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我想通了这件事。
hi~这是我们第48次相见。

◆ ◆ ◆ ◆ ◆
很抱歉,没能在考完试单方面约定好的九月露面,我从去年7月开始,每次都忍着不要关注「温壶月光」。
在2019年9月的雄心壮志和豪言壮语之下,曾绞尽脑汁想出与众不同又富含意义的名字;曾挖空心思地致力于涨粉裂变;曾一遍又一遍反复检查花费5、6h+写好的推文.......
但曾经作出过的所有努力,在身边亲朋好友的见证下,都狠狠地打了脸。
这是我不想看到关于我们公众号任何消息的原因。
因为它就像以往生活里死掉的一个半途而废的计划。
也像是一个失败。
以上,就是我之前的真实想法。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的想法一点点转变。

01
改变目的,不再功利
今夜,本已经在床上躺好,奈何脑中的想法一直碰撞,遂开网动笔。
最初我们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变现。无可厚非。
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心思、时间、精力。直到进展缓慢,沉寂了数月,到如今才渐渐想通。
给我带来的一个启发便是,其实你没必要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很功利的目的。
💗
这个时代不乏快餐式恋爱,我见过许多人,和异性聊天或婉转或简单粗暴的语言下,掩盖不了他们急需脱单的目的。
之前一段时间,我也曾抱着功利的心态阅读、运动、画画。
*读了这本书,一定要马上让生活有所改变,否则就白读;
*坚持了30天的跳绳,也想马上就拥有漂亮的肌肉线条,不然就觉得难以坚持运动;
*就连口口声声说的最爱画画,也想着如何变现
……
我不是在批判,只是在叙述。

💗
在之前,公众号的各种数据让我们十分不满,在尝试很多方法以后也终于疲倦。在之前,我认为这就是失败。
问题就在于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
想通了这件事,摆好了心态,也就能面对它了,现在敲字的我十分放松,从对着数据皱眉焦虑之中解脱。
明白实在没有因为公众号而焦虑的必要,
正是通过这次驾驭它的“失败”。(好像在说绕口令)
所以意义也在于此,
我们确实没能悄悄逆袭,随后一鸣惊人,让亲人朋友都惊叹。
但通过勇敢地尝试,亲身经历,洞察并了解了一个行业,体会到了新鲜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
💗
要做成一个成功的公众号,需要很多因素。
我想,迎合读者、抓取你们的眼球,是最基本的要素。
在以前,我和噜噜的一次争论中,她率先发现了这一点矛盾。
想要能变现就要写出读者爱看的内容,要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要说一些不愿说的话,要成为爆款文章。
但是这些都与我们的本性相悖。
经历了这次漫长的断更以后,我更加明确,以后只是单纯的分享,即——我爱写不写,你爱看不看。
现在我的内心只有一股力量驱使我不放弃它。
我还是想分享在漫漫成长路中的,所学所思。
更加纯粹而已。
没人能严格而清楚地界定何为公众号,
而经过亲身体验,由我决定以后它将成为什么。
之前,我们真的为此做了很多不喜欢的事情,那时的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也有随时解脱自己的自由。
下次,在生活中,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感受,不妨想想:
是否根本没必要继续,是否有可能改变?
你一定有这个权利决定。

02
改变目的后不存在「失败」
但是说了这么多,隐约中,还有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那就是——上述一切是否都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开脱呢?
百度百科:失败,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前,我们把变现作为目的,没有达到就是失败。
现在我的目的只是为了分享,并且享受在这个过程中的快乐与小小成就感。
💗
*就像阅读一本书:
你只是沉浸在突然发现和作者产生共鸣的欣喜中、只是为那些刷新认知的观点疯狂。
*就像练瑜伽:
动作的变换之间,你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姿态,专注自己内心那种无比平和安详的状态,一种淡淡的喜悦游走全身。
在失败的官方定义中,这些场景又何尝不能称作成功?
也许以后还会谈到,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这些也都是「当下的力量」,即活在当下。
💗
像经历过无情病魔掠夺的史铁生一样,他的车轮轧过掉落的枯叶,沙沙作响,来到地坛公园,他花费无数日夜思索人生为什么而活,最后感到自己必须写作。
而我,现在也感到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劲儿,它驱使我继续写。在功利掠夺以后,这颗要写的心好像变得纯粹。

03
目的变成享受过程后,怎么看待结果?
换个角度看,
因为我强调享受过程而不管结果,
好像又在谈过程与结果的问题。
那就让我们来彻底想想清楚罢。
不过,又有哪个结果是真的不可承受、十分致命的呢?
高考失利?考研失败?丢掉工作?失去至亲?…
其实,有没有想过,结果是不能由人控制的?
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过程。
想想《当下的力量》的观点吧,发现它们居然惊奇地吻合了。
这本书强调「我们只拥有当下」、「当下即是一切」。
我们只有过程,只能控制过程。而过程也可以叫做「当下」。
💗
举例来说,我们只能决定每天如何运动,怎样进食,而30天后的体重,属于未来,在现在无法控制。
当然每一天高质量完成运动计划,有利于得到未来的那个结果,但如果它不是你心里预期的那个结果呢?
不可控这个问题就在于心里的预期。
不管阅读、运动、高考、考研还是工作、亲人,
总结来说,我们只拥有一个个过程,只拥有当下,
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运用书中知识改变现状、坚持运动获得完美身材、日刷千题进名校...我们会付出努力。
但是当到了未来某一时刻,该检验成果的时候,如果那个现实中真正的结果与心里预期的相反,唯一的方法只有接受。

💗
我知道,因为我们急需提升自己。
所以想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效果,否则就开始焦虑。
但是短时间产生效果就有悖自然规则。
我们要学会接受万物生长都有一个值得等待的过程。
and,ENJOY IT。
只有爱上过程的感受,才不在意结果如何。
爱上运动中跃动有力的心脏,感受热汗喷薄而出...
就算30天后没有掉称又如何?
它构成了你每一天的健康作息,这让你持续受益;而且别忘记,不管减脂塑形还是增肌,都不会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没人能保证30天的运动一定能得到它们。
刚刚我才惊讶地发现,有好多书籍从初中读到了现在,贯穿了整个青春。
我的意思是,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没用,还会造成损害。
有一种损害便是,让自己变得焦躁不安,怀疑自己,急切地想要一个期望的结果,最终可能会让你厌恶自己,厌恶阅读,停止提升。

04
一些题外话
我从不信新的一年就会有爆棚的运气。
在今年开头我就遭遇了一次对自己来说,活到现在,最严重的打击。
这十多天,我丧失与人交流的欲望,拒绝外出见人,极其敏感,完全封闭内心。
这就跟生病一样,只是病在心理、精神,往往不会昭示,为他人所了解。
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们也曾感觉十分疲倦,精神世界崩塌,何不像感冒发烧一样,允许自己——拥有一个短暂的时间来调理身心。
在社会只赞扬努力往前冲的情况下,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曾刷新了我十多年以来的认知,它描绘了国外顶尖学府里,拥有高智商强能力的学生们和拿着高薪的职场精英并不快乐这一现实。
看起来好像在夸张,但是事实如此。
我好像也慢慢明白其中的缘由。
原因在于,
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不丰满。
自尊水平低。
这里的自尊不同于汉语意思。
心理学术语的自尊意为,(太抽象不看)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百度百科)
说人话,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全面评价。
是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自己可以应付生活中各种挑战的信心。
也是对自己可以获得成功,过上幸福生活的信仰。
它还是一种相信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值得被爱,可以享受努力成果的一种信念。
当我们遭遇变故、打击,人类社会推崇、追求的那些东西是没法救命的。
◆ ◆ ◆ ◆ ◆
我最近想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人生的意义。
知乎说,只有在多巴胺水平较低的时候才会想这个哈哈。
又重读《月亮与六便士》,了解思特里克兰德极为独特的生活方式。
还拼命加了好多书在书架里…
以后,我将学着关注自己的内心,
也许我能坚持很长时间,
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
也不用感觉打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