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讲义第6讲:敌战计(二)

《三十六计》讲义第6讲:敌战计(二)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敌战计之隔岸观火、笑里藏刀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隔岸观火”和“笑里藏刀”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探讨这两个计策的实质及在战争和博弈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隔岸观火”和“笑里藏刀”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之计意为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此计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不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使他们达成暂时的联合,而增强他们的还击力量。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豫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其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释义】

敌人内部明显地表现出多方混乱时,我方应暗中观察和等待其内部发生叛逆。待其内部残暴凶狠至气焰格外嚣张时,就会自取灭亡。我方顺其自然,自然有所得,这就是《豫》卦中所讲的“顺以动”的道理。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解析】

当敌方内部明显地表现出多方面混乱时,若再从外部直接进逼,必然会遭到敌人的拼命反击;若是避而远之,顺其自然,就会使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从前,袁尚、袁熙逃到辽东时,还有数千骑兵。起初,辽东太守公孙康自恃离曹操遥远,并不臣服曹操。到曹操击败乌桓后,有人建议曹操立刻去征伐公孙康,还能擒获袁氏兄弟。曹操却说:“我刚想让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把首级亲自送来,不用派兵了。”九月,当曹操率领大军从柳城返回时,公孙康果然杀了袁氏兄弟,派人把他们的首级送给曹操。众将领向曹操请教其中缘由,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兄弟,如果我从外部急追紧攻,他们就会合力抗击我;如果我暂缓进攻,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种形势是客观必然的。”

有人说:“这是兵书上讲的火攻的道理,从《孙子兵法·火攻篇》来看,前部分是讲叙火攻的方法,后部分是讲叙慎重用兵的道理,这与隔岸观火计谋意思也是相吻合的。”

【计名探源】

本计起源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以治待乱,以静待哗”。计名原意为隔着河观看人家起火,等待机会牟利。此计的诀窍是,敌方众叛亲离、秩序混乱之时,我方便静观其变。敌方穷凶极恶,反目成仇,势必自取灭亡。我方可顺应敌情变化做好准备,见机行事,从中取胜。

唐代僧人乾康诗云:“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其主体思想则最早见于《战国策》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

俗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见火不救七分过。但是敌方内讧火并之际,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时。此时静观其变,从中取利,实乃明智之举。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经典实例】

实例一:陈轸说秦王

战国时期,韩、魏两国连年交战。秦惠王很想调解两国纷争,于是他和大臣们一同商议此事,有的大臣赞同,有的大臣反对。一时间,秦惠王也拿不定主意。

恰巧,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于是秦惠王向陈轸请教。陈轸深思片刻之后,对秦惠王说:“国君有没有听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一次,卞庄子和一个童仆发现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头牛,卞庄子当即抽出宝剑想去刺虎。旁边的童仆阻止他说:‘现在两只老虎正在争食牛,争夺必然会互相厮斗,厮斗的结果是实力强的老虎受伤,实力弱的老虎死亡。到那时你再追赶那只受伤的老虎,将其刺死。这样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擒获两只老虎了。’现在,韩、魏两国相互争战,也像两只老虎一样,结局一定是强国受损,弱国失败。而后大王再出兵受损之国,这样秦国就能像卞庄子那样坐收渔人之利了。国君,您以为如何呢?”

秦惠王听罢,连连称妙,于是再也不提调解之事,只是静观形势。几年后,韩国战败,魏国元气大伤。秦惠王则立即派兵进攻魏国,轻而易举地获取了胜利。

实例二:高永昌替人做嫁衣

1115年,辽国命大将高永昌率3000渤海兵,屯驻东京辽阳城外,以抵御金国的入侵。次年正月初一,辽阳城内发生内乱,高永昌率军入城平叛,乘机在辽阳登基当起了皇帝,自称大渤海王,国号大元。

高永昌深知自己的这一行为,会导致辽国起兵讨伐自己,于是提前写信给金国皇帝阿骨打,提出两国合作共同对付辽国。但阿骨打打算隔岸观火,既不正面与辽国作对,也不断然拒绝高永昌的请求,好让高永昌去对抗辽国,等双方力量都被削弱时,自己再去灭了高永昌,然后再顺势攻克辽国。于是,阿骨打回信道,愿意与高永昌协力取辽,但因为近期金国兵力匮乏,暂时无力出兵。

两个月后,辽国派大将张琳率2万军队攻打高永昌。刚开始时,辽军一路高奏凯歌,很快便突破了高永昌的辽河防线,准备渡太子河直取东京辽阳。然而待到辽军渡河至半时,高永昌急中生智,派精兵果断出击,打得辽军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就在高永昌得意忘形的时候,阿骨打立遣精兵进攻辽阳城,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辽阳城。高永昌惨败后,派人前往金国,表示愿意取消国号,对金称臣。阿骨打表面上表示同意,以安抚高永昌,暗地里却收买高永昌部将做内应,然后一举击溃高永昌。最后高永昌被叛将杀害。

【学习札记】

群阴随阳顺以动,建候行师需从容。

冷静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利渔翁。

曹操按兵窥辽东,陈轸献策待敌怂。

火中取栗非善举,雷生于地创奇功。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笑容本是人类一种美好的表情,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笑里藏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他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释义】

表面上要做到使敌人相信我方而丧失警惕,麻痹大意,暗地里我方则秘密策划消灭敌人的办法;准备充分以后再伺机而动,不要使敌人有所察觉而产生变动。这就是表面柔和而内中刚毅的谋略。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察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解析】

《孙子兵法》上说:“敌人言语十分谦卑,实际上却在暗中加紧备战,这是敌人要向我方发起进攻的征兆……没有前约而请求媾和的,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凡是敌人花言巧语,都是暗藏杀机的表现。

宋朝的曹玮做渭州同知时,纪律严明,西夏人都很害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奔到西夏去了。当边防的侦察员骑马来报告时,曹玮下面的将领都大惊失色,而曹玮却依然谈笑自如,不慌不忙地对侦察员说:“这是我命令他们这样做的,你们千万不要声张。”西夏人听说这件事后,以为这些叛军是来袭击自己的,于是把他们全都杀掉了。这就是对随机应变计谋的运用。就像越王勾践忍辱侍奉吴王夫差,竟然能使夫差长期安逸而失去戒备。

【计名探源】

此计计名出自《旧唐书·李义府列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笑里藏刀”是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用伪善骗取对方的依赖和好感,趁对方不防备之时下手。其特点是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象,掩盖其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于是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300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经典实例】

实例一:晋灵公之死

战国时期,赵穿为保全赵盾的性命,决定黜杀荒淫无道的晋灵公。要黜杀一国国君并非易事,但赵穿想出了一条计谋。

首先,赵穿在晋灵公面前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主动要求晋灵公治赵家的罪,以博取晋灵公的信任。然后,赵穿投晋灵公所好,向晋灵公进献大批美女。一天,赵穿向晋灵公献计说:“大王身边的侍卫武艺都不强,这怎能保证大王的安全?不如让微臣为大王精选一批强悍的甲兵,这样,大王就不担心了。”晋灵公不知是计,连连称妙。

赵穿挑选了200名忠于自己的甲兵,经过一番精心的部署之后,请晋灵公亲自检阅。当天,晋灵公一边检阅,一边饮酒助兴。酒至半酣时,只见赵穿一声令下,200名甲兵同时手持刀枪朝晋灵公而来,片刻之后,荒淫无道的晋灵公就变成了一堆肉泥。

实例二:犹大之吻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犹大,表面上对耶稣十分顺从,背地里却想出卖耶稣。

一日,犹大遇见了当地的祭司长,对其说道:“如果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祭司长马上就递给了他30块银币。犹大高兴地把银币揣进口袋,然后领着一群带刀棒的打手悄悄来到耶稣家的门口。当时耶稣正和大家说话,犹大对打手们说:“待会我吻了谁,谁就是耶稣,你们就去抓他。”接着,犹大走进屋内,来到耶稣面前,说:“老师,你好!”然后就吻了耶稣。打手们见状,立刻蜂拥而上,把耶稣绑了起来。

【学习札记】

柔外刚中行有尚,信安阴图巧伪装。

喜悦微笑在脸庞,攀亲带友杀机藏。

甜言赚城公孙鞅,软语夺命关羽亡。

虚情假意生凶险,口蜜腹剑胜刀枪。

(0)

相关推荐

  • 三千年的经验分享(五千字)

    这几年西方的占星术在我们国内很热门,甚至一度超过我们祖祖辈辈最亲近的"四柱八字"和"周易预测". 其实我们中国传统的预测学要比占星术厉害很多,只是国人不懂而已. ...

  • 上古十大军事家排名及理由

    三代到两汉,再加上魏晋这个小尾巴,大概可以划入上古.其间十大军事家排序及理由如下: 一.乐毅 理由:效力于燕国这个小弱,却几乎灭掉了齐国这个大强.当然,他在即墨吃了一点小亏.但如果不是燕王中了反间计排 ...

  • 古代功高盖主的3名大将,可轻松取代皇帝,你知道哪几位呢?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每逢乱世,多战必多功,昔年唐秦王李世民击刘武周.平刘武周.诛杀王世充,因 ...

  • 《三十六计》讲义第7讲:敌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7讲:敌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敌战计之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李代桃僵"和"顺手牵羊"这 ...

  • 《三十六计》讲义第5讲:敌战计(一)

    <三十六计>讲义第5讲:敌战计(一)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敌战计之无中生有.暗度陈仓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无中生有"和"暗度陈仓"这 ...

  • 三十六计第七计:敌战计—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第七计:敌战计-无中生有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

  • 三十六计第八计:敌战计—暗渡陈仓

    三十六计第八计:敌战计-暗渡陈仓 原文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已决定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 ...

  • 三十六计第九计:敌战计—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第九计:敌战计-隔岸观火 原文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quo ...

  • 三十六计第十计:敌战计—笑里藏刀

    三十六计第十计:敌战计-笑里藏刀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 ...

  •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

    第十六计第十一计:敌战计-李代桃僵 原文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 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注释 (1)      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 ...

  •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敌战计—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敌战计-顺手牵羊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 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 ...

  • 【三十六计】敌战计,中华国士谋略,助你科学洞悉人性弱点

    【三十六计】敌战计,中华国士谋略,助你科学洞悉人性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