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顿饭局“吃”出的深度思考!

一天上午,很早以前的一个同学突然出现在我的诊室里。38岁的他得了糖尿病。
他是初中时候的同学,那时我们经常畅想未来。后来我从医了,而他则选择了“仕途”。十几年后,我算是这一方里略有名气的“土医生”,他则在党的培养下混到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高位。
记得几年前的一次聚会上,我还玩笑地对他讲:“福不双至噢,您可要小心走路,不留神或许会到我的大军里报道的”。
今天,他终于来了,踏着“吃喝”与“竞争”的战车飞奔而至。
中午,他来做东,我来点菜。算是现场糖尿病饮食教育之饭店版。杯中之白物终于改为矿泉水,一个虾仁豆腐,一个醋溜木耳,一个凉拌豌豆苗,一个韭菜炒八爪鱼。
“席”间,彼此感叹万分。
他出身贫寒。初中时1米80的大个却保持着65公斤的“苗条身材”;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不到2年,就赶上“好事”。经过一翻考试,终于脱颖而出,成了一名正式的国家“领导”人员。几年的精心经营后,不算小的官帽子便落了下来,裤腰也被肚皮、手机、人民币撑得溜圆。真是:浑身上下充满着“富贵”。
他说,“别看整天吃吃喝喝,当官也有当官的难处。今天这个上访,明天那个求您办事;今天领导视察,明天......还要陪吃、陪喝、陪...”
我乐了,“那不是三陪吗?”
“有时还不一定比得上三陪呢,客人走了,三陪还有自己的空间,而我们就算是在晚上还要看新闻,看今日说法,看焦点访谈————要真正体会领导的意图,就要分析、总结,还要归纳,比如现在要过节了,该给这个拿什么,给那个拿什么,都要仔细分析,还有......”
我说,“您们为人民服务,真可谓夜已继日、鞠躬尽瘁了。相当初,诸葛亮为蜀国也不过如此,但他获得了近千年来世人的敬仰;周恩来总理为人民也是如此,他得到了十里长街相送、万民举世痛哀的“壮举”。您为“全县人民”“夜已继日”的工作,却不幸得此“富贵病”,领导会记住您的。最少,药费会有个着落”。
“为今朝明智干杯!”他没有喝酒,但面目已略现红色。眼睛中还隐约有一丝泪痕。
“其实,糖尿病也不是什么病,它只不过是一种需要您时时提醒自己,时时呵护自己身体的提示而已。它的出现说明您对您自己真正照顾得太少了。以后吗,工作归工作,身体却是革命的本钱哦”。
“还有,糖尿病减肥是很重要的,以后您还要经常锻炼一下,以前的篮球技术早生疏了吧,没事的时候大家一起玩,肯定比垒长城(打麻将)要好得多。”

......

“是,是,是!”他频频地点头,已经完全不象是一个长期陪同县长的干部。
我长出了一口气,“服务员,上饭!”
没有酒,饭吃得当然就快,半小时多就餐结束,我上了他带来的我还不知道名字的车。
陈大夫温情感言:
这是陈刚大夫2013年发表过一篇文章。糖尿病的确已经到了泛滥近似成灾的状态了。在发达的城市是这样的,而在贫困的农村也已经有这样的趋势。
有很多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对我说,“我们哥们好几个,都是糖尿病啦”,“现在饭店中长期吃喝的,哪个桌子上没有血糖、血压、血脂有问题的?”甚至有单位的领导嘻称,“现在评价职工,要考虑体检结果啊,血压、血糖、血脂高的,说明能力高,社交公关到位,工作好开展。”
大有不得糖尿病、高血压,没有脂肪肝、酒精肝,工作就低人一筹的气势,这虽然是讲笑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多人对健康管理方面的无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