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四好处多多

肥自己而瘦天下的万历

读《明史》明兴替。

上接前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矿税给明朝带来的实际好处吧。

第一个好处:增进君臣和谐。

开矿征税事关天下,自然天下官吏们有一个算一个都跟这事脱不了关系。

于是从万历二十四年七月万历爷派中官去监督开矿开始,天下各种有关开矿的奏章便像是雪片般的飞向了万历的案头。

面对暴涨的工作量,万历爷自有他的处理办法。

怎么处理呢?

很简单,分类。

首先把奏章分两类,公事的叫奏本,其它叫题本;然后根据上书的来处,从会极门递上的称内本,从通政司转来的称外本。

图中最右边的那个门就是会极门

会极门就是今天太和门旁的协和门,也就是俗称的东朝房。

太监们给万历送会极门的奏章格外勤快,而万历处理这些奏章时也是精神百倍;但是太监们送通政司递上的奏章就慢慢腾腾,递到万历前面时他老人家看都不看就让造册存档丢在一边吃灰了。

为什么热度会差这么多呢?

因为从会极门递上的奏章都是喜报,向他老人家报告哪里哪里有金山银山;而从通政司转来的奏章基本都是教育材料,苦口婆心引经据典地劝他老人家别开山挖坑了。

万历爷对两处奏章热度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万历一概不看就有问题了。

因为通政司送来的除了教育文章还有国家大事啊,这都丢在那不管那国家还怎么运转呢?

而且国家这么大官员这么多,时不时出个事故来个告老的渐渐各部官员越来越少,可是万历爷不批示就没法增补,于是各部的官员慢慢地从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变成了一个人干X个人的活。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十一月,内阁光杆首辅朱赓在屡次请求增加内阁人手和请辞都不被万历爷批准后,终于被熬死在了病床上。

眼见朱赓如此下场,一些实在干不下的官员决心不步他的后尘,直接选择了留书封印走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九月,左都御史(最高检察院院长)詹沂封印自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月,户部尚书(财政部长)赵世卿拜疏自去;

万历四十年(1612年)二月,吏部尚书(组织部部长)孙丕扬拜疏自去。九月,在破庙里窝了五年写了123封辞职信的“庙祝阁老”,内阁次辅(副首相)礼部尚书(外交和教育部长)李廷机终于也等不下去自己跑人了;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国防部长兼最高检察院院长)孙玮拜疏自去。九月吏部尚书赵焕拜疏自去;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八月,礼部右侍郎(教育部第二副部长)孙慎行拜疏自去,同月七年独相首辅叶向高在把方从哲、吴道南拉进了内阁这个大坑后,终于能辞职回老家了。

叶向高这人太油滑不适合为乱世相

这里得为叶向高说句公道话,虽然因为性格问题加上是历史上公认的东林党首,现在叶向高在网上被黑得体无完肤,但是叶向高比起那个所谓被东林攻击而不理政的次辅李廷机还是靠谱多了。

他硬是跟万历爷磨了整整两年,总算是将各机构的人员大体补充了一点,保证了明朝中央机构还能转。临走又拉了两个背书的到内阁,不管怎么样他都算有个交代了。

某些粉总说明朝文官们为了掌权各种迫害武勋皇帝,可是看看万历朝从首辅到底下办事员这些文官们,个个脚底抹油溜得一个比一个耿直。

文官官都不要了,他们还怎么迫害武勋皇帝?

调侃到这就算了,这些高官们纷纷离职背后代表的含意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文武艺都是至少十年间勤学苦练方能具有的,当然任谁能想卖一个好价钱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古代最能出得起价能让有能者名垂青史的不就是帝王家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作为一个大帝国的臣民第一个肯定是想为大帝国服务的,何况明朝当时周边也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势力,有明朝也是最能出得起价的。

可是在万历朝的后期,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却跟皇帝直接说古德拜了。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才到了如此高层有资格被史书记录,可是他们却义无反顾甚至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走人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士大夫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为啥明粉老喜欢将明帝和他的基础对立?

这意味着文官们已经在抛弃这个朝廷,他们对朝廷已经彻底绝望了。而文官来自士大夫阶层,文官抛弃明朝也就是士大夫们抛弃明朝。

文官和武将都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基石,文官比武将对国家治理更加重要,但是这个基石现在开始抛弃明朝。当明朝这座大厦的基座被掏空时,它除了倒塌不会再有别的结局。

对于官员们这种抛弃明朝的趋势,万历爷从来就不觉得是他的错,他认为这是社会的错,言官的错。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他老人家谕吏部都察院:“年来议论混淆,朝廷优容不问,遂益妄言排陷,致大臣疑畏,皆欲求去,甚伤国体。自今仍有结党乱政者,罪不宥。”

然而可是,朝堂各个堂口相互攻讦就没啥人向他万历爷说教了。于是下旨归下旨,对于‘风闻言事’‘捕风捉影’抖黑材料的奏章,他老人家一概还是不报了事。

而一个个阁臣和部长们被喷地受不了了,直接跟万历老爷子说拜拜了。

朝堂还是那个朝堂,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是堂口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浑。

唇枪舌剑之下明朝士人们逐渐与明朝离心离德,渴望着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第二个好处:给后代留下巨额财富。

矿税的词条中某粉们拿叶向高的话来给矿税洗地,然后还得出一个结论:矿税让明朝延寿了20多年!

对某些粉明朝的屎都是香的

这跟网上的魏忠贤是大明救星是不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便是引用的词条中叶向高的话。

我以前总是怀疑,皇帝富有四海,为什么皇祖要这样刻意地收敛天下之财呢?现在东虏发难,封疆突坏,举国之财不能继辽饷,不得不时时请发内帑,我才忽然明白了皇祖的深谋远虑。

这段话什么时候什么背景说的呢?

查不到呢。

很奇怪,码字的想找原文就是没见谁引用过,都是翻译成白话的。

拿叶向高来当挡箭牌无非是因为叶向高是所谓东林党的首领,某些粉们觉得用他能堵悠悠众口。

可码字的看这段话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夸万历啊,这是叶向高那个老滑头对着熹宗万历他孙子说的话,这段要是能当表扬了那英宗睿皇帝一定是在夸了明英宗了。

不信?

那我们来看看这财富是怎么积攒怎么留下来的吧。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月始命中官榷税通州。是后,各省皆设税使。

京杭大运河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物资运到北京,是首都大都会能维持的生命线所在。

早期明朝政府规定大运河上往来的船只只能给朝廷运送东西,但是朝廷要的东西虽多也有限,难免船舱就会有空间。

于是商人们纷纷利用这些空间私自夹带物品到北方贩卖,然后又夹带北方特产到南方售卖。

后来朝廷索性就认可了这种行为,设立关卡对船只装载的非朝廷指定物品另行征税,类似今天的车船税。

这本是户部进项也就是明朝国家税收,但是被万历派中官占据后就成了万历的小金库财源之一。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分遣中官领浙江、福建、广东市舶司。

这三地是当时明朝工商业和外贸最发达的地区,也就是说明朝的所有关税和大部分工商税收都归万历他老人家了。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以诸皇子婚,诏取太仓银二千四百万两。

我的娘啊!

明朝当年停征了加派的东征田赋后一年的收入不到400万两,万历老爷子狮子大开口要户部一下给出七年的全部国税来。

对此户部呵呵一笑表示您老看库房里有多少尽管拿去,他老人家看了太仓后命严核天下积储,但是有一个地方不准核,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内库。

同年以播州用兵,加四川、湖广田赋。

万历爷的私房钱就是私房钱,大明朝却是大家的,所以小民们全权分担国用吧。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福建、浙江、江西大水。湖广、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旱。畿内、山东、徐州蝗。十二月,留畿内、山东诸省税银三分之一振饥民。

万历爷这次真大方,从天下搜刮的银子还没入内库的准予地方使用三分之一。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以军乏饷,谕廷臣陈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

你们要搜刮银子可以,但是不准打朕的银子的主意,廷臣听得那是感恩戴德的一口老血喷出来。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六月畿南大饥,有司请振,不报。

为了大明饿死那是你们草民的光荣。

该来的总会来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后金陷抚顺,七月后金取清河堡。九月辽师乏饷,有司请发各省税银,不报。同月加天下田赋。

后金兵来了,抢的也是你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要出钱也是你们出,与我万历大帝何干。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明军惨败,六月后金克开原。败报传来后廷臣们伏文华门,请发章奏及增兵发饷,不报;十二月,再加天下田赋。

看来这大明天下不姓朱,凭什么万历大帝要出钱,让那些明粉们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复加天下田赋。

银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历皇帝靠税监们搜刮进内库600多万两银子除了修宫殿剩的也没能带进定陵的地宫中,后来都填进了北方战事的无底洞中。

而且后世万历大帝还成了唯一一个被国家挖坟掘墓的明朝皇帝,真是报应不爽啊。

什么?

码字的通篇在说税没说矿,故意掩盖万历爷的功绩恶意在黑万历爷?

得了吧,那个矿税中的开矿在1605年就停了。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诏罢天下开矿。以税务归有司,岁输所入之半于内府,半户、工二部。

哎呦之前怎么漏了这条,万历爷与国家二一添作五把税给分了,好大方。

好好的矿它为啥就不开了呢?

开矿所费超过收入

真、保、蓟、永开矿太监王虎奏缴开采进过金银数目,自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至三十二年正月,共金五百五十七两零,银九万二千六百四十二两零,石青(蓝铜矿,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一百一十九斤,然计历年开矿,所费工值物料亦至十余万,得不偿失也。

很简单啊,从1596年到1605年,费十年之工就换了一个入不敷出,万历他老人家那么葛朗台的一位当然不会干这种亏本买卖了。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开矿的主要影响码字的下篇再介绍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三》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觉得码字的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粉一个吧。

(0)

相关推荐

  • 万历皇帝聪明而敏锐,他自称早慧似乎是有根据的

    自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通过向各地征收矿税银的方式,增加内库的内帑.在此以前,内库主要收入为金花银,即依靠南直隶地区的田赋.不过,内库所有收支最终仍由户部负责,并对皇帝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干预和管理.矿税 ...

  • 万历的外派太监,以一己之力搞垮辽东,辽东沦陷于女真即根源于此

    明朝太监 明朝的太监可谓皇权辅佐人,深受皇帝信任.他们深入各行各业,地方行政有镇守太监,对外贸易有市舶司太监,控制国有资源有制造局太监,开发河运有河道太监.至明神宗时期,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神宗派出更多 ...

  • 东林仇敌温体仁,曾弹劾钱谦益,后被崇祯罢官

    洪武皇帝为了后世子孙不被权臣所挟制以至于丧失了大明江山,永久性地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其职位所拥有的政治优势资源亦化为乌有,然而并非每个皇帝都如朱元璋一样,有着永远使不完的精力,朱棣组建内阁的初衷,本是 ...

  • 公元1611年历史大事件

    公元1611年历史大事件 公元1611年 二月(辛亥 明万历三十九年 二月) 河套鞑靼部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官军御却之. 李三才入阁事件 凤阳巡抚李三才(?-1623),通州(今北京通县)人.以反山 ...

  •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三

    上接前文,码字的跟大家唠叨下万历爷是怎么捞钱--不,为国征税的. 万历爷征税上的丰功伟绩,不用码字的说对明朝历史有些了解的您都能一口报出来--矿税. 对,就是这个玩意. <明朝那些事>中当 ...

  •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来了 本期万历大帝正式登场了. 万历朝的前九年无疑主角是张居正,一直到他死万历才真正成为了明朝的主人,然后万历就开始清算张居正了. 翻看史书码字的并没找到张居正执政时期与万历有什么重 ...

  •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一

    明朝最会刮地皮的皇帝--万历 本篇跟万历关系不大,下一篇才是神宗表演的舞台. 明朝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前期都是名臣的时代,没皇帝啥事,但是皇族依旧掌握着最大的权力. 所以隆庆走了,跋扈的高拱末日也就来了, ...

  • 明亡帝责——神宗危局之:山头林立闲话东林(上)

    作为皇帝懒到国家机器瘫痪,万历不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那还能有谁? 上接前文继续品明朝史料看天下兴衰. 万历朝的北方热闹非凡,青海.陇右.河套.宣大.蓟辽都有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一会来用马刀请赏,一会组成马 ...

  • 明亡帝责——神宗危局之:万历五征之北方狼烟(下)

    品<明史><明实录>看天下兴衰.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句出自杜甫的名篇<曲江二首>. 古代受生活.医疗条件的限制一般人能活到50岁都很不错 ...

  • 明亡帝责——神宗危局之:柴油具备

    明亡于万历实至名归 品<明史>看天下兴衰. 上接前文继续表彰万历爷的矿税,这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万历爷的矿税最伟大的一条功绩. 现在网上一班人不停在那里为他们心中的那个大汉正统明朝拼命粉饰,高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