又多,一晚到亮睡不着。

睡不着觉没办法,办公楼顶去歇凉。

顶上偶尔有点风,感觉睡在半空中。

虽然睡起不舒服,总比寝室好很多。

我们都是单身汉,那个时候既无电视又没有发明手机,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可做,也没有什么地方可玩,只有到处乱走:

沙地道班杨家湾,有事无事转一圈。

洛碛公园黄桷树,吃了晚饭散散步。

文娱生活就是每月放一次露天电影。看电影的人很多,消防队前那块地方不大,每次放电影都是挤得满满的。

每月中旬放电影,下班急忙占位置。

没有位置怎么办?银幕背面将就看。

当时101厂的地址属于四川省江津专区的江北县管辖,各方面的物资供应都要差一些;而长江对岸的巴县麻柳镇属于重庆市管辖,生活物资供应就要好得多:

星期天想打牙祭,就到对岸麻柳去。

蒜苗炒肉硬是香,酒足饭饱才回家。

进厂时,厂家属宿舍一共三幢楼房,一幢楼房是五层楼,另外两幢是四层楼:

家属宿舍三幢房,四周农田显荒凉。

楼顶盖的小青瓦,室内四壁未粉墙。

凸凹不平很难看,不如当今清水房。

后来工厂开始正式投入生产了,上下班时间以广播为准,广播员是部队转业的东北漂亮妮刘冬菊,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重庆其它单位是很难找到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所以大家都很忙:

一天上班忙得慌,广播未停要上岗。

三班倒的更恼火,阴阳颠倒眼发花。

在家属宿舍住的人星期天就更忙了:

一到星期事情多,打扫卫生把地拖。

担煤炭来做炭巴,一身搞得稀巴脏。

好在那时没电视,专心只做家务事。

天亮忙到黢麻黑,买米割肉蒸烧白。

有一段时间,厂里打水船因为设在药厂的下游,打上来的水中含有药厂的排污水,很臭。于是,大家下班后就要到农村去找水井,担井水回来吃:

下了班就搞刨了,担起水桶到处跑。

哪里有井哪里挑,三里五里不算啥。

有一段时间,我厂锅炉房下面的乡办渝洛化工厂出来的“白汀”味道臭得不得了,一闻到马上就脑壳痛、浑身无力:

社办企业渝洛厂,它和川庆紧挨倒。

闻到味道真要命,脑壳痛来打喷嚏。

101厂是1967年市化工局在洛碛镇建造的,在我们进厂前只有几百人,基本上是部队和公安局转业的人员。从1971年起,之后几年陆续进了好多批知青,人就越来越多了。那时厂名改成洛碛化工厂,没过多久又改成了重庆川庆化工厂。

在1970年代后期,厂里的生活生产用水都是由厂里的打水趸船从长江里抽水供应,输水的铸铁水管从农村的土地上经过,给了生产队一些补偿。在农村栽秧季节需要大量的水整理水田,无奈老天很久未下雨,几个农村“天棒崽儿”就把我们厂经过他们秧田的铸铁管砸烂了,让管道里的大量江水直接流到秧田。我们厂动力车间派人去修复管道,却遭到了生产队的阻挠。这样持续了几天,不但厂里没有水不能生产,就连职工家属们的生活用水也无法解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厂里上百名年轻力壮的青年,忍无可忍,直奔农村生产队,和农民打斗起来。当然,农村社员不是这些工厂青年的对手,到最后,农村好多人家的人都跑得无影无踪。这时,厂里个别“天棒”趁机把一些农村人家的家具、锅盆碗盏全部砸烂,甚至连房子的瓦也被砸烂。后来怕农村社员组织人来报复,厂里许多青年头戴藤帽、手拿钢钎、昼夜值班。

这件事惊动了重庆市委领导,当即派重庆化工局局长黄冶为首的调查组,和重庆相关单位的人员一起,到洛碛进行调查。最后调查结果出来,召开全厂职工大会,黄冶局长说,这次事件是自解放以来,我国发生的最大最严重的一次破坏工农团结的恶性纠纷案件,当地农村多家家庭遭到极大的破坏,社会影响极坏。在大会现场逮捕了几名打砸农民房屋的职工,并都判了刑。厂党委书记也受到记大过处理,工厂还赔偿了农民的损失好几十万元。

这件事情过去了好多年,附近农村人和工厂人之间的矛盾才慢慢化解,逐渐消除。

到了1978年,又招了几百人在甲醇车间工作。在川庆厂最鼎盛时期,职工人数超过3000人,成为了真正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最辉煌时还被评为“重庆五十强企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川庆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到1980年代,已拥有7个生产车间和3个辅助车间,还有好多个科室。建有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职工食堂、俱乐部、电影院、灯光球场、洗澡堂、职工医院等等,什么都有,犹如一个小社会。

就拿厂职工医院来说吧。当年我们进厂时,才几个医务人员,到1980年代变成了拥有40张病床的职工医院。从其它地方调来和部队转业来了许多医生,如黄一祥、包俊如、蒋仕礼等;从医科大学毕业来的桑渝琼、刘中胜、张义等,还有自修深造成才的刘永碧等。他们医术精湛,成了厂医院的顶梁柱。还有护士张黎敏、张光碧、梁玉姝、任红桂、曹护士等,都在医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1977年建厂,直到整个1980年代,在这期间,我们厂的文体娱乐活动在化工局几十个厂中都算是可以的。我们厂有篮球队,而且实力相当雄厚,经常到外面比赛,都取得了好的成绩。还有乒乓球队、象棋队。

厂里还有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时我也在里面滥竽充数。我那时也爱锻炼,早晨5点起床,就在厂礼堂舞台上锻炼,或者和师兄辛明学、牟其贵等,在去变电站的土公路上练练基本功,也练练拳脚。

101化工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在101(川庆厂)一年一年又一年,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老了,退休了,101(川庆厂)也垮了。

现在洛碛变化很大,整个洛碛老街被变成了废墟,已经长满杂草。川庆厂的厂房也被夷为平地了,厂里所有的家属宿舍外墙,为了现在的面子工程,都已全部刷成了灰色。

我们都退休了,大都离开那个地方了。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洛碛去,看一下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能自驾车的朋友,更方便去看一看。

销毁了的洛碛老街已灌木从生

走一走来看一看,家属宿舍转一转。

看看已前住的家,现在变成灰巴巴。

自驾汽车到处跑,莫把洛碛搞忘了。

有空还是去转转,买点土鸡和蔬菜。

洛碛豆花来一碗,尝尝味道变没变。

洛碛河边跑一跑,老街旧址全是草。

川庆厂在销毁中

整个川庆厂区被夷为平地

想当年:年轻帅哥、青春美女,走进一零一;

看而今:暴蔫老头、半老徐娘,离开川庆厂。

在川庆厂几十年,酸甜苦辣都已尝尽;如今老了才知道:也许这一世的擦肩,下辈子不会再见,也许一别就是一世。

一起年轻过的同事们、朋友们:永远爱你们!

人生中因为有了你,才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怀念!

祝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同事们:幸福安康!

珍视我们过去的一切,希望大家互相问候。

2020年8日3日于重庆

作者近照及简介:

饶学锋,1969年下乡到铜梁插队落户,1971年招工到重庆101化工厂工作,后为重庆川庆厂,化工局下属企业,曾经有3000多职工,地址在渝北区洛碛。2011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父亲短暂的一生(五)

    本文作者:郑书喜 父亲短暂的一生(一) 父亲短暂的一生(二) 父亲短暂的一生(三) 父亲短暂的一生(四) 16 知青情 一九七六年,乌兰察布盟盟运输公司的子弟对口要来察右中旗巴音人民公社插队下乡.公社 ...

  • 散文 | 曹兆才:缅怀杨兆文同志

    缅怀杨兆文同志 作者:曹兆才 编辑:董祖芹 图片:网络 去年回安徽明光,听说杨兆文同志去逝了,心里很难受.一位好领导.好长者.好邻居,我尊敬的好伯伯离开了我们. 思绪给我回忆起1969年2月4日的上午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世情 | 那年那人:袁宗祥

    [往期回读] [那年 · 那人]大季 [那年 · 那人]钱子云 不用担心他们走极端啦! 我不愿看到学生的成绩丹染着鲜血 绝味鸭脖,你的低俗让人无法直视! 如果学生家长不信任我 袁宗祥 小纪镇文联   ...

  • [老知青回忆录]被拒收的知青(一)

    被拒收的知青(一)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孤零零的歌声回响在盖满大雪的群山之中! 1968年11月19日,八棵树公社夏家村的北山沟里,沿着崎岖的山路,一个青年从宫家岭 ...

  • 「知青往事」我的录取通知书掉招办桌缝里了

    我的高考 作者:陶世明 1977年10月,我从农村招工回城不满1年,在安徽新华印刷厂机修车间当学徒工.这时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本来以为要在钳工台前干一辈子了,没想到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小时就确立的上大 ...

  • 婆城文学总第305期

    婆城文学总第305期(2021.08.10) 目录 婆及其城小说 一玄长篇旅游言情小说<穹窿八部>之<古砦迷雾>(连载之57) 婆城诗词 本期上刊诗人: 林培安.曹京川.温吉祥 ...

  • 【“北大荒”杯】“知青岁月”征文作品选登(008):插队的那些日子

    008插队的那些日子黄爱明 作者简介:黄爱明,湖南澧县人,县人大退休干部. 插队,这个通常用来形容少数人排队不守秩序的词汇,却曾经是上世纪很多40后.50后乃至60后人生中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它的准确 ...

  • 贺振武:知青故事│我在农村演“鸠山”

    我在农村演"鸠山" 贺 振 武 河南安阳老知青 我于一九六五年五月下乡插队,到了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王二岗大队.于一九六七年三月,在县安置办安排下迁点到安阳县白壁公社东瓦亭大队. 当时 ...

  • 饶学锋纪实2篇

    ·故人旧事2020·周日增刊· 饶学锋纪实2篇 作者:饶学锋 (一)游贵州桐梓瑞峰寺 离我们避暑的农家乐不远的高山上,有一个寺庙,叫瑞峰寺. 我们住的是贵州省桐梓县尧龙山镇"兴龙农家乐&qu ...

  • 饶学锋小说两篇

    ·故人旧事2020·周三特稿· 饶学锋小说两篇 作者:饶学锋 圈  套(小说) 重庆解放碑旁的建设路,百货大楼.商业广场.土特产商场林林总总,各种名特小吃店和经营各种生意的私家商铺随处可见,游客熙来攘 ...

  • 饶学锋:​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文/饶 学 锋 1964年小学毕业了,"根正苗红"的同学进入了19中和嘉陵江中学,象我这种所谓家庭出生不好的人自然就不能上正规学校,无奈只有眼巴巴 ...

  • 饶学锋: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文/饶学锋            儿时的伙伴欢聚一堂        在鸿恩寺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盛开的鲜花, ...

  • 饶学锋:歇 凉

    幼年的记忆--歇凉 文/饶学锋     酷热的夏天,每当吹起空调感到凉爽舒服的时侯,总会想起儿时我们歇凉的场景.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一个天然的"火炉",若在中国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能 ...

  • 饶学锋:​痛苦回忆.小 学 的 经 历

    痛苦回忆.               小  学  的  经  历 文/饶学锋 1950年腊月廿三(也就是1951年1月30日)传说中的这一天是灶神菩萨上天的日子,但我却在那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文/饶学锋   现在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都是栽培的各种名贵花草,各地的街道旁广场上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整个城市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

  • 饶学锋:乐 趣 童 年

    乐  趣  童  年 文/饶学锋     记得60年代初期,正是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那时我10来岁,虽然食不裹腹,个个都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天真的儿童,有机会也是要找些乐趣的. 俗话说得好:" ...

  • 饶学锋:“儿童节”记忆

    " 儿 童 节 " 记 忆 文/饶学锋 临近"六一儿童节",看到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漂亮衣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的玩耍,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使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