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塑,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手艺,以麦芽糖为原料捏制成各种动物或人物造型,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可食用。唐宋古籍早有过“糖供”的记载,糖品是用于祭祀的供品。传说,糖塑的祖师爷是刘伯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卖麦芽糖的老人救下。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麦芽糖。
为了吸引孩子,刘伯温创造性地将糖加热变软后捏成各种各样糖人,让小孩子更加喜欢购买。很多人闻讯后来找刘伯温学手艺,刘伯温一一教会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来。俗称为“吹糖人”或“捏糖人”。在潮汕地区,人们俗称为“捏糖猴”“老猴糖”或“猴仔糖”。
捏糖人是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之一,流行于北方地区(不局限于老北京,各地的糖人都有各自的特点)的一种手艺行当,一般是把糖稀经过吹、拉、捏(有时也会借助工具,如:筷子、竹签等,各地区有所差异)等方式将糖塑造成许多形象。这样的糖人既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又是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作品。
潮汕的糖塑不但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也变成了一种朴素的民间市井文化。街头仅仅一平方米的空间就给了艺人一个创造艺术的大舞台。捏糖师傅的担子很简单,一个木箱,上面有木架,布满插孔,用于插上做好的“猴糖”;木箱里面是一个特制的小火炭炉,用来加热糖稀。炉上方固定着两个方锅,盛满红、黄两种颜色的糖稀。木箱上还有四个小抽屉,用来盛放杂物。此外,还有两把糖锹、一把剪子、两根竹签、一支带“耳”的铁条,一支上粗下尖的铁棒。
据介绍,糖塑非常讲究结构和色彩,它要求艺人除了手上功夫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灵气,这些都取决于平时的观察和长期的积累和琢磨。无论动物、人物,都要形神皆备,糖塑一旦成型,很快就会凝固,无法修改,必须一气呵成,所以要胸有成竹,方能巧夺天工。在做的过程中,对于火候的掌握也相当重要,要使炉上的麦芽糖处于较软却又不过于融化的状态,还得赶在糖固化之前,完成造型,整个过程不过一二分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造型新颖的玩具、花样繁多的食品,使传统的“捏糖猴”市场受到影响,糖塑技艺日渐没落。不知道,这种古老的甜美手艺是不是也会渐渐融化在人们的记忆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