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黄皮子讨债
作者/小田
明朝末年,下邳城外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叫李二的年轻人。李二家养了很多的鸡鸭,围在院子里圈养着。
一天早上,李二的叫骂声响了起来:“这该死的黄皮子,又来偷我家鸡鸭了,你们看看!”李二很生气地指着地上的鸡和鸭说道。
街坊四邻围过来一看,地上的鸡鸭已经死了,流了一地的血。李二气得喘着粗气。众人就开始劝说李二,李二则说道:“这个月已经偷吃我家鸡鸭好几次了,这些黄皮子太可恨了,今晚上看我不收拾这些黄皮子!”
年长的人就劝说李二道:“李二啊,你可要小心一些呀!那些黄皮子可厉害得很,可不要招惹它们呀!”
李二忍无可忍,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乡民们的好言相劝,李二并没有往心里去。
当天晚上,李二便在周围放了捕兽夹子,随后李二便进屋睡觉去了。
翌日一早,李二的笑声又响起来了:“哈哈!叫你们偷吃我的鸡鸭,这回看你们往哪跑!”街坊四邻一看,李二手里正拎着一只黄皮子,那黄皮子耷拉着身子,早就死了。
老人们又开始劝说他:“李二啊!差不多行了,你可别再伤它们了,小心惹来麻烦啊!”
“笑话!它们偷吃我家鸡鸭,本是它们的错,怎么我还成坏人了?你们谁也别管,它们再来的话,我照样让它们有去无回!”众人看劝他不过,一个个离开了。
当天晚上,李二又放了很多捕兽夹子。第二天早上,又有两只黄皮子被夹死了。李二欣喜若狂,心想着终于舒心了,心里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了。
此后两天,李二又捉到了两只黄皮子。李二的娘终于看不见去了,就劝说李二:“儿啊!收手吧,不要再伤它们了,万事皆有度啊!快把它们埋了吧!”
李二并没有听从母亲的话,他将那四只黄皮子扔到荒野里,便转身回了家。
可就在第五天的夜里,李二家就出乱子了。李二的母亲慌慌张张跑到村南头的五爷家里,对着五爷喊道:“他五爷,您是猎人,快去看看我儿子,他……他要上吊啊!”
五爷一听,心里便琢磨一定是黄皮子搞的鬼。他拿起弓箭就去了李二家。
李二的媳妇正死死抱着李二,李二则和着了魔一样,拼命往绳套上挂。五爷大喝一声,李二并没有反应。
五爷随即拿着弓箭跑到了院子外面。只见一只全身金黄、个头很大的黄皮子正在不远处站立着。五爷朝着那只黄皮子旁边就是一箭,那黄皮子赶忙跑开了。
李二此时也恢复了神智。但他对刚才发生的事儿却一概不知。五爷回到院子,对李二的娘说道:“他这是被黄皮子迷了,你们娘俩要多照看着他一些,我琢磨着那黄皮子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二的娘心里害怕,不过还是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李二出门了。家里来了一位白发老太太。李二的娘正在院子里干活,便问她找谁。
那老太太嘿嘿一笑,说道:“我找你们讨债来了!”李二的娘一听,疑惑不已:“我与你不认识,我怎么该你的钱了?”
那老太太冷笑一声,说道:“不是钱,是四条命!”说完,那老太太便将篮子往地上一扔,四只黄皮子的尸体露了出来。李二的娘大吃一惊,欲要转身逃跑。可那老太太忽然变幻成一只大黄皮子,朝着李二的娘袭了过来。
儿媳妇听见动静赶忙跑了出来,她见势不妙,抄起扁担就打。那只黄皮子躲闪不及,挨了一下。那黄皮子很愤怒,呲着牙欲要攻击。
此时李二回来了,他抄起木棍就朝着黄皮子奔了过去,却被黄皮子一下打了回来。那黄皮子两眼放光,呲着牙,嘴里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什么。
须臾,娘三个开始眼睛迷离,他们放弃了抵抗,跪倒在那四只黄皮子尸体前。那黄皮子又变出3条绳套挂在了大门框上。娘三个磕了几个头后,就朝着绳套晃晃悠悠走去。
五爷正好打猎回来,他不放心李二,便特意来他家看看。眼前的一幕让五爷大吃一惊。
他赶忙拿出弓箭就朝着那黄皮子身旁射去,那黄皮子很机警,一下躲了过去。
“你孩子偷吃人家鸡鸭有错在先,落了个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你干吗还揪着人家不放?我本不想伤害你,你赶紧走吧!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
那黄皮子呲着牙,没把五爷的话当回事。它站起身子,就要攻击。五爷打猎多半辈子,是个老猎人,他拿起弓箭连射几箭,黄皮子不敢怠慢,连忙躲闪,又朝着旁边草垛奔去。
五爷眼疾手快,见准时机后放出一箭:“你不听劝说,就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电光石火间,那只黄皮子应声倒地,抽搐几下后,不再动弹了。
此时,李家娘仨清醒了过来,他们看着不远处地上的黄皮子并不知发生了何事。五爷慢慢走了过去,对着那只黄皮子说道:“你是灵性动物,我本不想伤你,可你却接二连三找人家麻烦,也是你自找的,休要怪我!”
李二这才明白,又是五爷关键时刻出手救了他家人一命,李二忙给五爷磕头以示感谢。五爷将李二扶起后拎着黄皮子去了荒野。他挖了个坑,将黄皮子埋了,随后又念叨了几句,方才离开。
此后,李二家的鸡鸭再没有被黄皮子伤害过,五爷还和以前一样去林子里打猎,他并没有因此出什么祸事。
小编心得:
看来,这样的结局也正应验了“邪不压正”这句老话,黄皮子虽邪性,但它偷吃鸡鸭还想取人性命那就不对了,落了个如此下场也是命数,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好了,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声明:文中故事为作者虚构,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效仿故事情节,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