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秀成儿子,投降李鸿章被赏三品冠服,后遇观音点化出家为僧
【太平天国系列126,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金田起义后,凡响应太平军者,均被清政府看作是叛国者,而凡是叛国,皆累及全家性命。洪秀全等人为了杜绝这种后患,在太平军中实施全家不分老幼均入营的制度。太平天国规定,十岁以下的孩子全部跟随母亲或者姐姐进入女营,男童稍微长大一点就要跟随父亲分入男营,一家人再也不像一家人。
由于太平天国这种分营生活的制度,家庭成了少数几个位高权重的领袖才有的特权,普通人原本好好的家庭,被制度强行拆散,从此夫妻、父子、母子不得团聚。但是,很多太平军将领都是凡人,他们常年在外征战,劳苦需要有家庭的慰藉,因此在情感本能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从自己管理的童子兵中挑选合适的人作义子。童子如被选中,他们将改名换姓,从此吃香的喝辣的,那些将领们也视童子为亲生骨肉。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李秀成收了李容发作养子,郜永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收了郜胜飚作养子。今天小佛要讲的,是李秀成的另一个义子。
据马叙伦记载,他曾经和马一浮一同造访永福寺(位于杭州灵隐寺西,当时很少有人踏足),当时永福寺中只有一个僧人,年龄大概七十岁,他们和这位僧人攀谈,竟有意外的发现。
僧人说,他俗家本来姓沈,原籍浙江绍兴,小时候正值太平天国兴盛,他被太平军一个将领俘虏后带到苏州,忠王李秀成非常喜欢他就将他收为义子。当时李秀成本来已经有义子两人、老婆三人,应他年纪最小,便由正室抚养,排列第三位,人称三殿下,正室夫人对他特别的怜爱,几乎是有求必应。
僧人还记得,李秀成在苏州的忠王府特别大,说是“忠王府为江苏巡抚署,柱饰以龙”(忠王府其实是在拙政园的基础上修建)。李鸿章领淮军攻打苏州之前,李秀成遣散自己的眷属,僧人跟随“□王郝□□至嘉兴(姓名、地点皆记不真矣),降于鸿章”,李鸿章直接赏他三品冠服。
僧人把三品冠服给马叙伦、马一浮观看,当时,马叙伦进入僧人卧室后还留意到,卧室中有一个神龛,龛中供神位,署曰“先考忠王上秀下成”,佛龛中还收藏了一个小册子,“所书皆太平天国诸王、诸将及女丞相傅□□及洪宣娇等姓名”。
堂堂李秀成的义子,被李鸿章赏给三品冠服,为什么做了僧人?原来他投降后,李鸿章允许他回到原籍,娶妻生子,但他后来患了重病,一次,睡梦中遇到观音大士,观音大士说他与佛有缘,如果不出家就会死。于是,他病好之后便出家为僧,后来到了永福寺,便长期住在此间,“主持此庵,一切身任之”。
据小佛了解,国学大师马一浮自日本游学回到杭州,是在1905年,随后他在西湖边的广化寺读书三年。小佛推测,马叙伦和马一浮到访永福寺,应该就是这个时间段,而这个时候,距离太平天国灭亡已经有四十多年。
马叙伦说,他见到这个僧人时,“已有精神病,自称玉皇御妹夫,自书玉皇妹像,奉之卧室”。由此可见,此人病得确实不轻。如果他说的全是真的,是亡国之痛让他成了这样?如果是假的,那么卧室中“先考忠王上秀下成”的排位又该怎么解释?要知道,当时清政府还没有灭亡
注:1、马叙伦,生于1885年,曾任上海《选报》、《国粹学报》编辑、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
2、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3、参考资料:《民国文献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