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荣:当时只道是寻常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061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 | 肖向荣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小时候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老家院子西南角有一棵特别高的梧桐树,树干很粗,要两三人合抱才行。一到刮风的时候,树上的一些枝干就会刮到前邻家的房顶,于是他们就提出来要锯掉一些枝干。

很多人看到这棵树,都觉得特别羡慕,说还很少看到有这么大的梧桐树呢。好像有句话,“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从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说法,认为就是凤凰喜欢在梧桐树上做窝的意思了,当然也没见过凤凰是什么样的,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妄加猜度。有一次做梦梦到了不少体型很大的鸟在空中飞,这可能就是我想象中的凤凰的样子吧,这是我曾经做过的最有色彩的梦,印象特别深刻。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还比较有印象,村里果园里的果树也分给了每个农户,有的还把果树移植到自己家里。

我记得那时还有电影放映队到各个村子里放电影,人特别多,场面非常热闹。有的时候,会到我们村子里来放。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到邻近的村庄看电影,看完以后,再走回来。

那时看的电影,有些现在还有模糊的印象,比如《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对开头的船上有人生吃活鱼的情节,记忆特别深刻。还有我们到邻村看的《云中落绣鞋》,应该是神话片,讲一位公主被妖怪掠走,一位英雄看到黑云,就向空中射了一箭,射伤了妖怪,从空中落下了公主的绣鞋,然后他又去营救公主的故事。还有就是《莫愁女》,是一个爱情悲剧,美丽的女主人公的双眼居然被丑陋而嫉妒的另一个女子挖去了,让我觉得特别凄美哀伤。
然后,有的家庭开始盖新房、买电视,当时有电视的家庭非常少,全村也就两三家。所以每到晚上,有电视的那家就把电视放在院子里,很多人围着看。当时播的是《射雕英雄传》,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郭靖和黄蓉初次见到洪七公,黄蓉假装把烧鸡扔到坑里,洪七公赶快跳到坑里接住,觉得那个场景特别有意思。
不久后我家也买了电视,在村里算是比较早的了。晚上的时候,父亲就提着电视到另外一家房间比较宽敞的邻居家里,大家坐下一块看,那时的人们对电视剧可是特别着迷。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马兰演的黄梅戏《西厢记》和洪学敏演的《李岩与红娘子》。然后,很多家庭陆续都买电视了,也就不用跑到别人家里看了。这样反而觉得不热闹了。
有时候父亲带我到县城,就觉得那已经是不小的地方了,那时我还总是认为我们的县城就是省会呢。记得父亲带我们弟兄两个到县城的电影院,看过立体电影《欢欢笑笑》,那应该是一个爱情喜剧片。看的时候,要戴上一个塑料片状的眼镜,这样才能出效果。其中有一个剧中人物扔盘子的情节,就感觉盘子直接向我飞过来,就像要直接钻到你的眼睛里一样,特别逼真,这就是立体电影的效果吧,怎么戴上了这个非常简易的眼镜,看起来就会如此不同呢?不仅是当时,就是现在我也感到特别奇怪,想不清楚是什么原理。

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哥俩买小人书,也就是儿童看的连环画式小书册,上面是图画,下面是简要的文字介绍。作为对我们的奖励,尤其是考试成绩比较好的时候的奖励。

那个时候,小人书还真的是积累了不少呢,印象比较深的是《碧血溅常州》,说得是太平军守卫常州的事情。水浒系列里面的《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还有《少林寺》等等。我们一旦考了个好成绩,或者得了奖状,就开始盼着能够得到新的小人书,可是相当期待呢。
还有就是课本,我特别喜欢语文这一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的选材特别好,朴实无华,内涵丰富。我尤其喜欢课本最后的附录部分,里面往往有很多古诗,我当时就觉得写得真好,意境特别高远。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绝句》,还有就是曾几的《三衢道中》等等,都特别好。小说也有很好的,生活气息很浓,我印象很深刻的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周立波的《分马》等等,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来特别有滋味。
那个时候,领到新的课本之后,我都打开来,闻一闻里面散发出来的墨香,我觉得那种味道特别好,简直是沁人心脾。
很多时候我就感慨,小时候的这些小人书和课本,如果能够保留下来该有多好,现在如果能够再拿出来看看的话,会是一种多么亲切的感觉!那上面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儿时记忆,而记忆是无法复制和还原的,显得尤为珍贵。
这时我就想,等到我有了子女,一定要为他们把小时候看的画册和书籍,以及上学时候的课本给留起来,这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回忆,可能只有等到一定的年龄,他们才可能感觉到。

在没有电视之前,我们一般听收音机,主要是听评书连播。像刘兰芳的《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都是经典,当时听得特别上瘾,欲罢不能,到点就打开收音机,特别准时,是一天当中必经的步骤。

等到我们买了录音机,就开始听磁带、听歌曲,那个时候比较流行的就是王洁实和谢莉斯合唱的歌,像《外婆的澎湖湾》等等。很多时候,高兴了,他们就自己唱,然后录下来,自娱自乐。我的一个亲戚,有一次高兴了,唱了一曲《南泥湾》,他一边唱,一边载歌载舞的样子,我觉得特别有趣。我有个亲戚在宁夏,我们那时候就把想说的话录到磁带上,给他们寄过去,录音机的功效真的不小。
在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地理,喜欢看地图,并且记忆特别牢固。对于中国的很多地方,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我都记得特别牢固,我也觉得有些奇怪,可能是好奇吧,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对于外面广阔世界的好奇和向往。能到处走走看看,可能也是许多少年共同的期待和梦想!
可以说,在儿时记忆里,条件无疑是艰苦的,生活无疑是辛劳的,但再苦的生活,咀嚼久了,也会觉出一种不一样的甜来,回想起来,反而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就像是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高度凝练概括了这种人生况味,的确是至理名言!(全文完)

作者简介

肖向荣,男,43岁,山东省广饶县广饶街道人。现居济南,在省直某机关工作,喜欢读书思考写作,发表法学方面的论文及随笔数十篇。乡土赊旗粉丝。

(0)

相关推荐

  • 满目山河空念远

    日子过得匆忙,嘈杂,敷衍,粗砺,将自己淹没于那些繁杂蒡芜之中,渐渐地忽略了很多的东西. 包括那份恒久地等待与守候."你们给爸打个电话问问吧!"自己也没有做到的事情,寄希望于别人,多 ...

  • 隶书 寒梧栖凤赋

      (寒梧栖凤赋)     寒梧栖凤赋     孤清夜月" 为韵. 凤兮凤兮,来何所图?出应明主,言栖高梧.梧则峄阳之珍木,凤则丹穴之灵雏.理符有契,谁言则孤?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   ...

  • 开学啦:重温我们的六年制小学课本

    开学啦:重温我们的六年制小学课本 在重温之前,首先得先把<寒假作业>交了.对不?八十年代的寒暑假作业,都是这种印制好的.有时候甚至是在期末就发了,作为了复习资料.那时候的教辅可真是少之又少 ...

  • 离别只道是寻常|梁华姐姐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东海岛.带着去年没有替他们完成的愿望来,带着期待新面孔的憧憬来.我很开心又一次作为开营的主持人,在开营的第一天,见到了那么多新朋友,也见到了那么多老朋友. 现在,写下这行字的我,回想起 ...

  • 人生10大修行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生10大修行 当时只道是寻常

  • 当纳兰容若遇见李清照:一生一代一双人,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人说:"读纳兰容若和李清照,仿佛读到了自己的一生." 纳兰容若,清朝最为风流倜傥的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情根深种,一生为爱所困. 李清照,宋朝第一才女,率真洒脱,闪耀千古, ...

  •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于彬 九九年上半年,我才六岁多一点,迫于生计,爸爸也要去浙江打工了,妈妈九八年就去了.临走前他把我塞在了小姑家,姑姑和姑父都在家务农,勉强过了温饱线,家里还有个比我小不到一岁的表弟.记得当时赶集 ...

  • 3月3日∣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一段话,诗一样的文字,越读越熟悉,感觉像一首歌,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调.上网一搜索,果然是一首老歌. 北京今天挺适合放风筝的,在全力防控疫情时期,不知是否有人带着口罩出来放风筝. ...

  • 11首宋词里的人生真谛,当年只道是寻常!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光芒.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 ...

  • 只道是寻常

    只 道 是 寻 常 作者:嘉木 一个普通的春节,因为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而变得不寻常. 我所处的城市,形势有些严峻,好在还没有封城封路.疫情袭来后,政府决策果断,措施很得力,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早已在医院治 ...

  • 【诗梦撷英(第1846期)● 冷月】当时只道是寻常 //诵读:阳春白雪.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 冷月.诵读:阳春白雪. 编辑:玫瑰推荐精品 收听以上朗诵音频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指缝间流走的的日子,是春绿还是秋黄,是欢乐还是忧伤,是静思还是奔忙,是庸碌还是辉煌--不管是什么 ...

  • 陈清:村墟远近起炊烟,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事物,当时觉得平常,无意中,却早已经扎根在心底. 难忘故乡的迷雾和炊烟 文/陈清 离开故乡已经四十多年了,要我描述故乡是什么样的,我的记忆已经模糊,现在变化得更加不认识了. 小时候,我在乡镇待的时 ...